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经济史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究。本书把各个阶段、各个时代的市场发展置入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来考察, 把特定的经济现象置入特定的历史条件中来分析, 体现了市场史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关照。中国传统市场具有怎样的特色, 它与西欧等地的传统市场相比具有哪些差异? 传统市场源远流长, 并且曾经发展到相当的水平, 为什么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迟迟未能成为主导中国经济的轴心。
龙登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主要从事经济史、制度经济学、国际华商等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跨越市场的障碍》、《地权市场与基层秩序》、Chinese Civil Society and Spontaneous Order 等。主编或合作主编有丛书“社会经济史译丛”、“清华经济史论丛”、及期刊《华人研究 国际学报》等。曾为哈佛、耶鲁、剑桥、耶鲁、鲁汶等名校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农村公社时期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社会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过渡时期,并且,“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带着这种公社或带着它的非常显著的残余进入历史的”。1 也就是说,农村公社是摆脱愚昧走向文明历史的开端,它在世界各个民族的发展状貌与不同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此后的社会经济,世界上不同地区与民族的文明进程也因此各具特色。唯其如此,我们对中国传统市场的论述也从对农村公社市场的追溯开始。
第一节 市场的起源:原始市场
交换的出现意味着市场的产生,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农村公社之前,滥觞于原始社会末期。交换是物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转移——物品占有者之间的转移。物品占有者最先是原始人集团,交换行为也最先发生在这些集团之间,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演进后,才开始出现个体私人占
有者之间的交换行为。
物品在占有者之间的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相互馈赠礼品、部落战争中的掳掠等。礼品馈赠式的交换不属于商品交换的范畴, 因而不是形成市场的最初要素,但它是物物交换的萌芽。事实上,最初的物品交换与礼品馈赠之间是难以截然区分的。大体而言,礼品馈赠基
于一定的友好关系,并且往往是以某种名义进行的。物品交换则基于使用价值,没有附托于友好关系或其他名义之下,显然,物品交换扩展了物品转移的空间。物物交换在现代人的眼中实在是平淡无奇,不足为道,但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以商
品形式永恒地开创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宣告了市场的萌生。
人类最先的交换行为发生于原始社会的部落与部落之间,或氏族与氏族之间,或公社与公社之间。因为在各种集团内部,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生产物的匮乏,只能实行原始的公平分配。既然不存在私有财产, 个体之间交换也就不存在前提条件。交换的前提必须是对产品的占有, 当对产品的占有是以原始集团为单位时,集团内部的个体不占有产品, 个体之间也就不存在产品交换的可能了。而在集团与集团之间,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人们所获取物品的差异,由此,以集团为单位,原始交换产生。正如马克思所说:“产品交换是在不同的家庭、氏族、公社互
相接触的地方产生的,因为在文化的初期,以独立资格互相接触的不是个人,而是家庭、氏族等。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这种自然的差别,在公社互相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互相交换,从而使这些产品逐渐变成商品。”1 而这种交换仍然属于原始 共同体公共经济的一部分。正如李根蟠等所指出的:交换的发生最初是以各原始共同体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生产领域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是与氏族的形成分不开的。因为最初的交换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原始共同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