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讲述: 中国民族舞技术技巧在民族舞蹈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是产生于模仿、发展于杂耍、进化于舞台的一种身体技术形式, 它是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民族舞蹈中不仅有着画龙点睛之功力, 更有推波助澜之效果, 是民族舞蹈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通过在民族舞技术技巧内容挖掘、整理、发展的基础上, 课程的建设及课程开设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使我们的训练更具有规范性、针对性、风格性及表演性, 通过课程的开设发挥民族舞蹈教学的优势, 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能让学生获得到系统性的训练, 在学习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中了解民族文化及传承价值本教材内容为舞台作品中发展后的技术技巧, 教材在突出训练性的同时, 注重艺术性、实用性和运用价值。
杨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全国舞蹈审美教育联盟主席、新加坡国际舞蹈大赛评委、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获“2016年中国舞蹈教育年度人物”。从事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三十年,并长期投身于中小学舞蹈教育事业,连续多年担任“北京市中小学舞蹈展演”“小荷风采”“荷花少年”以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展演”等比赛评委。
代表著作:《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道具研究》《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民族舞蹈技能训练——单元课示例》等。
代表奖项:获得六届“桃李杯”比赛贡献奖、园丁奖以及“十佳”奖项;获得四届新加坡“中国舞蹈国际大赛”最高教师指导奖及优秀教师指导奖等。
代表论文:《试论“舞蹈教育心理学”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及其服饰》《让陈露不再寂寞》《论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l练课程在教学与创作中的价值》《论原生态民族舞蹈的艺术化及保护》《深化中小学舞蹈教育改革推动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关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等。
第一章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概述
一、内涵及特点
二、训练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章 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概述
一、历史追溯和发展现状
二、舞蹈种类与舞蹈技巧
第三章 基础手型、手位、脚位
一、手型
二、手位
三、脚位
第四章 原地技术技巧
一、旋转类
二、翻身类
三、跳跃类
第五章 斜线移动技术技巧
一、旋转类
二、翻身类
三、跳跃类
第六章 道具技术技巧
一、道具技巧中道具的用法
二、道具类旋转技巧
三、道具类跳跃技巧
第七章 技巧综合性组合
一、《小马奔腾》
二、《晨曲》
三、《草原牧歌》
四、《牧马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