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浅议我国出版业的战略调整、教材教辅图书的策划与营销、论编辑部门的组织管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性思考、重庆市农家书屋“五化”建设浅谈、做叶圣陶式的编辑出版家、漫谈编辑的文化使命等。
历史已证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仅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保障,更需要繁荣的文化来赋予其灵魂。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书中就说:精神上的贫血与失重,结果是被现代文明所遗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从出版的角度看,文化的繁荣有赖于我们的编辑能够保障优质内容的有效供给,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图书产品和视听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不至于出现“精神上的贫血与失重”。
那么,编辑出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作呢?通俗点讲,它是一项与人、与图书或书稿打交道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编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得处理好人与人、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与作者、读者、同事的关系,甚至是与书稿的关系。
做出版,就要乐意同作者及其书稿交朋友。在这方面,前辈出版家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无论是开明书店的叶圣陶,还是生活书店的邹韬奋,抑或是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他们都特别重视与作者的关系,能够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气味相投,又没有门户之见和宗派作风。这种开门广纳朋友的胸襟,成就了他们独树一帜的出版风格。和作者交朋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丰盈的出版资源。编辑要与书稿交朋友,默默无闻作“嫁衣”,将作者的书稿当成自己的,才会精益求精带着挑剔眼光致力于打造编校质量一流的图书精品。
编辑作为图书的第一研判者,要编好书,必须对政策导向、语言文字、封面版式、数据图片、读者定位等认真把好关。守好政策导向的关口,就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弘扬主旋律,保证图书格调清新、品位高尚;守好语言文字的关口,就是要通过编辑加工,让书稿的语言流畅,逻辑严谨,论述缜密,注释、体例规范;守好封面版式的关口,就是要针对不同作品,创新封面版式装帧设计,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守好数据图片的关口,就是要确保书稿的数据、文献准确而不失实,图片美观而不侵权;把好读者定位的关口,就是能把握市场、了解读者需求,让图书切合相应的受众群。
编辑还要乐意与读者、与同事交朋友。图书的生命力在满足读者的需要,赢得读者的认可。正因为如此,出版人的眼中一定要有读者。和读者交朋友,像以前的开明书店那样“勤勤恳恳地多出好书,老老实实地给读者送一点温暖”。及时了解最新的图书动态,使自己扎根于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搏击于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名副其实的图书专家和博览群书的杂家,用好书为大众服务。与同事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才会心无挂碍,不为烦恼所羁绊,才可以每天开心愉快工作。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目前出版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出版人,要襟怀坦荡,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抱着一颗平常心、一颗敬业心做书。在出版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劈波斩浪,把稳前进的方向,坚守出版初心,放得开胆子、迈得开步子,勇往直前面对困难,在挑战面前果敢亮剑,用精品回报读者。
面对波涛翻滚的图书市场大潮,要善于调整竞争策略和手段,积极应对出版社之间相互抢夺作者资源的局面,领先一步开发新的作者资源。以“一流”“新锐”的标准,积极发现各个领域的热点作者和重点作者,以适应形势,适应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品种更新、渠道维护,巩固并拓展现有的品牌和作者优势,挖深用够已有资源,以保持出版社的发展特色与出版的主攻方向。不论是选题策划,还是装帧设计,都要更加人性化、分众化,适应读者阅读品位的提升。
序
前言
浅议我国出版业的战略调整
教材教辅图书的策划与营销
论编辑部门门的组织管理
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性思考
重庆市农家书屋“五化”建设浅谈
做叶圣陶式的编辑出版家
漫谈编辑的文化使命
编辑眼中的好书
打造书香重庆让图书“漂流”起来
加大重庆市精品力作出版扶持力度
探寻主题出版新路径
例析主题出版的策划与营销
小众图书的宣传营销策略
……
《清亮有致:编辑摭拾》:
(一)图书出版的基本流程
每当我们去逛书店,我们总会被琳琅满目的图书产品吸引,并收获从书海中淘选到自己中意图书的乐趣。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产品如何从一个“点子”最终成为摆放在书架上的这样一件产品,却很少有消费者清楚了解。图书出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创作那么简单,它是一部包含着作者、编辑、设计师等在内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妥当,最终的产品才有可能称得上完美。
一是选题策划。如果要出版一本图书,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选题策划。策划编辑需要考虑做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的市场环境如何,有没有卖点,看点和亮点在哪里,作者的创作情况如何,作者自身和社内是否有相关营销推广计划,等等。这些信息搜集好,经出版社内部系统申报和编委会论证,通过后再进入后续的上报流程。
选题策划时一般都需要填一个选题申请表,里面通常会包括选题背景、作者介绍、内容简介、本书特色、国内外同类图书对比、目录等,而这些内容需要作者配合编辑来完成。
二是编辑约稿。出版社现在都是自负盈亏,所以对出版社和编辑来说,能盈利永远是重要的。作者资助出版或协助出版社包销的,这种书我们一般称为协作书;而那些面向市场销售的,则称为本版书,这种书就要求编辑有准确判断市场的眼光,出的书能卖脱,最好是一下就可以把首印卖光,然后能不停加印。由此可见,作为出版社策划编辑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找作者,找大牛作者,找好作者。即便工作多年,对我而言,好作者永远也不嫌多。
作者和内容是一对辩证关系。出一本书,就跟一个产品要推广和销售一样。举个相近的例子,这就好比做电影,去找明星大腕儿演,为的是他的明星效应;但是如果电影剧本很好,那么一定是作品说了算,因为即使不去请大腕儿,仍然会有人投资,说不定还有无数人等着给投资。
最近几年,很多的网络平台都涌现出来,比如,程序员关注的CSDN,设计师关注的站酷,还有如知乎、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相关编辑其实也会非常关注这些平台。一些作者通过持续不断写作,写出了特色,写出了名气,有一定粉丝量,自己能宣传,就一定会有相关编辑找上门来。
三是出书流程。选题策划好后,就是去找相应的作者来完成了。有时候是先找到一个好作者,再根据作者的情况进行选题策划。作者交书稿后,在出版社内走的流程一般都包括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三审、设计、排版、三校一读、申请书号和CIP、印刷、发行、宣传营销。
其中,三审是指书稿由三个不同职称的人各看一次并出具可否出版的审稿意见,分为初审、复审和终审。初审又称责任编辑,需要有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编辑对书稿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一遍,若责任编辑没有取得中级职称,则需一个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编辑带着责编一起审核把关;复审和终审需要有高级职称的编辑来审读评判。三审完成后,会把作者交来的电子稿以及三审完成的打印稿交到排版公司,根据编辑和作者商量的开本进行版式设计、封面设计、灌排版,这个过程会跟后面介绍的三校一读环节交叉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