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我木兰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是收录了作者近十年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散文作品数十篇汇集。
《醉我木兰香》由五部分组成,即“寻山而来”“羞答答的火龙果”“温暖不老”“菜婆圆梦记”“山水存心间”。作者用平实生动形象的散文语言,攫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与事、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故事,叙写了自己感性的见闻、理性的思考。
《醉我木兰香》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思随意,行文随心,紧疏快慢随情,细节描写独特生动。
“学而优则仕”是中华文化中选拔优秀行政人才的优良传统.而文化艺术人才往往不是通过教学来培育,而是靠文化艺术爱好者怀着满腔的热情,在生活中摸爬滚打,体验感悟,触发灵感,喷涌激情,积极创作,从而被发现,被启用,逐步进入专业的文化艺术机构.成为专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文而优则用”,在湛江也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现象,由此产生的文艺人才层出不穷。邓存波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最初是以摄影艺术于艺术界知名的。他除了用镜头对生活立此存照之外,还经常动动笔杆子,发表过不少散文和诗歌,在文学上渐渐崭露头角。近来网上传播一首动情的歌曲《老爸》,他是词作者。我在《岭南音乐》上看到这首歌词,心弦重重地被扣动,立即给他发了一条微信表示祝贺。我看好邓存波的文学才华,他的散文写得不错,读他的散文集《醉我木兰香》,又一次验证了我的判断。
写散文和拍照片有一个共同点,首先要选准立足点。存波告诉我,他把散文当作地域性的诗意抒写。地域对一个作者的创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那是作者最直接的生存基因与生命体验。地域性的文化结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信仰习惯、价值观等,无不在作者身上打上烙印。存波对故乡湛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饱含深情,他以诗意的抒写展示湛江的风姿和华彩。读者从《徐闻有奇香》中极目半岛红土地绿原野,从《悠然见南三》中放眼碧波环绕的沙洲岛屿,从《海的卫士》中领略红树林奇妙的生态环境,从《寻山而来》中游目骋怀孔子文化城的人文景观。他抓住湛江土壤的殷红、大海的蔚蓝、原野的翠绿三种基本色调,在散文艺术的调色板上润笔,描绘出一幅幅流畅生动的画图。莫言说过,“故乡情是我创作的源泉”。我想,这对于大多数作家都是适合的。故乡情,关键在一个“情”字,一篇散文就像他拍下的景象,倾注了作者无限的热爱。爱故乡,不仅爱它的外在美,更感念它的养育之恩。在《凤为巢来》中描绘故土宜居宜业,不仅有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有升华理想境界的精神财富,作品奔涌着不可遏制的豪情:
我一直在纳闷,其他县区的打工人员,几乎都往外跑,到外地谋发展,唯独廉江人,一个个都抢着回乡创业,不是开山种果,就是建厂造家电。甚至搞养殖,开商店,各行各业都红红火火,旺旺盛盛。我从阿聪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创业的新景象:廉江人务农经商似乎都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他们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务农经商的“点子”上。
存波长期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他把摄影艺术的精要运用到散文创作中,追求美感,用他的话来表述,就是“精神的原乡、生命的重构”。强调散文是“美文”,这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将读者带入一个或诗情浓郁、画意丰沛,或妙思联翩、奇趣盎然的天地,让我们在为作者的真知灼见所折服的同时,也如品味陈年佳酿一般,获得一种韵味悠长的美感享受。散文的美,首先是指它的情味韵致的美,也就是散文“雅趣”。无论写景、叙事、咏物、论理,都要透出丰厚的情味韵致,要有内情与万物相生、心声与天籁交融、耐人玩味的生气与灵机。《适园贵客》《北坡鱼灯》《羞答答的火龙果》《乡下过年》《晒盐》《神来之笔》《菜婆圆梦记》等篇目,都能较好地体现出作者对美的追求。
作者以《醉我木兰香》作为书名,可见他对这篇散文情有独钟。而这篇文章正好能够体现他本人创作美文的心得。那段描写木兰花香的文字,有形象、有灵魂、有趣味、有情感,引人入胜:
我想到了淡淡的香水味,那撒在绿色上面的随风而来的一丝丝淡淡的香水味,但这种香味太脆弱,不经风,太做作,缺情感。香而不久,太过单调;我又想到了茉莉花柠檬香混在一起的那种香,那种水漾绿色的芳香,可惜这种香又太过细腻,太过沾“手”,以至于变得过于俗气;我还想到了晨光中,一位美少女,肩披一件纯净的纱幔,微风中,轻柔飘逸,如水般自然流淌……那浪漫的气质,那不易体察的少女的芳香,那娇滴滴的情状,自然清新.纯洁无瑕……我甚至还想到了雨后的大气,灵空的世界,六祖的仙境,缕缕的清香,诱人的禅静,充满生命真谛的彻悟……我无语了.木兰花香!
真、善、美三者在文艺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越是真实越是美。而细节则最能体现真实。强调清晰的记忆与细节的丰满,正是存波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环节。《父亲是一条好汉》中“父亲始终走在我的前方”、《养猪的记忆》中“陪着三头猪,在村子里散步转悠”、《菜头仔的故事》中“每一个相好都送几斤自己家里腌制的菜头仔”、《说出我的下半句》中“想母亲,想家的情绪像山洪一样爆发出来”、《我的第一条的确良衬衫》中“偷偷向领导申请一个名额”、《享受团圆》中“我把这一块月饼,捧在手心上.久久地凝视着,不忍张嘴”等这些好细节,真实地反映了生活.折射出时代,刻画出形象,抒发了情感,传达出生活的本质美.
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血脉是相通的.都必须善于运用基本的艺术手段来表达作者的立意。摄影靠的是镜头,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靠的是语言。散文的美,特别注重文辞的美。散文的语言是一种本色的语言,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朴素、自然、流畅、干净,无论绘景状物、叙事记人,信笔写来,几乎全用“白描”。但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灌注.写意的磨炼,又是极见功夫的文字。有着高超的驾驭语言本领的作家,总能给平平常常的文字赋予一种不平常的韵味和情调,使之绘景而见情,状物而“得意”,叙事成趣,写入出神,全不见。刻意斧凿的痕迹,却能朴而不拙,素而见美,灵动活脱而芬芳馥郁。好的散文语言,总是在貌似娓娓道来的平常生活中含蓄着丰厚的底蕴和雅致的趣味,显出一种经过锤炼之后的精美,让人品味不尽。存波在实践中感悟到个中真谛,非常注意凭借文字的力量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他具有广泛的艺术爱好,涉猎过多种艺术门类,伸出敏锐的触角,不断由感性到觉悟,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艺术与文字联姻而产生的吸引力。
“山水存心间”这个版块的11篇散文,是一组艺术评介文章,一般人往往会落入干巴巴的讲解窠臼,存波却写得饶有生气。《读邓勃的画》以跳跃倜傥的语言作文艺评论,一扫枯燥沉闷的学者腔,让评论赏心悦目;《山水存心间》用生动有趣方式评介画家高德的创作实践和艺术成就,活跃艺术交流的气氛:i把画意植于乡间的泥土上》以细腻传神的故事语言,夹叙夹议:介绍了画家叶植盛美术创作的耕耘与收获;《与鸟共舞》用白描的手法、平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介绍了摄影艺术家莫振的作品和创作经验……这些文章都能带给人阅读的愉悦。《<雨足芋魁肥)的感染力》有这么一段话:
艺术家莱辛说:“艺术在人们看了其作品并忘怀时,才会受到赞美,而且,这才是真实的艺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在欣赏叶植盛的作品时,总是有不一样的惊喜,并且会第一时间对画家竖大拇指!因为,他的艺术让人过目难忘。
存波有经历,有感悟,有方向,又满腔热情,有一股闯劲.必定能继续勇毅前行,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是为序。
邓存波,广东雷州市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政工师、《湛江文学》副主编、湛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湛江红土诗社副社长,鲁迅文学院广东作家研修班结业,文学创作三级作家。曾出版诗集《温暖不老》《温度是野生的》等。
第一辑/寻山而来
徐闻有奇香
海的卫士
三富村记
曲界的诱惑
寻山而来
大美廉江
凤为巢来
悠然见南三
灯楼角
湛江是粤西的一条现代“人龙”
芳流墩
大道朝天
叩醒康港
路
乌石新歌
第二辑/羞答答的火龙果
适园贵客
北坡鱼灯
羞答答的火龙果
乡下过年
小村的凤凰树也开花
南山种桂花
扫落叶
摘黄皮果
远去的茅屋
吊灯
不同的年味,一样的幸福
马不停蹄
我信春风
第三辑/温暖不老
父亲的农村,母亲的城市
养猪的记忆
温暖不老
菜头仔的故事
乱点鹦鹉谱
乱点鹦鹉谱之后
我的斋号
种树·扫地·看书
说出我的下半句
母亲和她的生日
爸妈都是老党员
送别二叔
药童
享受团圆
相亲
番薯饼
红糖香
今天是老婆的生日
我的第一条的确良衬衫
花木屐
父亲是一条好汉
第四辑/菜婆圆梦记
晒盐
打蚝
捕鱼
醉我木兰香
神来之笔
菜婆圆梦记
黑砂里煽出的薯香
烧炭人
山稔花开
甜橙香远
半个阿强一个梦想
体验港门
奔跑在乡村的菜市场
吃海鲜记
第五辑/山水存心间
读邓勃的画(六章)
捕捉海的胴体
山水存心间
气胜,所以韵味无穷
国玉有眼光
把画意植于乡间的泥土上
《雨足芋魁肥》的感染力
一景一物皆情趣
读徐江月红土系列国画作品
邓志明的书法艺术人生
与鸟共舞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