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今天不开心,捉迷藏的时候,同学们只抓她一个,她的东西也一件件消失了,就连她的影子,也随着破碎的路灯丢了。温柔的妈妈陪在棉棉身边,帮她一件件找回失去的东西……
面对欺凌,父母能做的那些事
荆承红
中科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现就职于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总能引发大众的关注与讨论。养孩子的人听着担心不已,总能联想到自家孩子可能会遭遇的困境,不养孩子的人也对此心存芥蒂,在幼年时曾经被裹挟其中的人更会千头万绪。我的一个18岁的来访者,是曾经对他人施以欺凌的人,回忆起那段日子,他后悔不已,自述感觉那时的自己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很多状态让自己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曾经被欺凌的人了,每每想起那曾经的遭遇还是会充满恐慌。被欺凌后的羞辱、委屈和愤怒似乎在事件过去许久之后依然一直跟随着自己。
《影子丢了》里的小女孩棉棉就是一个饱受校园欺凌的孩子。在这个初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故事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柔和的颜色将校园欺凌的故事线索深埋在图画语言当中。集体游戏中不平等的角色分配、自己的东西一件件消失,都象征着棉棉在学校经历着不该经历的事情。破碎的路灯带走了温暖与光芒,更带走了象征着信任、自尊,以及沟通力等一系列正面力量的影子。插画的色调随女孩心情改变而改变,奇幻的场景设计实则将被欺凌女孩的心理活动实体化呈现在了纸张上。即使没有经历过类似事件的读者,也能沉下心跟着棉棉一起阅读她人生中的这段插曲。
但如果欺凌已经发生,父母作为养育者和教育者,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父母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果被欺凌,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父母要鼓励孩子时刻带着不畏惧的气势,哪怕力量上不能抵御欺凌者,也要给予欺凌者明确的态度。当然,孩子不能只靠态度去阻挡,应对欺凌还有下一招,那就是逃跑和求助。
其次,父母不能忽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身体强壮可以为心理强大提供支持。当被欺凌的事件真的发生,无论父母多么愤怒,都要尽量收敛,首先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做好安慰和陪伴,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在身边,不要责问孩子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逃跑,为什么不求助。当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父母要有意识地在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等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关注,让他们身体更强壮,心理上更有底气。
在加强身体建设的同时,父母更要接纳孩子的天生气质,并以此为根据教导孩子适应的应对策略。胆汁质的孩子遇事易冲动,多血质的孩子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冲突,粘液质的孩子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而抑郁质的孩子在解决问题前则需要先彻底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要先了解孩子,再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
身体示范相对于言语指导更能有效地让孩子形成记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爱欺凌他人的孩子的父母往往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父母在面对冲突时的身体示范,往往是之后孩子面对冲突时的模板。如果父母面对冲突时表现出恐惧和退缩,孩子在遭遇类似情景时也会充满恐惧,不知所措。父母在教导孩子应对策略时,单纯的语言指导是不够的,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模拟场景,让孩子不断练习策略的具体使用。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类似事件时,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做好表率,并在事件发生后和孩子一起总结经验。
在《影子丢了》里,我们看到小女孩棉棉在妈妈的陪伴下,逐渐走出被欺凌的阴影,其中,妈妈对绵绵的理解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棉棉只能试探性地向妈妈表达,要靠妈妈的帮助才能找到象征自我的东西时,妈妈用温柔的语言、动作包裹着她,带着她一点点将自己的情绪外放出来。终,棉棉勇敢地向善良又陌生的大熊要来气球,象征着她终于走出了被欺凌后自己建立起来的保护圈,重新拥有了做自己、直面外界的力量。气球飞上了天空,棉棉也不再沉浸在悲伤里,因为她已经重新拥有了面对困境的力量,相信自己拥有的永远会大于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