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学者砺波护于2016年出版的学术随笔集。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对日本文明影响巨大,这体现在技术、语言、制度、宗教、艺术等几乎*部领域。本书*一章由敦煌文化与吐鲁番文书等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入手,分析中华文明对于日本及中华文明圈的影响方式。此书以隋唐佛教、名物、经本书类的流传等具体实物史料为依托,在书中几近涵盖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此外,本书后面四章作者研究和追忆日本京都学派的一些点滴,以及中日两国学界学者们的交友互学的往事。
本书中译本的出版,将使中国学者更清晰地理解砺波先生本人学问的缘起,知道京都东洋史、佛教学的学术源流与脉络,京都大学和大谷大学许多珍本、文物、经藏的来历,*别是他强调的各位前辈学者与同行不同的学术风格与志向。相信读者看完此书的收获,不亚于阅读一本内藤湖南等人的专业著作。
荣新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
砺波先生是日本治中国史尤其是隋唐史的大家,我们有幸能够读到他治史之余的随笔心得。这些学术随笔是先生学术研究之外对历史、学术、人物的独特思考,所有的问题都因他所关注和关心的中国历史而来,可以认为是先生对历史普及和文化民众化的重要贡献,也是大家治史的闲话之作,可视为另一种历史。
沙武田(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砺波先生对中国丝绸之路上各种文物的信手拈来,读到许多生动隽永的故事。关于日本早期敦煌学发展状况、日本中国史研究代表人物(如内藤湖南、桑原骘藏、宫崎市定等),以及中日学界学人往来的佳话,书中更是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这无疑会为我们研究日本学界和中日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杨宝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荣新江、沙武田、杨宝玉重磅推荐。
2.上百张精美图片,从文物讲述中国历史与中日交流史。
3.以日本中国学研究著称的京都学派人物交往趣闻,从中窥见日本学者学术研究的方法、风格与特点。
中译本自序
本书是京都法藏馆2016年秋刊行的《敦煌から奈良·京都へ》一书的中文版。
2001年春,我从由学生到教师相伴45年的京都大学退休时,在学术论文之外写就历史随笔集《京洛的学风》,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发行。在此书中,以我所专攻的隋唐时代为中心的中国中世史为主,其中包含了京都东洋学的学风与旅行记、演讲录、书评、自传回忆等内容。本书是我继《京洛的学风》之后的第二本随笔集。
本书由章 从敦煌到奈良第二章 大谷的响流第三章 京洛的书香第四章 先学的彰显第五 京都的中国学等五部分构成。
章 从敦煌到奈良,是由朝日新闻社从2005年10月开始连续一年发行的《周刊朝日百科·丝绸之路纪行》50册中,所收录的我所投的二十篇稿件。此外,还有介绍学界成果和像《青海之道》《寺本婉雅》这样发表我个人见解的篇目。
第二章 大谷的响流,是我从京都大学退休后,返聘到京都的大谷大学兼任博物馆馆长的九年间,发表在大谷大学出版物上的文章。多为介绍与研究中国宗教文物的话题,有《赵朴初的墨迹》《初的汉俳》《唐代长安的景教碑与洛阳的景教经幢》等诚意之作。
第三、四、五章含旧著《京洛的学风》中未收录的内容,以及收集了在此之后所执笔的文章。第三章 京洛的书香与第四章 先学的彰显介绍了京都大学东洋史学教研室的初代教授内藤湖南与桑原骘藏,以及先师宫崎市定等人的业绩。在中日还未建交时就迎来青年。时期的我,没能有机会到中国留学,而去了英国剑桥大学与巴黎留学。不过,在从1980年11月为始的四个月时间里,我受到了作为京都大学外籍客座教授赴日的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的关照,收获了很宝贵的经验。与此相关的来龙去脉,我记录在了《唐长孺先生在京都》之中。
第五章 京都的中国学,是关于18世纪前期在京都尽力校订《大唐六典》的近卫家熙与因躲避辛亥革命而逃亡京都的罗振玉与王国维对学界的贡献等相关内容所发表的个人见解。
后,要对推进本书刊行的四川人民出版社与法藏馆,以及认真进行译注的黄铮氏,报以满腔的感谢。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砺波护
2021年3月3日 日本 大阪
作者:砺波护,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东洋史学专业,历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手、神户大学文学部副教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2001年退休后,担任大谷大学文学部教授兼大学博物馆馆长。专业是研究中国的政治、社会、宗教史。著有《隋唐佛教文化史论考》《唐代政治社会史研究》《世界的历史隋唐帝国和古代朝鲜》《冯道乱世的宰相》《唐朝的行政机构与官僚》《隋唐的佛教与国家》等;编著《中国贵族制社会的研究》《中国中世的文物》《京大东洋学的百年》等;以及众多监修、解说等。
译者:黄铮,立命馆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现任职于四川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文化思想史、阳明后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等。译有白川静《诗经的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目录
章 从敦煌到奈良 / 〇〇一
节
敦煌/ 〇〇三
第二节
吐鲁番/ 〇一六
第三节
丝绸之路纪行/ 〇二四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 〇二四
西汉武帝的时代 / 〇二四
西夏与蒙古的时代 / 〇二九
青海之道 / 〇四二
唐玄宗的时代 / 〇五〇
后汉光武帝的时代 / 〇五八
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 / 〇六五
遣唐使的时代 / 〇七四
二、丝绸之路的人物/ 〇八四
斯坦因 / 〇八四
寺本婉雅 / 〇九〇
唐玄宗与杨贵妃 / 〇九五
武则天 / 一〇二
鉴真 / 一〇八
澄与空海 / 一一三
三、民族与宗教/ 一一八
佛教 / 一一八
摩尼教 / 一二〇
西藏佛教 / 一二二
中国的粟特人 / 一二五
景教 / 一二九
天台山与五台山 / 一三二
天台宗与真言宗 / 一三四
第二章 大谷的响流/ 一三九
节 隋唐佛教史研究/ 一四一
第二节 冬扇/ 一四四
第三节 世界人大拙的英文墨迹/ 一四六
第四节 主上臣下的背法违义《我与亲鸾》/ 一四九
第五节 大谷莹诚与神田喜一郎等/ 一五二
第六节 北京版《西藏大藏经》运抵日本的经过/ 一五八
第七节 赵朴初的墨迹/ 一六五
第八节 初的汉俳/ 一六七
第九节 唐代长安的景教碑与洛阳的景教经幢/ 一六九
第十节 大学图书馆的共生与特化/ 一七八
第十一节 神田鬯盦博士所赠 两种图书善本书影的解说/ 一九〇
约翰·纽荷夫著《东印度公司使节团访华纪实》 / 一九〇
基歇尔著《中国图说》 / 一九二
第三章 京洛的书香/ 一九七
节 内藤湖南的欧洲行纪/ 一九九
第二节 内藤湖南的《华甲寿言》/ 二〇四
第三节 内藤湖南的汉诗文/ 二〇七
第四节 宫崎市定的收藏品/ 二一七
第五节 十七字诗与汉俳/ 二二五
第六节 胡宝华编著《20世纪以来日本中国史学著作编年》序言/ 二二七
第七节2011年度汉字绊的印象/ 二三一
第四章 先学的彰显/ 二三三
节 内藤湖南的学风/ 二三五
第二节 内藤湖南从邪马台国到满洲史的研究/ 二五〇
第三节 内藤湖南主题演讲/ 二五四
第四节 桑原骘藏著《考史游记》解说/ 二六三
第五节 宫崎市定著《中国古代史论》的介绍/ 二六九
第六节 佐伯富先生与井上靖的《通夜之客》/ 二七二
第七节 唐长孺先生在京都/ 二七八
第八节 追悼谷川道雄博士/ 二八二
第五章 京都的中国学/ 二八七
节 《京大东洋学的百年》引言/ 二八九
第二节 罗振玉、王国维的东渡与敦煌学的创始/ 二九四
第三节 土肥义和编《敦煌氏族人名集成》 (氏族人名篇·人名篇、索引篇)/ 三〇八
第四节 京大以文会/ 三一〇
第五节 宫崎市定兼任的地理学教室主任/ 三一四
第六节 森鹿三与人文科学研究所/ 三一八
第七节 近卫家熙考订本《大唐六典》的研究/ 三二二
第八节 京都的中国学/ 三二六
后 记/ 三三八
译者后记/ 三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