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据初中语文统编教材, 精选课文, 以“关键问题”(课堂提问与回答) 为主导, 努力构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活动展开、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 设计出主要通过“关键问题”, 带动“教”与“学”活动的有机进行, 进而完成学习任务的60份初中语文教学方案。每个教学设计都展示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拓展延伸、读写融合 (课后练笔) 等, 视具体文本有所变化或侧重。这些教学设计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为目标, 适应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需求。
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怎么教?适应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的任务型教学方案如何设计?张正耀的《语文,我们这样教》为一线语文教师正面临的问题,贡献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本书作者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出发,反复研读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取了60篇有代表性的课文,梳理出每课的关键性问题,以“关键问题”为主导,努力构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活动展开、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设计出主要通过“关键问题”,带动“教”与“学”活动的有机进行,进而完成学习任务的60份初中语文教学方案。
浏览全书,我以为,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便是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教学。
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教学,其实并非张正耀的创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其中的“思”,应该就包含思考问题的意思。晚清学者刘熙载主持上海龙门书院,人置行事日记、读书日记各一册,要求弟子每日填写,逢五、十日考核。其《龙门书院读书日记》每页天头均印有如下红字:“读书先要会疑,又要自得。张子曰: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又曰:心中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刘熙载龙门书院弟子胡传之子、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对此评论道:“父亲对这位了不起的刘山长的教学方式也有所记载。他说所有在书院中受课的学生,每人每日都得写一份‘日程’和一份‘日记’。前者记载为学的进度,后者是记学者的心得和疑虑。”
胡适称:“由于业师刘熙载先生的教诲,我父亲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对大清帝国内当时所流行的宗教,予以严肃的怀疑与批判。” 胡适弟子唐德刚认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正是胡适之治学终生奉为圭臬的格言。 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也认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张正耀的创造在于抓住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可供广大教师借鉴的适应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的任务型教学方案。
这些教学方案的设计,遵循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教学原则。语言训练是指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思维训练是指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养成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曾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列为教学原则,要求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遗憾的是,后来的语文课程教学文件中再也没有提及这条教学原则。张正耀抓住文本中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中介,在语言学习中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与“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原则相吻合。
这些教学方案的设计,适应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要求。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其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涉及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其中,语言是基础,语文学科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应当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达成。在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教学的方案中,教师不再是教教材,教学不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用教材教,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也是吻合的。
这些教学方案的设计,甚至可以说回应了“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的吕叔湘之问。吕叔湘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章指出:“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用总课时30%的时间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叶圣陶在同年3月21日发表讲话《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建议“语文教师和语言学科的工作者通力协作研究语文教学,做到尽快地改进语文教学!”时间过去40多年,语文教学低效高耗的状况似乎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想,遵循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语文课程教学原则、适应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要求的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教学的方案,或许是变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的方案之一。
张正耀是我的同乡学弟,1985年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有《零度的眺望》《语文,语文》《语文究竟怎么教》《领悟经典》《让学习发生》等多部书稿。笔者有幸在本书付梓之时读到他的这本新作,既为他的语文教学研究取得新的成果而高兴,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实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型教学有了可借鉴的读物而高兴,特记下上述感想,权当书序。
徐林祥
2022年7月1日于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
张正耀,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已出版教育教学专著《语文,究竟怎么教》《领悟经典》《让学习发生》《语文,语文》《零度的眺望》等。
目 录
七年级上册
《春》:儿童视野下的美景 / 003
《济南的冬天》:自叙传的色彩 / 010
《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一样思乡两样情 / 023
《秋天的怀念》:真挚的情感流露 / 035
《散步》:一曲生命之歌 / 047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对话中的家庭教养 / 063
《植树的牧羊人》:一个人的种植 / 071,
《走一步,再走一步》:悬崖上的一课 / 082
《猫》:受伤的良心 / 095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杞人忧天”讽刺了谁 / 105
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伟大”的先生 / 115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127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闲”字不“闲” / 138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诗人“最爱”是湖东 / 146
《背影》:血和泪的文字 / 155
《昆明的雨》:浓得化不开的思念 / 167
《苏州园林》:拙政诸园寄深眷 / 179
《愚公移山》:“奇闻”与“笑谈”的背后 / 191
《诗词五首〈春望〉》:“感时”与“恨别”交织的满腔愁情 / 202
《诗词五首〈赤壁〉》:“好奇”而谙事理的隐然表述 / 214
九年级上册
《乡愁》:独特的意象,丰富的情感 / 227
《岳阳楼记》: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240
《醉翁亭记》:乐民之乐,太守之事也 / 251
《湖心亭看雪》:性爱佳山水,一往有情深 / 265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失望与希望同频,忧郁和奋发共振 / 276
《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 / 289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情驭月,以理遣情 / 299
《我的叔叔于勒》:钱?钱!钱…… / 311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有害论调的反响与抗争 / 327
《智取生辰纲》:当“青面兽”遇上“智多星” / 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