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的故事里感受我们自己的体会。正如作者所言:登山是一种历经艰难、让自己重新学会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还包括与家人、同事、朋友的交流,包括看到那些极致的风光,当然还有让我们学会感恩并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自序
关于登山的怀想
曾经,我和妻儿偏居古城西安一隅,拿着在这个城市里不算低的薪水,从事着自己喜爱且非常稳定的工作,过着朝九晚五、晨出暮归的平淡生活。每逢假期,还会带上相机,或徒步,或自驾,不时游走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雪山遥不可及,且与我毫不相干,除了偶尔在新闻中看到一些有关消息,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和它结缘,并在其后的某一天成功登上世界之巅。
任何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不乏其必然性。我的登山历程也不例外。2012年秋日,因偶然购买了一双防水徒步鞋,我参加了卖场和品牌商共同组织的秦岭徒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几位驴友,从陌生到熟识,随后多次共同徒步秦岭数个峪口。每每沉浸在秦岭四时不同的大美山色之中,那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光,无不深深撞击着我已趋于平淡的内心。2013年的一天,一位驴友对我说:“范哥,咱们是不是可以往更高处走走?”
往更高处走走!单单是横亘古城南侧、绵延达千里的秦岭,虽海拔不高,其四时风光已然如此迤逦,那高处的风光岂不是应该更加瑰丽、更加梦幻呢?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呀!简单的一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到平静的湖面上,生起了层层涟漪。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出生成长于鲁中山区农村,儿时的梦想就在娘的念叨中,朴实又简单——初中毕业后能考上中专,三年后在县城谋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此走出农村,安享生活。谁知造化弄人,成绩和我一样优秀的同学们一个个心愿得偿,我却最终名落孙山。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很久不能释怀。幸好还有美术特招机会,因此去到了远离县城的二中。就是在那时,我的梦想从中专转为了大学。可追梦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由于家庭条件较差,根本无力承担高昂的考前培训费用,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钟爱的绘画,转学理科。那个时候,不要说雪山,就连县境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都无从知晓,内心一度茫然无措。
挨过三年寒窗,我有幸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次走进繁华都市,我就像从原始部落初入五彩斑斓的世界,周边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绚丽。在这所著名学府里,我一边汲取着与机械相关的知识,一边贪婪地审视着周边的一切,开始憧憬起与以往梦想不同的未来。
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单位在陕北,虽然远离家乡,但从县城来到了市区,相比娘最初的设想,已经好了很多,于我而言,内心是满足的。工作后,我竭尽所能展示自己,将自己掌握、单位尚未应用的技能努力实践于工作之中,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小有成就、重回省城。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成了单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得到了去行业最高管理机构挂职两年的机会,挂职期未满又因工作需要调到了省城。其间,我结婚生子,成功考取清华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崭新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全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工作。只是随着时间流逝,在稳定而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内心的惰性悄悄滋生,工作的激情慢慢消退,我开始满足于这种衣食无忧、波澜不惊的生活,似乎再没有了个人的梦想。
“往更高处走走”有如一声惊雷猛然震开了我心间早已关闭的那扇大门。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对我而言究竟会意味着什么,但内心的洪流已然开始喷涌,“往更高处走走,去欣赏更加绝美的风光,去发现一个从未遇见过的自己!”我们很快达成了一致:去登山!
既要能够欣赏美丽的风光,又要让自己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是我们商定的攀登目标选取原则。依据这个原则,我们很快确定了“7+2”(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北两个极点)探险项目,并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将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选定为第一个攀登对象。
对于职业登山者和业余登山高手来说,乞力马扎罗可谓是一个最初级的存在。关于攀登它的相关帖子,遍布多个户外论坛网站。但对于我这样的登山小白来说,它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屏障。能否成功完成这次攀登,决定着我们的设想能否继续。没有太多准备,我们就于2014年4月仓促踏上了攀登之途。
为了记录下攀登经历和心路历程,从这时开始,我养成了每天写攀登日记的习惯,并坚持到之后的每一次攀登之中。
在攀登乞力马扎罗时,看到的风光、经历的体能考验与惊险一刻,不但让我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内涵,拍摄到了很多精彩作品,意识到了体能储备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了“Suffer now,Summit later(吃苦在前,登顶在后)”的深刻内涵,感悟到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情怀,更迷恋上了攀登过程中那种坚持不弃、虐而新奇、欲罢不能的感觉。
2015年5月,攀登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期间,我们遭遇了恶劣的气象条件,熟练掌握必要的攀登基础技术的重要性得以呈现。我们也感悟到:想要向更高目标前进,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锤炼体能。
2016年年初,我开始强化体能训练,日日坚持。同时为了迎接于2016年年底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的计划,专程前往西藏阿里地区,用冈仁波齐转山拉练来检验体能训练的效果。可事与愿违,由于我们委托的昆明某商业登山公司违约,只能眼睁睁错过了登山季。更难以接受的是,该公司不但拒不承担违约责任,还将所有所谓的“损失”转嫁到我们头上。为了维护应有的权益,我详细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梳理了全过程材料,在确认属于对方过错的基础上,形成了近3万字的申诉材料,于2017年夏季将该公司起诉至法院。经过当年9月、11月两次审判,我们最终胜诉,讨回了应有的权利,但阿空加瓜之行却成了泡影。
随后与山友交流得知,类似遭遇在户外活动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国内商业登山公司组织的登山活动中,权益受侵者无一例外都是山友。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受害者选择了沉默,鲜见有拿起法律武器全力维护应有权益者。回看这次事件,除了坚定了我“遭遇侵权必须维权”的信念,如果也能给沉默者一些启发,使他们敢于和勇于通过合理渠道维权,那也是不小的收获。
阿空加瓜事件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规范的商业登山公司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年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体能下降,遂决定将原定最后一个目标的攀登时间提前,即尽快实施珠峰攀登计划。鉴于此,要先后完成一座6000米级(或7000米级)山峰、一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拿到进阶珠峰的“通行证”,雀儿山因此进入我的视野。
作为一座初级技术型6000米级山峰,合适的海拔、大量的冰裂缝、多样的雪山地形、成熟的路线与一定的攀登强度,让很多山友把雀儿山和慕士塔格并列,作为进阶8000米级山峰的重要选择。所以,通过雀儿山攀登,进一步检验体能储备、锤炼攀登技能是我的目标之所在。2017年8月,就是在雀儿山,我第一次尝试了C1(字母C是Camp的简写,意为营地,数字代表序号,C1即1号营地,随着序号加大,一般海拔越来越高)以上路段自负重约25公斤攀登,熟练掌握了冰川行走与冰壁攀爬技术,也树立了挺进8000米级雪山的信心。
攀登雀儿山之前,经过山友介绍,我认识了张伟——一位被王石先生誉为“中国夏尔巴”的商业登山组织者,圈中习惯称呼他为“伟哥”。除了邀请他到母校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一次分享会之外,我还长时间与他探讨与登山有关的事情。他有丰富的登山经验和商业登山组织经验,其中最吸引我的,当属他的商业登山理念和对公司的规范管理。所以在完成雀儿山攀登之后,我便确定加入他的队伍,一起去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
第一次面临8000米级的山峰时,纵然我做了很多充分的准备,内心依然惴惴不安:攀登时间大幅延长,路线更加漫长,面临的已知和未知的风险更多……初至加德满都(简称加都),直升机失事的消息让人萌生出师不利的感觉,而初上C1营地时的感冒,尤其是拉练最后一天我经历的近两个小时的无知觉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更是让伟哥、队友和我自己对随后的正式攀登充满了担忧。所幸的是,经历了严重高反之后,我与队友樊文在正式攀登中听从伟哥的建议,始终坚持按照稳定的节奏行走,虽然在前三个营地我们都是最后一批到达,但在最后冲顶过程中,我还是走到了全队的最前面并成功登顶、平安返回。在收获了8000米级山峰攀登经验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精美的风光和攀登摄影作品,同时收获的还有对攀登珠峰足够的信心。
带着这份信心,2019年4月,我跟随伟哥再一次来到尼泊尔,开始攀登世界最高峰。从2014年第一次走向雪山,到2019年走向珠峰的怀抱,整整5年的时间里,我对雪山及其相关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对从南坡攀登珠峰的难度也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绝命海拔》电影中的场景,2014年珠峰南坡C1营地附近的雪崩,2015年尼泊尔地震引发的珠峰南坡雪崩,伟哥及队长穆萨提及的南坡多路段会经常遭遇拥堵……这一幕幕场景,提醒我们要牢记攀登中可能遭遇的危险。而与攀登马纳斯鲁峰时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现,更是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同样是拉练的最后一天,我的视野中出现了硕大斑点,这影响到视力。我专程返回加都眼科医院检查治疗,医生的结论是低氧低气压环境下的视网膜表层出血,无须治疗,经眼睛自然吸收出血后即可恢复,但所需时间较长。同时,医生建议我停止继续向高海拔山脉攀登,否则可能会因眼睛中央静脉出血而永久失明。此时的我,内心甚为矛盾,但因为休养几天后斑点有变小迹象,慎重思考之后,我确定继续攀登,只是告诫自己一旦斑点变大或眼睛出现其他不适时应即刻下撤。我将这个决定告诉伟哥,他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此后的正式攀登中,除了攀登这一中心要务,我还要时刻注意眼睛病情的变化。在此期间,我们在昆布冰瀑遭遇拥堵;在前进营地C1与营地C2之间遇到正运至山下的登山者遗体;在C2营地偶逢九个手指被冻伤的中国登山者;在前往C4途中得知队友因故下撤,还看到不久前遇难的登山者遗体;在冲顶和下撤途中艰难攀爬山脊岩壁,并反复遭遇希拉里台阶处的长时间拥堵;还在下撤途中看到筋疲力尽摔倒在雪坡上后不幸遇难的登山者……凡此种种,无不在考验着我们的体能、意志力和判断力。
从C3向上攀登开始,到登顶后下撤到C2,近43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没有睡觉,只是在C4吃了些简单的食物,然后就是不停地行走和感知着自己的眼睛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变化。很多朋友都更关心我在顶峰时的心情,实际上在那20多分钟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种激动,甚至也没有太多的记忆。反倒是攀登过程中听到、看到的那一幕幕场景,时常呈现在眼前,带给我足够多的感触——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亲友,还有关于人生的价值。
如今回望这些经历,忽然感觉它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人生本就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是一场追梦之旅、冒险之旅,我们能够享受好的收成,但也能够承受坏的结果。在这个旅程中,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目标,也无论你想或者不想,总会有艰难困苦纷至沓来,只不过是先后大小的区别。我们能做的,就是去直面这些艰难困苦,拼尽全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进。倘若如此,即使脚步停止的地方不是我们期望的巅峰,至少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诚如一位网友所言:不是每个人的人生梦想都在珠峰峰顶,但每一个梦想都需要我们拼尽全力去实现,追梦的人永远年轻。永远年轻当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但拼过之后少一些遗憾,也应当算是人生的乐趣所在吧!更何况,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业余登山爱好者。
如果这本还显粗糙的登山笔记能给大家一些帮助或启发,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当知足矣。
是以为序。
此外,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著名青年书法家王劲副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更要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张水华编辑和设计师团队,是他们的努力才使这本书以最好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一篇
上帝的宝座,圣洁的乞力马扎罗
辛辣又秀丽的“威士忌”路线-005-
铁律维系雪山的纯净 -009-
失眠、脚痛“六月天”-013-
艰难爬升“百米”海拔-021-
穿越四大峡谷-028-
漫漫前路埋雪下-032-
登山客与大草原迁徙动物 -036-
第二篇
民族的崇峰,美丽的厄尔布鲁士
特斯克尔小镇的“熟悉”道路-041-
异国小镇风光-043-
训练中初次感受厄峰气息-045-
暴风雪中挺进大本营-048-
用脚步表达敬畏大山的心-050-
高反侵袭下的拉练-052-
久久不能忘怀的晚霞映天-054-
滑坠不能磨灭登顶的决心-056-
在顶峰我们只留下足迹-059-
第三篇
横断山雪峰,大鸟羽翼雀儿山
沉稳与冲劲-063-
甘孜那绝美的风光-064-
玉隆拉措在人间-065-
短暂停留大本营-067-
心驰神往的C1绝美银河-068-
明暗冰裂缝上的勇敢团队-071-
越坡攀冰登山巅-075-
第四篇
土地之神,巍峨的马纳斯鲁
初受直升机坠机事件影响-084-
前往萨玛贡的行程一再被推迟-085-
阿鲁加特小镇的乡村风光-086-
高度和年龄无法阻止攀登梦想-088-
天气变换中的休闲时光-094-
严重高反突如其来-099-
忐忑中等待晴空-106-
中秋节踏上艰辛攀登路-109-
下撤途中的雪中送炭-119-
首次登顶8000米级雪山的感怀-122-
第五篇
逐梦世巅,壮丽的珠穆朗玛
珠峰攀登史上的勇者足迹-126-
独自再赴加德满都-129-
我们都是有准备的追梦人-132-
卢卡拉开启EBC适应路-137-
大本营的帐篷海洋-142-
“天然剧场”中开练-164-
煨桑仪式背后的神秘力量-166-
难得一见的昆布冰瀑绝美景色-178-
西库姆冰斗仿佛是一个另类的存在-186-
雾气弥漫打乱银河拍摄计划-191-
洛子壁舞动的彩色精灵-193-
拉练行将结束却突发眼疾-196-
“法尼”气旋强势来袭-198-
前路的茫然与感伤-202-
校友医生建议我停止攀登-206-
在加都无忧休整-208-
重返大本营-211-
等待窗口期-216-
首批登顶者归来-230-
小肋骨的见闻预示着前路的艰辛-234-
短暂休整中努力抗衡高反的折磨-240-
顺利挺上洛子壁-241-
一心向着目标前进-244-
27个小时的艰难下撤路-253-
有惊无险返回大本营-276-
梦想达成踏归途-283-
附录 285
后记 290
他序
平凡因梦想而伟大
2016年年末,我与萝卜(范波)在西安初见,彼时聊了些什么,记忆现已模糊,只记得他戴着眼镜,斯文且略显瘦弱,却是个热情、坦诚且极有趣的人。2017年珠穆朗玛峰(南坡)攀登活动刚结束,萝卜便邀我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一场攀登分享会,而后同他交流了颇多关于攀登的看法,并了解到他的攀登计划。
随后不久,萝卜完成了雀儿山攀登,他找到我,表明了攀登8000米级雪山的想法。我在详细了解了他的攀登经历,并对他进行体能和心理状态评估以后,接受他参加中国十四座探险公司(简称十四座)组织的2018年马纳斯鲁峰攀登活动。翌年攀登期间,虽有一些意外和波折,萝卜还是顺利登顶,成为“8000米俱乐部”的一员。
成功完成马纳斯鲁峰攀登之后,按照早先制订的严谨的攀登计划,萝卜接下来的攀登目标就是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对绝大多数攀登者来讲,这是一个“自私”的自我诉求,来自各方的压力、未知和必然存在的风险等各种因素交织,使攀登珠峰成为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萝卜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去实现自己的攀登梦想当然也不例外地需要消解各方顾虑。
即便面对他人的不解,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萝卜也毫不掩饰自己打算攀登珠峰的想法——追梦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如果这是一个你不了解的领域,那就用我的梦想照亮它给你看。攀登珠峰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一方面需要自律地执行严苛的攀登训练计划,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协调各方以获得支持。2019年春天,萝卜最终确定了珠峰攀登行程。2019年5月22日,萝卜成功登顶珠峰。
攀登珠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登顶珠峰毫无疑问是了不起的壮举,但于萝卜而言,我更愿意认为这只是一件过程精彩的“普通的事”。我在很多场合讲过,攀登只是一个小众的爱好,本质上同跑步、骑行、侍弄花草并无不同,囿于一些客观原因,即便投入精力去认真对待,也并不是每一个爱好都能做到极致。也许有些结果听起来很让人沮丧,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同样会收获良多。于攀登而言更是如此,没有人能够保证结果完美,遗憾自然是有的,但不完美并不代表着失败,不是吗?当然,萝卜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好的结果,我相信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其他爱好,他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成功固然让人喜悦,但我更想聊聊失败。准备攀登的过程十分辛苦,攀登过程中更是有无数的可能让人不得不放弃——很多时候这与天赋、体能无关,而与“运气”的关联更大一点。每年的登山季,都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出攀登,很多时候是“非战之罪”。体能储备差了一些,防护装备弱了一些,出发时间早了一些,风雪突然大了一些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提前结束攀登。这样的攀登固然不完美,可是执拗不肯放弃,结果可能远比失败严重,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于此不提。萝卜为攀登做了最好的准备,预设了最坏的结局,但是同样也差点经历比预设更糟糕的失败。雪山上只有失败的事,没有失败的人。
雪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极度依赖外界,却又与外界极度隔离,当然也因为少了很多外界的纷纷扰扰,所以会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和观察。我在雪山上待了很长时间,见过形形色色的攀登者,每年一到登山季节不乏熟悉的面孔出现。于之前来讲,他们经历了失败;于此刻来讲,他们始终在走向顶峰:这样的人,可以叫作“追梦者”。萝卜也只是众多追梦者中的一个,即便登顶了珠峰,他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攀登为他提供了很多有趣的谈资,但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为孩子学习操碎了心,且难度丝毫不亚于准备攀登。前些日子听他跟我报喜,儿子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真心祝贺他和他的家人。我喜欢他这样的人,在他身上,不但有梦想在发光,我还看到了生活该是的样子。
苦着,乐着,走着,笑着,故事能够讲很久。
而萝卜的故事,就由他来讲给你听。
张伟
写于2021年8月
(张伟,中国十四座探险公司创始人,著名商业登山领队,2009年成功登顶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