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书刻艺术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书刻艺术;书刻艺术的实践与探索;高中“书刻融合创意”学生案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书刻艺术的起源;书刻艺术的演变;书刻艺术的教育意义;书刻艺术的现状与问题等。
章书刻艺术是什么
节书刻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 书刻艺术的演变
第三节 书刻艺术的教育意义
第四节 书刻艺术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章为什么要研究书刻艺术
节书刻艺术的价值
第二节 书刻艺术的丰富与多样
第三节 书刻艺术的审美性
第四节书刻艺术的教育性
第三章书刻艺术的实践与探索
节课堂教学——和而不同的造字趣味
第二节 项目活动——鬼斧神工的物化态
第三节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中的书刻装置
第四节 学科融合——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节高中“书刻融合创意”校本化课程实践与探索
第四章高中“书刻融合创意”学生案例分析
节“博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二节 关于青铜鼎文化和书法篆刻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低碳环保“书刻融合创意”研究性课题报告
第四节 鼎文化的了解与传播实践
后记
一、老的书刻艺术
书刻艺术是一种老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中国的文字刻画,由原始社会的结绳、书契、圈画演变而成,因此书法刻字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象形符号,多刻画于岩石、陶器和骨角上。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或先书后刻或直接刻成的,当时的人们将文字刻在甲骨上,以记录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这些甲骨上的文字曲线流畅,线条优美,已具备了书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周的金文被铸造或凿刻于青铜器上,秦汉以后的摩崖、碑、印章使用书刻形式,其后的篆书、隶书,以及草、楷、行各书体的演变,也保留着刻字的形式。书刻具有实用性的同时,独立成为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容广泛,如对联、诗词等。宋朝的刻也很发达,到了元、明、清时期,竹刻、木刻、石刻字充分发展,尤其是清朝,瓷刻如刻碗、刻紫砂壶、刻瓶等,对汉行装饰和美化。它们是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精神世界的载体,是其中的书为中国,书法的点画间架之间,气韵神采可以表达作者的性格、趣味、素养等。后来,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
中国文字具有象形性、表意性、抽象性和审美性等特性。书刻艺术作为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其本质特征在于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疏密对比,在点画之间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节奏美;通过字体的结构变化和章法布局的奇正相生,使作品呈现出气韵生动、神采飞扬的神态美;通过对书法笔法的把握和运用以及刀法的处理,使作品表现出刚柔并济、苍茫浑厚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