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传播和传承出现的新变化,探讨生活数字化与网络“再习俗化”进程,研究“网络民俗”这个学术新生长点,并致力拓展民俗学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
徐国源,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专家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2007-2008年在韩国蔚山大学任客座教授、访问学者,2009-2012年曾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民间文化、媒介文化研究等。著有《典范转移:中国大众文化的出场视域》《草根传播与乡村记忆》《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审美文化论纲》《传播的文化修辞》等12本专著,编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导读》《江南民俗文化现状田野调查》等,参加“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苏州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采集、编纂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
导言 网络民俗研究的理论逻辑和研究框架
第一章 生活数字化与民俗衍变
第一节 从“俗民”到“网民”
第二节 空间重构与民俗新语境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民俗传承与生成
第二章 网络栖居与俗民关系重建
第一节 网络栖居与社会惯习革新
第二节 虚拟、链接与俗民关系重建
第三节 网络社交与“群体性”衍变
第四节 网络空间社群化
第三章 网络空间的“再习俗化”
第一节 “习俗化”与“再习俗化”
第二节 “再习俗化”:网络民俗的生成逻辑
第三节 网络赋形与民俗新形态
第四章 传统民俗的互联网传播
第一节 传统民俗网络版
第二节 民俗事象的图文再现
第三节 民俗活动的网络直播
第四节 民俗知识的互联网传播与交流
第五节 民俗文化的互联网消费
第六节 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传播的审视
第五章 习俗场景转移与“转生型”民俗
第一节 “转生型”网络民俗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转生型”生活习俗
第三节 “转生型”节庆民俗
第四节 “转生型”民间信仰
第五节 “转生型”游戏娱乐
第六节 “转生型”网络民俗的生成机制
第七节 关于“转生型”网络民俗的几点思考
第六章 网民衍生创造与“再生型”网络新民俗
第一节 “再生型”网络新民俗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再生型”网络民间信仰
第三节 “再生型”网络民间文学
第四节 “再生型”网络民间艺术
第五节 “再生型”网络语言民俗
第六节 “再生型”网络新民俗:民俗新生或重构?
第七章 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活态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民俗文化的价值确证
第二节 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新生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的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