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的安全性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开展了科学机理与技术模式研究。在微观机理方面,阐明了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水肥吸收利用机制;探明了农村生活再生水中的盐分、传统污染物、微量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作物的影响机理;阐明了作物生长特性对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的响应机理。在宏观调控机制方面,构建了基于节水、减氮、高效、安全的再生水灌溉评价体系,提出了农村生活再生水田间安全高效灌溉调控机制;围绕农村生活再生水回用关键环节,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再生水田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方案;开展了千人规模(村级)和万人规模(镇级)农村生活污水安全利用示范工程建设,评估了示范成效。本书可供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水环境等领域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前言
第1篇 绪论
第1章 南方地区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利用现状及意义
1.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利用历史与现状
1.2 国内外再生水灌溉水质标准对比
1.3 南方丰水地区生活用水与污水再生利用现状
1.4 南方地区农业灌溉特点及对污水灌溉回用的影响
第2章 国内外再生水灌溉利用研究进展
2.1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水氮利用的影响
2.2 再生水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
2.3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2.4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生物环境的影响
2.5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2.6 再生水灌溉高效利用与安全调控技术与应用
第3章 研究架构、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成果
3.1 研究构架
3.2 关键科学问题
3.3 主要研究成果
第4章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试验方案设计
4.3 观测指标及方法
4.4 农艺措施
第2篇 水氮利用
第5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水分高效利用
5.1 概述
5.2 水稻需耗水规律
5.3 稻田水分利用效率
5.4 苗木、蔬菜灌溉用水分析
第6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氮素高效性与有效性
6.1 概述
6.2 氮素在土壤中分布
6.3 氮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分布
6.4 氮素在作物中分布
6.5 再生水氮素有效性
第3篇 环境效应
第7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1 概述
7.2 稻田养分生育期内变化
7.3 稻田养分年际变化
7.4 稻田酸碱度、盐分生育期内变化
7.5 稻田酸碱度、盐分年际变化
7.6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对稻田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7.7 苗木、蔬菜试区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第8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8.1 概述
8.2 灌溉水水质变化
8.3 渗漏水水质变化
8.4 地下水水质变化
第9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
9.1 概述
9.2 土壤酶活性变化
9.3 物种多样性与丰度变化
9.4 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10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价
10.1 概述
10.2 稻田土壤-作物重金属分布
10.3 苗木、蔬菜试区土壤重金属分布
10.4 稻田大肠杆菌积累量
10.5 水稻土壤-作物新兴污染物累积
第4篇 作物生长
第11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对水稻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11.1 概述
11.2 水稻生长特性变化
11.3 水稻产量与品质变化
11.4 蔬菜产量与品质变化
11.5 土壤环境质量-水氮利用-产量影响路径
第5篇 技术模式与工程建设
第12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田间安全高效调控机制
12.1 概述
12.2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安全高效评价体系
12.3 多目标模型建模
12.4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稻田田间调控方案优选
第13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安全高效灌溉技术方案
13.1 概述
13.2 水源选择
13.3 农田再生水安全灌溉回用技术
13.4 灌溉工程建设
第14章 农村生活再生水灌溉示范工程
14.1 概述
14.2 农村生活污水安全利用关键环节
14.3 千人规模示范工程
14.4 万人规模示范工程
14.5 示范工程成效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