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讲述: 1949至1966年的舞蹈批评话语是当代中国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肇始与初创阶段, 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奠基意义。作为革命文艺话语的拓展及延续, 该时期的舞蹈批评话语带着传统文脉的鲜明烙印, 对于近、现代中国纷繁的舞蹈态势及话语形态进行了从二元并立到一元统一的高度整合, 并在十七年间完成了中国当代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和民族身份认同。对1949至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的研究, 既是对当代舞蹈批评的原点回溯, 更是对当下舞蹈批评话语的启示和反思。
面对这套“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丛书”,我想到这三年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的经历,有很多深刻的感受 。 近五六年来,全国研究 生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点 之一,毕业论文抽检比例越 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被抽检的论文出现不合格 的情况时有发生,那时我虽 然不在研究生院工作,但常 为此担忧。2019年5月,我 被任命兼研究生院院长后, 招生质量、教学培养质量、 毕业论文质量,就成为压在 我心头的一块石头,使我一 年四季都没办法轻松。好在 院里有一群愿意做事,也能 做事、有责任感的人,大家 拧成一股绳,从科学建章立 制、抓各个环节程序、强化 导师和教学指导组职能、把 好各个关口入手,小步走、 不停步地向前推,逐步把研 究生教学工作质量一点点提 升起来。令人欣慰的是, 2021年和2022年毕业论文 抽检,虽然涉及各个一级学 科多个专业,但抽检的结果 都是合格的。 当然,这套“优秀博士学 位论文丛书”的作者,都是 我院研究生院毕业生中的佼 佼者,他们的毕业论文是优 秀论文。这些论文,经过了 答辩委员会的认真讨论和一 致推荐,经过了学位评定委 员会的评审,具有相当的水 准。 当我读到这些论文时, 一方面为我院能有这样认真 治学、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方 法的同学而高兴;另一方面 ,我在思考,对于人文和艺 术学科,究竟什么样的人最 适合从事研究工作?运用怎 样的考察方法才能让他们的 才能和素质充分显示出来, 把不热爱艺术和学术、单单 为拿文凭的人鉴别出来,从 而把招生工作做到位?究竟 怎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案 ,才能让他们的天赋和才能 充分涌流?究竟怎样的毕业 论文和作品,才是我们的目 标和标准呢? 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容 易回答的。为让考生展现出 实际水平,从2021年开始 ,我院在博士研究生招生复 试中加进了“现场写作”一科 ,此科所占分值不小。同时 我们反复向导师组强调,希 望导师们认真考察这篇现场 写作文章的水平。从实际效 果看,不少导师认真阅读了 考生的这篇文章,并将其作 为招生的重要参考,但也有 不少导师还是更看重面对面 答辩的印象,没有重视这篇 文章,也没有从这样的写作 中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水 平。 在2022年的招生工作中 ,刘梦溪先生对报考其博士 研究生的一位考生的现场写 作文章十分满意,并在整个 招生工作结束后建议我们大 家看看这篇文章,大家看后 一致认为此文逻辑严谨、丝 丝入扣且富有文采。可以肯 定,这样逻辑思维能力强、 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经过三 年认真修炼和导师指导,毕 业论文不会差。 总结这几年抓研究生教 育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我觉 得研究生学位教育,关键在 招生,重点在培养,把关在 答辩,这个系列、过程是一 个整体,需要从头盯到尾。 那么,研究生学位教育的核 心是什么呢?从学生来说, 为有真才始作学;从老师来 说,为有真学始育才!
毛雅琛,艺术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先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从事现当代舞蹈史、舞蹈批评及理论研究。已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十五”规划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第二作者)等专著,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四十年纪念(1980-2020)》副主编,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
目 录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003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006
第一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载体与方法论构建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前置理论与媒介./.024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方法论构建./.041
第二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生成来源
第一节 传统文脉的话语传承及烙印./.060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变革./.069
第三节 延安革命文艺话语的延续./.086
第三章
舞蹈批评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
第一节 从革命战争语境到和平建设语境的过渡./.108
第二节 政治环境与文化语境./.115
第四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体系建构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130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模式化样态./.200
第五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民族身份认同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所涉及的主流创作方法./.228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的辨析与争鸣./.240
第三节 舞蹈批评的话语风貌及语体特征./.282
第四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政治美学阐释./.295
结 语./.303
参考文献./.308
后 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