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琳娜》收录的7部短篇小说均是残雪从其近二十年创作的作品中遴选,读者可从中清晰看到残雪是如何一步步将哲学的灵魂注入文学的躯体,与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她的笔下,你将洞悉生命和世界的虚幻,看尽人心深处的风景。
2.20192021年,残雪连续3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引爆了残雪现象:她是国内文学圈的异类,能读透其作品的凤毛麟角,却能让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赞为中国的卡夫卡,国际布克奖评委会主席、终身顾问博伊德·唐金更是认为她比余华、苏童在想象力和思想深度上更胜一筹。残雪的作品是否是值得咂摸的精神珍馐,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浅尝辄止,就从这套书开始,认识她,走近她,然后走入她的文学世界。
3.残雪说,我的作品的特点就是阴森美和崇高美。她还说,我将永远如此:一只脚跨在世俗社会的边缘,另一只脚立在我的空灵王国内,将这种交合的探索做到底。这种矛盾又和谐的自我寻找之路,一旦体会,你将欲罢不能。
4.一本夜里会发光的精装书,残雪亲定夜光版。采用特殊UV工艺,让白天的素颜小清新在黑夜里的熠熠生辉,完美衬托出残雪那冷静到残酷却处处充满真见的文字。
一位真正的作家中的作家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文坛大佬苏珊·桑塔格女士对布莱德福·莫罗先生说,即使中国只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额,那也应该属于残雪(这句话在美国文坛被多次引用)。布莱德福·莫罗是美国有名的实验文学杂志《连接》的总编,著名小说家,多次获得欧·亨利奖等奖项。他在2019年说:残雪的小说总是像一个奇迹,她是世界文坛上极有创造性、极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国汉学家蓝温蒂女士在20世纪90年代也说过,苏珊·桑塔格女士想写的小说就是残雪的那种小说。
2009年,残雪次访问了耶鲁大学。在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办公室里同世界文学理论批评界的大佬哈罗德·布鲁姆先生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录音会谈。谈话中残雪直率地说起国内批评界对她的作品的贬低。哈罗德·布鲁姆先生立即回应残雪说:我请求您不要浪费您的宝贵的时间去理睬那些人。形势是一定会改变的,请您相信我的经验。在谈话中,哈罗德·布鲁姆先生带着感情对残雪说:我的那些老朋友几乎都已经去世了,我感到,您是一位可以同我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地对谈下去的朋友。
世界说残雪
残雪这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马悦然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著名汉学家
相对于余华、苏童等当代作家的社会性讽刺性现实主义作品,残雪作品的想象力飞得更高,也挖掘得更深。
博伊德·唐金
英国《独立报》资深文学编辑
曾任国际布克奖评委会主席,现为该奖终身顾问
*
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苏珊·桑塔格
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
我无法相信这样一位作家直率地说,她无可匹敌在英语文学世界里还未获得她应得的声誉。她的近期作品更是从手法上和感情上大大超越了她的早期作品。
乔恩·所罗门
美国小说家
*
她沉浸于那些令人恐怖的意象中,同时保留不动声色的仁慈。
布莱德·马罗
美国作家
中国作家残雪,她是中国作家中的特例。她的作品达到了我所说的完全自由的境界,在她的作品中,只有人。
谢尔盖·托洛普采夫
俄罗斯汉学家
*
作为空中楼阁的代表,大概推举残雪为妥吧。这楼阁,即使在形成85高峰的作品中,也显得高不可攀。
高岛俊男
日本学者
推荐序
我认为《阿琳娜》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本。故事发生在半明半暗的氛围之中,那就像梦和你的大多数作品的氛围。阿琳娜在黎明前出现在描述者的床上,像那种梦中情人(符合心愿地十分美丽)。她是一位淘气的向导,带领描述者走进这种故事中通常所具有的飘浮不定的风景里,使得描述者沦陷在那里头。故事的末尾,描述者无目的地跑过暴雨中的街道这一情节暗示着无法平息的渴望。就仿佛(看上去他是因放弃追求而回家了)他所置身的事件(生活)不可能有满意的结局,他所得到的只不过是对某种超出白天存在物的东西的短短的一瞥阿琳娜,活的石头,奇怪的山,后,对那一切的渴望的记忆。他无法返回,除非阿琳娜再次出现在他的梦(生活)里。难道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必须如此结尾吗?
罗伯特·库弗
推荐序
这些作品中包含了残雪的独一无二的品质:一种语言的性感柔美;一种同宇宙性博爱紧密相连的神秘联系;故事的转折是如此超出常规阅读的期待,令人震惊。
它们还是妇女与母性的强大力量的赞歌。令读者确信她们能够治愈创伤,引导人类。这也是大自然的再生能力和智慧的证明。作品中还充满了对于人们的爱情的幽默,显示出在现代爱情中那种古老永恒的元素。总而言之,这是一些非凡的小说。
唐纳蒂契
美国小说家、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
写于2021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