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山东省潍坊市教研室开展的“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围绕语文主题学习这一核心论题,从语文主题学习的背景与起源、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主要实施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管理与评价、成效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书中所提到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唤醒与发现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为目标,旨在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落实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课堂上实现大量阅读教学。
李宏绯,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先后获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优质课、“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潍坊市教师,现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曾参与山东省规划课题“‘语文实验室计划’推广深化研究”、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新学校中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有多篇文章在《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语文建设》等刊物上发表。在18年度山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
第一章
围绕主题而学p>
第二章
语文的实施策略
第三章
主题的确定与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从课堂寻求突破
第五章
单元导读课
第六章
教读课
第七章
自读实践课
第八章
组文阅读课
第九章
主题写作课
第十章
语文的管理与评价
第十一章
语文的成效及意义
后记
第一章围绕主题而学p>
一、的理论基础
关于“语文”教育的历史,此处不一一梳理。随着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的出版,以及01年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03年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的出版,语文教育理论界便似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关于语文观念的新局面。
王尚文的《语感论》(修订本)认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确立一容人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并使其融为一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语感。王尚文先生的语感研深化了语文人文性的研究,为语文教学敞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以“言语”概念为核心,层层铺叙,逐步,构建了一个的语文教育学理论体系,明确语文课不是语言课,而是言语课,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李维鼎的《语文言意论》认定了“语文课”就是“言语课”的基本事实,揭示了“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基本性质,指明语言运用不同于工具使用,而是人的生命活动,所培养的不是一般工具能力,而是人的智慧。
韩雪屏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切入,认为要正确认识语文能力的规律,合理形成听说读写之间“协同发展”的教学思路。
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居高临下地审视了近来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层叠蕴涵分析的新框架,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书中所涉及的论题皆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前沿课题,对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富有启迪,值得反复研读。
层出不穷的新理论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每一种理论都是我们在当今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需要我们学证地吸收,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过去,我们大多站在科学、工具的角度上去学、分析语文、阐释语文,是一种知识性的学语文的学地落在了对各种文体的分析层面。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大不同,在于它通过语言反映一种文化内涵,一种人文精神。我们不能再把语文教学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要更多地关注其所带来的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
(一)语文是借助于语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
生命的丰富和体验必须要依托于语言行,语文的工具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语文借助于语言所要表达的,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文化。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借助于语言这个“表”来挖掘它深层的人文内涵。二者是密切联系、融合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单独关注工具,语文课便变成了一种科学课、一种分析课;单独关注人文,语文课就变成了一种思想政治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