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民间音乐方面的著作, 全书沿黄河流域搜集、整理、阐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的民间歌曲、民间戏曲、地方曲艺三大民间音乐, 分别对上述民间音乐的音乐特征、语言特色、演唱技巧、唱腔特色、道具特色、剧目特色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并且分别对我国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的传承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以达到促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章中华民族根与魂:黄河流域
第一节黄河流域
第二节 黄河流域文明
第三节黄河流域音乐文化
第二章 中华民族声与艺:民间音乐
第一节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民间音乐的界定与分类
第三节民间音乐的特能
第三章 黄河音符奔腾而出:黄河上游的民间音乐
第一节 民歌
第二节戏曲
第三节曲艺
第四章黄河音符奔腾而出:黄河中游的民间音乐
第一节 民歌
第二节 戏曲
第三节曲艺
第五章黄河音符奔腾而出:黄河下游的民间音乐
第一节 民间歌曲
第二节 戏剧艺术
第三节 说唱艺术
参考文献
第一章中华民族根与魂:黄河流域
第一节黄河流域
一、认识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从高空俯瞰,黄河呈现一个弯曲的“几”字。无数千古名句描绘了黄河的壮丽秀美,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从这句诗中可以感受到黄河蕴含的磅硝气势。
在历,尤其是秦汉时期之前,人们一般用单字来称呼河流,只有黄河能称之为“河”,其他的河流只能被称为“水”或“川”。比如,《水经注》当中记载的“上河”、《列子·汤问》当中记载的“河阳之北”、《尚书·禹贡》当中记载的“导河积石”、《说文》当中记载的“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以及《吕氏春秋·察传》当中提到的“三豖涉河”中的“河”字都指的是黄河,甚至《史记》当中所记载的“大河”、《尚书》当中所记载的“九河”、《汉书·西域传》当中提到的“中国河”指代的都是黄河。另外在一些与“河”字有关的固定词语中“河”指代的也是黄河,如河堑特指黄河沿岸的壕沟,河朔特指黄河北岸,河坝特指黄河河边,河洛和河湟的“河”特指黄河,而洛与湟指的却是洛水和湟水,等等。当然,在某些特定的情境当中“河”也有其他含义,如《山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此处的“河”指代的就是河流。研究人员在翻阅先秦时期文献资料以及汉代征和年间《史记》资料时并没有发现“黄河”词汇的运用。
在翻阅文献过程中有学者指出,黄河在先秦时期属于水量充沛、河面宽阔的大河,水流湍急、清澈见底,所以,此河可能当时并不叫黄河。后来,学者李鄂荣在翻阅和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黄河”这一词汇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中,出现在描述“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当中,此处的“黄河”指代的是浑浊的河水;战国时期著作《左传·襄公八年》中有这样的记载:“《周诗》有之日:“侯河之清,人寿几何?’”,此处的“俟河之清”指代的就是黄河变清澈;《尔雅·释水》当中有这样的记载:“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显然,此时的河水已经开始变黄。
西汉年间,河水中夹杂的泥沙越来越多,开始有民众称其为“黄河”或“浊河”。《史记·臣侯者年表》中有“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的记载,但部分学者并不赞同,如黄河作为河流的正式名称被广泛使用是唐宋年间才开始的。
黄河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黄帝、黄土地、黄皮肤都与它有关,乃至象征中国形象的龙也与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有人都赞同这一点。《汉书·沟油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显然,古代将黄河尊为中国百川之首。
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盆地和卡日曲河谷,分南北二源。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河水自高山狭缝中涌出,于苍茫冰雪间汇聚成河,潺潺有声、清澈见底;河水自青海流出,从西向东,先过四川再经甘肃,于崇山峻岭中穿行,千回百转,跌宕起伏,清澈依旧,此段为黄河上游;河水过河口,水流方向发生变化,从南向北流动,到内蒙古再转头流过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境内,在流经陕西时经过黄土高原,裹挟大量泥沙,水逐渐变浑浊,此段为中游;河水出河南入山东,经北部流人渤海,此段为下游。综上所述,黄河先后流经九省(区),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终流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64千米。
二、黄河流域的分布
流域是水系所覆盖区域称括主水系、分支水系和地下水系所有覆盖区域“;有些专家也会将流域称作“集水区”,代表它是水体补充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区域,换言之,流域就是水体地下集水区和地面集水区的统称;还有部分专家将流域视为河流的汇水区,是地下水汇水区和地面水汇水区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