本书以罗尔斯与哈贝马斯的对话为研究对象, 紧紧围绕二者共同关注的公共哲学问题展开讨论, 属于比较哲学研究的范畴; 从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政治问题的不同解释切入, 我们发现构成二者之间差异的难题主要是对公共性问题的阐释难题。正是这一难题, 构成了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公共哲学的不同立场、制度安排以及结果阐释。紧扣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话的文本并指出深层次的公共哲学哲学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对二者“对话”的可能性进行逻辑分析, 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综合的”公共哲学。
董礼,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2004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9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1 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家*哲学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哲学: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话研究”(项目编号:15CZX037),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由于科研突出,201 2年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导论
第一章 罗尔斯与哈贝马斯对话何以可能
一 康德:哲学发生学基础
二 差异与共性:比较分析的视角
三 公共性主题:聚焦公共哲学
四 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一个公共哲学对话
第二章 公共哲学的主题
一 公共性问题
二 公共社会及其区分
三 公共理性VS交往理性
四 理性的公共运用
第三章 公共商谈的代表设置
一 公共性与公共商谈
二 罗尔斯论“原初状态”
三 哈贝马斯论“理想的辩谈情境”
四 罗尔斯还是哈贝马斯?
第四章 公共商谈与共识问题
一 公共商谈的理性共识基础
二 重叠共识及其证明
三 商谈共识及其论证
四 何种共识?
第五章 政治正义的公共哲学诠释
一 政治正义的公共情结
二 程序主义VS实质正义
三 公共自主与私人自主
四 公共社会的政治正义限度
第六章 一种综合的公共哲学解析
一 理论指向
二 方法意识
三 反思性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