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塞内冈比亚巨石圈墓地考古情况及数据。第二部分介绍了巨石圈的西侧和东侧边缘地带的文化景观:萨卢姆三角洲贝冢,巴萨里和贝迪克文化景观。三个景观案例历经公元前二千纪中期至今的时间段,对巨石圈墓地的分析完全是考古学范畴的;对萨卢姆三角洲的分析也具有很强的考古学意义,但同时包含着民族史的探讨;而巴萨里和贝迪克地区的案例研究则体现了当地部落人群英勇抵抗外来入侵的过程对文化景观形成的作用。
【法】高畅(Augustin F. C. Holl),1983年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现为中国非洲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非方顾问,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曾先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学教授及人类学博物馆馆长、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人类学和非裔美国人和非洲研究教授、巴黎第十大学教授及负责外事工作的副校长、法国国家研究中心(CNRS)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在以色列、毛里塔尼亚、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塞内加尔等国开展实地考古工作。出版学术著作十八部,编著六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包括《流动势在必行:人类迁徙的全球进化视角》(The Mobility Imperative: Global Perspective on Human Migrations)等。
二 译者简介
李洪峰,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院长,法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出版《穿越风雨的中法关系(1949—1980)》《塞内加尔文化教育研究》《列国志·乍得》《二战后法国妇女参政问题研究》《法语国家与地区社会文化》等专著、合著和编著,以及《博物志》《南北合作困局》《消费者在行动》等译著;发表各类论文五十余篇。
绪论:文化景观考古学
部分 巨石圈空间
章 关于巨石圈与领土的猜想
第二章 塞内冈比亚巨石圈区域
一 从冈比亚河到萨卢姆河:“两河之地”的结构
二 文化景观的结构:小宝伯隆河流域
第三章 一级遗址:西内—恩加耶纳墓葬
一 西内—恩加耶纳墓地的空间组织
二 西内—恩加耶纳墓地的挖掘工作
三 小结
第四章 二级遗址:恩加耶纳2号墓葬
一 墓地
二 恩加耶纳2号墓葬群的炼铁场遗址
三 恩加耶纳2号墓葬群的采石场
第五章 三级遗址:桑蒂乌—恩加耶纳墓葬
一 发掘的墓冢
二 总结分析:埋葬逝者、标记空间和生产祖先
第二部分 巨石圈空间的西翼和东翼
第六章 萨卢姆河三角洲
一 现居人口的历史传统
二 软体动物的开发利用
第七章 贝丘考古
一 恩迪阿蒙—巴达特贝丘:公元前一千纪中叶农民的生活方式
二 迪奥隆—布玛克贝丘:贝坦提岛群古代农民生活方式
三 迪奥隆—本道:贝坦提岛群古代农民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
四 苏库塔:诺姆巴托旧时农民的生活方式
五 班加雷尔:诺姆巴托贝丘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六 法布拉:关于贝丘形成速度的补充信息
第八章 贝丘与领土标记策略
一 甘杜勒岛群的贝丘
二 普塔克小岛和古克小岛的贝冢
三 贝坦提岛群贝丘
四 诺姆巴托贝丘
五 领土化、集约化和交换
六 文化遗产保护
第九章 巴萨里和贝迪克文化景观
一 巴萨里人
二 贝迪克人
三 小结
第十章 巴萨里和贝迪克考古
一 巴萨里地区的考古调查
二 在贝迪克人的埃提奥瓦尔村的考古调查
第十一章 抵抗之地
一 贝迪克人和巴萨里人
二 喀麦隆北部廷格林(Tinguelin)高原的避难地和抵抗活动
三 喀麦隆北部曼达拉(Mandara)高地的避难所和抵抗活动
四 西苏丹“努巴山”(Nuba)的避难所和抵抗活动
五 展望和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