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景德镇陶瓷大学守初心、担使命一百一十年;论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弘扬中华陶瓷文化,培养“脑手并用、科艺结合”高素质人才;“陶大精神”探论;“陶院现象”探析;论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色名校建设等。
颜惠崇,江西省萍乡市人,教授。1939年11月生,196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政教系哲学专业),分配至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任教,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教学和政工作。主编出版5本著作,在国内外文30余篇。退休前后从事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研究,主编出版《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1910—)》。
景德镇陶瓷大学守初心、担使命一一十年/001
论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010
弘扬中华陶瓷文化,培养“脑手并用、科艺结合”高素质人才/015
“陶大精神”探论/024
“陶院现象”探析/033
论景德镇陶瓷学院名校建设/039
“建成完整的陶瓷高等教育体系”的历史记忆/055
初入陶院/058
再入陶院/062
我校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做法/069
邹俊章校长的治校方略/074
深受学生喜爱的戴亮侪教授/078
走近胡献雅先生/081
晏清老师/086
胡怀陵对陶院的贡献/090
工农干部曾元生/095
大艺术家的小故事/098
秦锡麟——景德镇陶瓷大学杰出者/102
情缘校史佳话/107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艺术专业史(1910-1985年)/110
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工程(制瓷)专业史(1910-1954年)/139
景德镇陶瓷大学保卫(武装)工作58年/146
文脉传承——读校史点滴/154
后记/160
景德镇陶瓷大学守初心、担使命一一十年
陶瓷作为土与火、科技与艺术的结晶,记载着中华文明发祥、发展的足迹。李政道先生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代表。
千年瓷都景德镇是瓷的故乡。陶大立足瓷都,誓与陶瓷发展同呼吸、。建设景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给陶大带来的是挑战,更是机遇。年是陶大创校110年。110年来,陶大人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奉献的是赤诚,结出的是硕果。
瓷国图志 确立初心使命
陶瓷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礼品,也曾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17世纪下半叶,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从海上和陆路输往世界。中国的优质瓷器在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被视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曾流传波奥斯特二世以600名萨克森龙骑兵,与普鲁换一批中国瓷器的故事。但从1纪下半叶起,中国瓷器日趋衰落。以景德镇为例,光绪时期印行的《东华续录》“卷一八O上”载:“曩年售价值五万金,近乃愈趋愈下,岁不及半。”留学日本学窑业的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大声疾呼:“景德镇乃我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
邹俊章,留学美国获陶业硕士学位,曾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研究员和江西省立陶业学校(景德镇陶瓷大学前身)校长。他分析:“我国素以陶瓷于世界,至于今仍是固守旧法,口传心受,不图,无所谓陶学也。窃以我国陶业之落后,不在技艺之不精,而在学术之未讲,故常有昔之所能者,今乃不能。昔之所得者,偶然侥幸耳。反以秘而不传,卒致于失传,更何谈乎与人竞逐也哉。”他提出:“为今之道,惟有急图改弦更张,努力发展陶业学术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