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8章。第1-2章介绍人体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 第3-5章介绍人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的过程 (从天然免疫到获得性免疫); 第6-8章介绍一些常见疾病背后的免疫学真相和防御/治疗原理, 包括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1. 由工作在科研一线的专家为非专业人士,特别是青少年,量身打造,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2. 内容与时俱进,涉及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癌症免疫新疗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的免疫学知识。
3. 不仅仅着眼于急性传染病,还从癌症等疑难疾病的深层病理生理讲解免疫学;帮助人们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立体的体验,去认识免疫的功能与效应。
4. 不仅介绍科学知识及其逐渐取得和认识的过程,还介绍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如何进行科研工作以及取得科研成就的,进而加深读者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认识。
这本小书就要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
感慨之余,不得不唠叨一下写作本书的动机和愿景。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很简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免疫学的奥妙。梁漱溟(1893-1988)曾经说过:“恢复身体健康须完全靠生命自己的力量,别无外物可靠,外力仅可多少有一点帮助,药物如果有灵,是因其恰好用得合适,把生命力开出来,如用之不当,不惟不能开出生命力,反而要妨碍生命的。”这是梁先生从读医书中悟出来的。从西医角度讲,“把生命力开出来”指的就是发挥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所以免疫学是与抗病、防病密切相关的学问。譬如,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种由免疫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过程。再如,几乎每一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都与免疫反应脱离不了干系。了解一些免疫学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更加冷静地面对疾病。市面上专门介绍免疫学的科普图书少之又少,我们写这本小书,正是出于普及免疫知识的目的。
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就有关于抗病、防病的记载;而现代意义的免疫学非常年轻,如果从1796年詹纳发现牛痘疫苗算起也就只有两百多年的时间。由于人类对健康长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近几十年内现代免疫学得以迅猛发展,形成了许多新分支,如抗感染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等。生物在不断进化,免疫学永远有新课题等待一代又一代年青人加入到研究队伍中。
作为一本启蒙读物,本书尽可能回避艰涩难懂的生物学术语,代之以发明、发现过程中的若干奇闻逸事,以确保普通读者能够读懂。这本书大体上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获得性免疫”及之前的内容)介绍一些与免疫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几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以及简单的免疫反应机制。第二部分(包括“重新认识癌症”“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和“认识新冠”)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背后的免疫反应“真相”。这两部分互相关联又彼此独立,如果读者朋友觉得第一部分的介绍过于艰涩,或许可以直接阅读第二部分;而如果读者朋友还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免疫学知识,那就需要找一些专业书籍系统地学习了。
本书的创作过程可谓漫长且曲折。在此,我们要感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秦志海实验室吴帆、荣丽洁、李潇等同志的帮助,书中部分图片由她们帮助采集;还要感谢所有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无私帮助的同仁!
秦志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肿瘤免疫
顾漩,清华大学博士,现在河北师范大学任教
作者序
1. 免疫与健康
从天花说起
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反应的起因
2. 走进微观世界
多种多样的人体细胞
一个细胞里的世界
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蛋白质
3.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天然免疫
人体的壁垒:机械性屏障
短兵相接:抗感染性炎症反应
特殊的战役:无菌性炎症反应
4. 获得性免疫反应的启动——抗原提呈
让免疫细胞认识到威胁
从移植排斥反应说起
树突状细胞的发现
5.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获得性免疫
特异性:淋巴细胞的成长史
高效性:淋巴细胞迅速增殖的策略
记忆性:吃一堑长一智
单克隆抗体的故事
6. 重新认识癌症
母鸡的启示:可以传染的肿瘤
肿瘤抗原与 CAR-T 细胞
激活自身免疫对抗肿瘤
肿瘤微环境:癌细胞的温床
7. 免疫反应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斑秃与银屑
动脉粥样硬化
8. 认识新冠:感染与免疫
什么是冠状病毒?
病毒的入侵
免疫新冠
附录: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名录
从天花说起
民间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长得奇丑无比,脸长如马,关键是这张“马脸”上还分布着点点星辰——据说是他小时候得天花留下的疤。这个传说是否确切早已无从考证,不过,在明太祖生活的14 世纪,天花的的确确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可怕瘟疫之一。一直到清王朝,天花依然是缠绕皇室的梦魇。顺治皇帝少年登基,一直致力于拓展大清帝国的基业,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天花肆虐。为了“避痘”,顺治皇帝不仅一度不敢上朝,还不得不躲到荒郊野外,试图避开天花的“追杀”。即便如此,顺治还是染上了天花,去世时年仅24岁。而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更是出生不久就离开皇宫来到现在的福佑寺“避痘”。但是,玄烨依然在两岁时候染上了天花。幸运的是,玄烨躲过了一劫。也正因为玄烨强健的体质,使当时已经病危的顺治下定决心将大清帝国托付给玄烨,于是有了接下来的康熙王朝。康熙皇帝专门设立了“查痘章京”一职,致力于防治天花。当时流行的免疫方法是“吹鼻种痘法”,就是把良性天花患者的痘痂磨成细粉,加入冰片、樟脑,吹入接种者的鼻子中;这样接种者会患上轻微的天花,病愈后就会对天花终身免疫。康熙皇帝的这个举措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至少在后来的一百多年里,令大清帝国惶惶不可终日的天花终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史学家将天花流行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可见这种烈性传染病的凶险。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历史传说,还大手笔地改写了人类历史。
就在太平洋对面,15 世纪末,在传自欧洲人的瘟疫的肆虐下,美洲土著幸存者还不到十分之一。就天花来说,1796 年,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1749 ~ 1823)发明了牛痘接种法。这种方法被称为种痘法,比之前的“吹鼻种痘法”更安全、更高效。通过广泛的预防接种,人类终于成功消灭了天花。詹纳因这项发明获得英国国会奖金,该发明开创了人工主动免疫的先河。
然而,时至今日,传染病依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威胁。相信大多数读者都得过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在人类历史上同样是赫赫有名的杀手之一,并且直到现在,人类都没有很好的方法对付它。1658 年,意大利威尼斯发生流感流行,前后死亡了6 万人,人们以为这是上帝派来的魔鬼,便将这种疾病命名为influenza(意大利语为“魔鬼”的意思),并沿用至今。1918 年,世界上发生了一起非常著名的传染病流行事情——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次流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全世界共有5 亿以上的人被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死亡人数。较为近期的则是2009 年的甲流暴发,截至2009 年12 月27 日,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甲流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 220 人死亡。这些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流感看起来更麻烦些—流感病毒的变异性相当高,很难像天花那样找到足够高效的疫苗来预防这种疾病的肆虐。不过,人体感染流感之后同样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著名的例子是1977 年开始出现的俄罗斯流感,引发这次流感的病毒正是1950 年病毒株的变异体,所以,曾经在1950 年病毒流行期生活过的成年人均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表现为轻微的感染,而青少年则出现了很高的发病率。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2002至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即第8章所说的SARS)和2019年底出现的新冠病毒感染就是最近的两个例子。一波又一波的瘟疫激起了大众对医疗发展水平的高度关注,呼唤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这一事业中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普及免疫学常识的重要性。这些正是我们写作这本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