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童年、少年、隐逸、孤独、风韵,共五辑。主要内容包括:《卷发》《因祸得福》《未解之谜》《背锅》《美其名曰》《数学》《风筝线》《泡面与挂面》《事故》《定格》《过度》《发酵》等。
秋风叶下洞庭波。
入秋了,多少有些不适。
对比夔州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奇景,我居住的南方都市实是有些无趣,大概是得天凉了,才惊醒是秋,该添衣了。没有落叶的秋是少了几分韵味。城市也没有稻田,无法在一片金黄里追忆逝去的故人。
没有落叶的秋天是寂寞的,少年的心事无处安放,本以为挖个坑就可以填埋起来,却被那不识趣的秋雨一下子打回原形,又浮上了心头,这大概就是愁吧。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不知已完结了多久,海丽娜终成浪漫,那横死的幽灵早已抱恨长终。
一到秋天,夜就更为寂寞了,刚出茧观世的蝉又回到地下成眠,星星不再眨眼,回到各个轨道航行,连平日耀眼的月,也被云遮妨,收起了光芒。我想,是该请稼轩斫却那棵桂树,让人间有更多清光对抗寂寞,抵消执念。
黄叶纷纷落下,浮在洞庭,波光粼粼。多少思绪漂泊于江湖之上,错过了太多良辰,忘却了太多美景,还好每至阑珊处,故是在的,月亮会照在高楼来助兴,星子注目礼下,时间见证我与飞卿两个同样寂寞的灵魂合二为一,飘零天涯,我想这就是诗文存在的意义,即使知晓往后的遗世独立,都不再彷徨。
这少年的寂寞始终未能消遣,反倒更深了,我的青春很是孤傲,没有大众感,若真如昭谏一样去“今朝有酒今朝醉”,只怕后还是“明日愁来明日愁”,甚至沦为“举杯消愁愁更愁”,不知该如何是,我思量这些年少一去不返的寂寞,若是作成散文这般饱满的文字,岂不浪费了这记忆中的留白,还是写成诗吧,给点联想。于是我就落笔了,写少女的心事,写少年的情怀,写深沉的思念,写难逢的故人。至于月,以我之凡才难以驾驭,有些惭愧。我觉得这人间,诗人李白确是与众不同的,惊艳了所有感叹岁月的人,儿时诵吟的“床前明月光”,少时长叹的“早知如此绊人心”,佯狂时仰天长啸的“安能摧眉折腰事”等等,无一不让人感服他的精神之光。不过我的年少,是不允许自己疏狂的,惊艳的还是文字。我因余老光中先生的一首《寻李白》中写道的“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而对太白的崇拜达到了的高度,一年后,我也学着作了一首《寻李白》。垂髫时开始写小说,如今本诗集,细数已相隔六年。我还写了很多随笔,关于诗词,关于逸事,关于历史,却很少关于人。对我而言,文字可以随意而故人(指远去的诗人)则不可,每一言每一段都是故人的一生,作者对逝者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至于抒写他们的生平,我都会大量查阅资料,唯恐有误。
师长赞我才情,言我惊艳,我都放置一旁,在我看,人只有独立才能清醒,只有清醒才能走向深刻,在这场一个人的旅行中,渐渐分辨出孤独与寂寞的本质。
日,渐渐西下,夹在凌乱西风中的秋愁与缠人的寂寞阵阵袭来,我不禁加快了笔速,把故人了文字,和唐诗宋词一起在青春舞宴上饮酒,聆听终年幻梦的破碎,趁着酒意,留下一行又一行的文字。
21年11月12日
我是瞿心玥,现为广州某中学高二学生,《秋风夜下洞庭波》是我的本个人诗集,收录了我从小学到现在的诗歌作品。都说少年是人生中美丽的年龄,此时的情感也是人生中细腻、纯真、美妙的,于
是,我便起了意:若不把这份独属于少年的深情拿来望月怀人的话,真是可惜了,还是把它写下来吧!至少给未来的我一个机会,去狂妄“爱与梦想至死不泯灭”;至少在将来相逢年少之我时,还能笑着应和一句“明月共同途”……
第一辑童年
卷发/2
因祸得福 /3
未解之谜/4
背锅/5
美其名曰 /6
数学/7
风筝线 /8
泡面与挂面/9
事故/10
定格/11
……
第二辑“少年”
第三辑“隐逸”
第四辑“孤独”
第五辑“风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