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学校有不少独特的日子。比如,道歉日、唤醒日、同伴关系日、多元文化理解日、黄辰亮日,等等。对每个日子,学校都精心设计教育目标。各种日子给平常的每一天赋予独特意义。通过参与各种日子,学生发展了核心素养,学校润物无声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书呈现了各个日子的设立初衷、设计理念、具体情况,以及产生的教育效果,并提示了操作要领和可能的操作误区。
有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就会培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把教育装进日子里,这里的每一天、每一段故事,都有温度。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以及任何关注教育和教育变革的人士阅读。
每天清晨,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约两亿青少年在做着同一件事上学去。他们怀揣着梦想,走进校园,在那里度过宝贵的一天。一天,看似平凡、简单,但在教育工作者眼里,它对孩子的成长意味深长。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是走向未来的重要一步,是生命历程中无法重来的记忆。因此,必须过好。
那么,这一天,该怎样度过呢?北京市十一学校(简称十一学校或十一)的老师们,付出了无数心血与努力, 为一个一个日子赋予特别的意义。他们不遗余力地创造每一天 的美好与感动,让校园生活迸发出真实的育人力量。
一年又一年,一件件小事,一个个必须经历的工作流程, 都被他们特别对待。老师们挖掘它们的教育内涵,赋予它们快乐与趣味、神圣与庄严。由于教育者的用心,一个个琐碎、忙碌的日子变得不再平常,点滴细碎的时光变成学生特别期待的大日子。
本书记载的就是我们在十一学校度过的一个个有意义的日子。一年里,从 2 月新学期开始,升旗日、学长有约等每周带来不同精彩。此后,除了 8 月,月月也都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日。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流光溢彩的、意义非凡的日子, 让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有了亮色,有了价值,有了值得学生长久记忆的理由。这些日子凝聚着十一学校全体教师的智慧和爱心,诠释着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
更为可贵的是,这些日子属于每一位学生。
在这样的每一天里,无论是庄严神圣的升旗日、成人礼、毕业季,还是异彩纷呈的红窗汇、社团联合招新、外国国家文化日;无论是激情四射的音乐节,还是恣意挥洒的泼水节……学生都是的主人、主角、主力。这是他们的学校, 这里有他们的活动、他们的舞台,这些日子因此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
岁岁年年,年年岁岁,学校成为学生喜欢的地方,让他们憧憬、向往、念念不忘。有些学生毕业了,还特意穿上中学时的校服,来到学校门口,希望能再参加一次活动。他们不舍的,正是曾经在这里度过的一个个特别的日子,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
把教育装进日子里,校园里的每一天,就都会在学生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一个一个日子,从指尖悄悄流走,学生一天天长大,从稚嫩到成熟。
一个一个日子,串起来,便是一段美好时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也是我们为师者的日子,我们的故事和我们创造的教育。
北京市十一学校我们的故事项目组,项目组成员共计7人,她们来自不同年级,任教不同学科。
教学之外,聂璐和刘佳琪两位老师还负责学校媒体与出版中心工作,在校园中挖掘故事,捕捉精彩;柳荻和卓小丹两位老师还负责学校团委工作,许多日子都是她们的日常工作;葛方圆、马晓慧和朱美硕三位老师还负责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学院工作,对学生的成长感触格外深刻。
她们从不同视角出发,记录了十一学校装满教育的各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