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的要求组织编写的。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2007办公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Internet及其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丰富新颖,结构清晰,实用性强。在内容上按照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以知识模块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又强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大量实例强化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与思考题,部分实践性章节给出了上机实验。供读者练习、检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也可供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参考。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新时期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属于第一个知识领域的三个层次。
本书以《征求意见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为依据,在原《新编大学信息技术教程》(人民出版社,2006)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的经验编写而成。
本书按照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以知识模块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部分的内容,突出计算机信息表示、微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Internet基本技术、网络安全、程序设计基础及数据库设计基础等知识点。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上述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部分的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基础,突出Office 2007办公应用软件。
目录
前言
第1章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 1
1.1 信息技术概述 1
1.1.1 信息与信息处理 1
1.1.2 信息技术 2
1.1.3 信息化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4
1.2 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5
1.2.1 计算机的发展 5
1.2.2 计算机的分类 10
1.2.3 计算机的应用 11
1.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2
1.3.1 进位计数制及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2
1.3.2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6
1.3.3 非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8
1.4 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与结构 21
1.4.1 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1
1.4.2 计算机软件系统 28
1.5 微型计算机系统 30
1.5.1 主机 31
1.5.2 外部存储器 34
1.5.3 输出设备 38
1.5.4 输入设备 39
1.5.5 微机总线与接口 41
1.5.6 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 42
习题与思考题 42
第2章 操作系统 45
2.1 操作系统概述 45
2.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45
2.1.2 操作系统的友展 45
2.1.3 操作系统的功能 46
2.1.4 操作系统的分类 47
2.2 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与安装 48
2.2.1 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 49
2.2.2 Windows XP的安装 49
2.3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49
2.3.1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 49
2.3.2 Windows XP的鼠标与键盘操作 50
2.3.3 Windows XP的桌面 51
2.3.4 Windows XP的窗口与对话框 55
2.3.5 Windows XP的菜单与工具栏 57
2.3.6 Windows XP应用程序的启动与关闭 58
2.3.7 剪贴板的使用 59
2.3.8 Windows XP中文输入方法 60
2.3.9 Windows XP帮助系统 62
2.4 Windows XP的文件管理 63
2.4.1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63
2.4.2 “我的电脑”与“资源管理器”窗口 64
2.4.3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66
2.5 Windows XP的控制面板 68
2.6 UNIX操作系统简介 7l
2.7 Linux揉作系统简介 73
2.8 Windows 7操作系统简介 75
2.8.1 Windows 7的开发历史 76
2.8.2 Windows 7的新功能 76
习题与思考题 77
上机实验 78
第3章 Word 2007文字处理软件 83
3.1 Word 2007基本操作 83
3.1.1 Word 2007的启动、退出与工作窗口 83
3.1.2 Word 2007视图方式 84
3.1.3 创建文档与文档内容输入 85
3.1.4 保存文档 86
3.1.5 文本编辑 87
3.2 Word 2007格式设置 89
3.2.1 字符格式设置 89
3.2.2 段落格式设置 90
3.2.3 页面格式设置 92
3.3 Word 2007表格处理 94
3.3.1 表格基本操作 94
3.3.2 表格的计算和排序 98
3.4 Word 2007图形处理 99
3.4.1 图形的插入 99
3.4.2 图形的编辑 101
3.5 Word 2007的其他功能 102
3.5.1 样式 102
3.5.2 模板 104
3.5.3 邮件合并 105
3.5.4 创建目录 106
习题与思考题 107
上机实验 108
第4章 Excel 2007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111
4.1 Excel 2007基本操作 111
4.1.1 Excel 2007概述 111
4.1.2 工作表的选定与使用 113
4.1.3 工作表数据输入与编辑 114
4.2 公式和函数 121
4.2.1 公式 121
4.2.2 函数 123
4.3 数据管理 124
4.3.1 数据有效性 124
4.3.2 排序 125
4.3.3 筛选 126
4.3.4 分类汇总 128
4.3.5 数据透视 129
4.3.6 图表 129
习题与思考题 132
上机实验 134
第5章 PowerPoint 2007演示文稿软件 136
5.1 PowerPoint 2007基本操作 136
5.1.1 演示文稿的组织结构 136
5.1.2 演示文稿的创建 137
5.1.3 PowerPoint 2007的视图方式 137
5.1.4 演示文稿的编辑 139
5.2 PowerPoint 2007格式化与外观设置 141
5.2.1 模板与版式 14l
5.2.2 主题、背景样式和背景 142
5.2.3 幻灯片格式化 l44
5.2.4 使用母版 145
5.2.5 设置幻灯片编号、日期、页眉和页脚 148
5.3 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和超链接 149
5.3.1 演示文稿的动画设计 149
5.3.2 演示文稿的超链接 150
5.4 演示文稿的放映 152
5.4.1 幻灯片放映控制 152
5.4.2 设置排练计时 154
5.4.3 设置放映方式 l54
5.4.4 设置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 156
习题与思考题 156
上机实验 157
第6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159
6.1 多媒体基本概念 l59
6.1.1 多媒体及其含义 159
6.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60
6.1.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62
6.2 多媒体信息处理基本技术 162
6.2.1 视频音频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 162
6.2.2 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 163
6.2.3 大容量光盘存储技术 163
6.2.4 多媒体通信技术 164
6.2.5 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164
6.2.6 多媒体输入/输出技术 164
6.3 多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表示 164
6.3.1 文本 164
6.3.2 音频 165
6.3.3 图像 167
6.3.4 图形 168
6.3.5 动画 169
6.3.6 视频 169
6.4 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 171
6.4.1 音频卡 171
6.4.2 显示卡 172
6.4.3 视频卡 172
6.4.4 CD-ROM驱动器 173
6.4.5 扫描仪 174
6.4.6 触摸屏 175
6.5 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 176
6.5.1 Windows XP中的多媒体附件 176
6.5.2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 179
6.5.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 205
习题与思考题 222
上机实验 224
第7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225
7.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25
7.1.1 计算机网络及其演变与发展 225
7.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227
7.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28
7.1.4 传输媒体 230
7.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32
7.2.1 协议分层与体系结构 232
7.2.2 ISO/OSI参考模型 233
7.2.3 TCP/IP参考模型 234
7.3 IP地址与域名机制 236
7.3.1 IP地址 236
7.3.2 划分子网与子网掩码 237
7.3.3 域名机制 238
7.3.4 IPv6 240
7.4 网络互连设备与局域网技术 241
7.4.1 网络互连设备 241
7.4.2 局域网技术 243
7.5 网络操作系统 247
习题与思考题 253
上机实验 255
第8章 Internet及其应用 256
8.1 Internet概述 256
8.1.1 国外Internet的发展 256
8.1.2 中国Internet的基本情况 256
8.1.3 下一代Internet 258
8.1.4 Internet的管理机构 258
8.1.5 Internet的接人 259
8.2 Internet基本服务与应用 259
8.2.1 WWW服务 259
8.2.2 文件传输FTP服务 265
8.2.3 电子邮件E-mail服务 265
8.2.4 远程登录TELNET 267
8.2.5 网络交流 267
8.2.6 电子商务 271
8.3 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271
8.3.1 网络信息检索及其分类 271
8.3.2 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272
8.3.3 数字图书馆 278
8.4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282
8.4.1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概述 282
8.4.2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 284
8.4.3 网络安全技术 288
8.5 网页设计 293
8.5.1 Dreamweaver 8工作环境与站点管理 293
8.5.2 编辑网页 295
8.5.3 页面布局 304
8.5.4 表单 31l
习题与思考题 315
上机实验 316
第9章 程序设计基础 318
9.1 数据与文件 318
9.1.1 数据组织的层次体系 318
9.1.2 基本文件组织方式 318
9.2 算法设计 319
9.2.1 程序设计的过程 319
9.2.2 算法基本概念 320
9.2.3 算法描述工具 321
9.2.4 常用算法 323
9.3 数据结构 325
9.3.1 数据结构概述 325
9.3.2 线性结构 327
9.3.3 树与二叉树 334
9.3.4 常用排序和查找算法 339
9.4 结构化程序设计 341
9.4.1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 342
9.4.2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 342
9.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42
9.5.1 什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42
9.5.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345
习题与思考题 345
第10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348
10.1 数据库系统基础 348
10.1.1 基本概念 348
10.1.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348
10.1.3 数据模型 349
10.1.4 关系模型 350
10.2 数据库设计 356
10.2.1 概念结构设计 356
10.2.2 逻辑结构设计 358
10.2.3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359
10.2.4 数据库实施 360
10.2.5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361
10.3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362
10.3.1 SQL数据库体系结构及特点 362
10.3.2 数据定义 363
10.3.3 数据查询 365
10.3.4 数据操纵 374
10.3.5 视图 375
10.3.6 数据控制 378
习题与思考题 379
参考文献 382
2)文字的使用
纯语言信息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类不满足仅仅用语言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逐步创造了各种文字符号来表达信息。信息的符号化(文字)使信息的传递和保存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使用文字可以使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传递的更远,保存的时间更长。
3)印刷术的发明
公元1040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应用使文字、图画等信息交流起来更加方便、传递范围更加广泛。通过书、报刊等印刷品的流通,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扩大。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继电的发明之后,1837年莫尔斯(Morse)发明了电报,1867年贝尔(Bell)发明了电话,1896年马可尼(G.W.Marconi)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这些发明奠定了电信、广播、电视产业的基础。人们使用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信号来表示、发送和接收,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电话、电视的普及与应用使人们冲破了距离的限制,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流。
5)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技术的第五次革命的开始。计算机的普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尤其是Internet的兴起,使得信息的传递、存储、加工处理等实现了完全自动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