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爱的勇气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心理学爱好者
本书共分三篇, 第一篇呈现自我关系疗法的基本哲理与运作规则, 第二篇描述心智与本性的统整练习, 第三篇叫读者学会实现认知自我与身体自我的联结。诚如吉利根博士所说, 治疗应有如诗的演绎, 而非如科学的推演。这本自我关系心理学的好书将带领你探讨生命中问题的根源, 鼓励你别失去了爱的勇气, 回归到自我关系的联结上, 唤醒你的生命力。
推荐理由1:世界催眠大师、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斯蒂芬·吉利根阐释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经典之作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是吉利根提出的一种培养爱的治疗方法,结合了艾瑞克森式心理治疗、合气道、非暴力主义、冥想、表演艺术等,能有效帮助我们释放内在的能量、智慧和潜能,浇灌自爱和自信的种子,用“爱的技巧”与生命中不同的“自己”带着善意去相遇,微笑着、无畏地行走在生命的道路上。 推荐理由2:百万畅销书作家武志红、慧真心理、此念、黄仕明、秋文心理、余歌、赵中华等强烈推荐 斯蒂芬·吉利根是知名畅销书作家,曾出版中文著作《潜意识之门》《英雄之旅》《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接受过梁冬的深度访谈《生命·觉者》。吉利根在国内拥有众多学员,很多都已经成为知名的心理学家、治疗师和培训师,比如武志红、黄仕明等心理学家,慧真心理、秋文心理等心理培训机构,此念等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平台。 推荐理由3:痛苦、恐惧、绝望、猜疑,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源于没有与自己联结 生命是美好的,但有时它也会令你痛得要命。如果我们被痛苦、恐惧、绝望、猜疑等负面情绪包裹,哪还有能量去感知生命的美好?而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都源自人类失去彼此联结。只有用“爱的技巧”与生命中不同的“自己”带着善意去相遇,我们才能感知生命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感受爱、给予爱。 推荐理由4:将生命抛给你的挑战转化为资源,你就能活出智慧高能的人生 正如米尔顿•艾瑞克森所说的:“生命要用来享受,无论你的生命有多艰难,你都得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如果你做出承诺你要享受它,那么就没有人能把这个承诺剥夺。”你生命中所有的挑战,背后都隐藏着无限的资源,都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某种充满能量和生命力的礼物。当你有能力去转化、去疗愈,你就能活出智慧高能的人生。 推荐理由5:免费附赠慧真心理提供的吉利根博士催眠疗愈音频 推荐理由6:当今世界催眠功力蕞高的心理治疗师48年身心体验精华! 推荐理由7:善待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人生中尤为重要的事!在孤独无措的时刻,用《爱的勇气》找到当下的答案! 玛丽卡王后(Queen Malika)是憍萨罗国国王(the King of Kosala)的妻子,她是先皈依佛教的女性之一。国王不是佛教徒,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感情。在一个满月之夜,他们共沐浪漫——要知道,佛教是很浪漫的。国王问:“亲爱的,谁是你的爱?”国王期待她会说:“陛下,我当然爱你。” 但作为一个佛教徒,她说:“你知道的,亲爱的,我爱我自己。”国王说:“是的,仔细想想,我也爱自己。” 第二天,他们去见佛陀,佛陀说:“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如果你爱自己,那就会明白其他所有人爱的也是自己。爱自己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剥削自己。如果你培养自己的贪婪、仇恨和妄想,受剥削多的也会是你自己。 我想也许在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可以学到如何自爱。我认为人们对自己都有极大的仇恨。爱自己是解脱的步。 佛陀对国王和王后说,接下来的一步是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尚。对我来说,那是解脱的一部分。如果你能练习觉察到不觉得比别人高尚,那么就更能练习觉察到不用去感觉是否比别人低劣,终你将能学习到不用去感觉是否与别人平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超越二元论。一旦超越二元论,那么就可以做到互即互入。那就是真正的解脱 :超越二元论的解脱,超越你我,超越吾与汝。 本书旨在研究如何使用心理疗法培养去爱的勇气和自由。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自闭,越来越脱离于社群,也逐渐忘记了如何去爱,而仇恨和绝望开始占据生活。本书的目的就是用爱的力量来抚平仇恨和伤痛,打开心扉拥抱世界,重新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荣格学派治疗师玛里昂·伍德曼(Marion Woodman,1993)提出,原子时代的主要思想是物质释放能量。这个想法呼应了老哈西德(Hassidic)的概念,即良好的行为所释放的“光芒”会覆盖到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地点和每一件事物。从这个意义来讲,心理治疗是通过释放每个人内在的能量、智慧和潜能来浇灌自爱和自信的种子,从而让旧的限制消失,新的可能性迸发。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爱的技巧,我们首先要了解爱的本质,才能有效地去爱。埃里希 · 弗洛姆(Erich Fromm,1956)说过,我们必须用更加积极、彻底的观念来代替爱的消极和感性的一面。可奇怪的是,人们通常认为,爱只有在积极的情况下才会存在,所以这种固执的想法会使人们无法清晰、明确地面对问题。更进一步地说,诸如甘地(Gandhi)、马丁· 路德·金(M.L.King)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伟大人物秉持的“感化敌人,以爱制暴”思想就属于对爱浅显的理解。这种爱的思想从心理治疗层面来说并无效果,甚至可能会带来麻烦。 本书对于爱提出了更实用的想法,并探讨了它在心理治疗层面的应用。爱是一种同时包含了保护与不操纵生命、给予与接受、成为与同在、协调与区分、触碰与释放的力量和技能,它是我们有效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基础。爱的存在使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更加协调,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如果没有爱的加入,那么心理治疗往往会成为对个案的进一步操纵和剥削。 在我们这个以电视为媒介,全面计算机化,不和谐的画面、观点和描述日渐增多的后现代时代,爱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迷失在这股精神频道快速切换的旋风中的,是身体的智慧、自然的节奏、这两者之间的空间及人类共通的经验。伴随着这种迷失,差异被视为威胁,进而招致更多的抗争、更多的统治/服从策略,以及更进一步意识上的对抗。难怪我们与自己和他人相处都特别困难。 在治疗中,我们每天都会见到因内心创伤和人际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绝望、抑郁、成瘾、自虐及暴力倾向、持续性焦虑。我们见到的是一个爱越来越少、恨越来越多、恐惧越来越普遍的世界。我们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来重新点燃自爱的火花,邀请曾经被排斥的接纳和好奇心进入内在,鼓励群体中的自我被重新唤醒。爱是可以引导这种意识和人际关系进行转变的技能。 显然,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培养爱。本书将心理疗法中的自我关系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在过去20年的临床应用和教学中,我开发出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self-relations psychotherapy)。初,我的启蒙导师是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和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后来的影响者包括合气道武术 ;甘地、马丁· 路德·金和其他非暴力反抗人士 ;佛教作家佩玛· 丘卓(Pema Chodron)和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弗洛姆和卡尔·荣格(Carl Jung)等作家;以及我的妻子和女儿。本书直接的贡献者是多年以来向我提供信息的学生、个案和同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伦理准则。章描述了六个基本前提 :(1)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坚不可摧的“柔软中心”;(2)生命之河会一直流经你的中心 ;(3)生命是美好的,006但有时它也会令你痛得要命;(4)你有两个自我 ,心理学的基本元素是关系;(5)世界上还有比你更伟大的心智存在 ;(6)你的生命之旅是独一无二的,但你却是一个无法治愈的越轨者。这些想法为治疗师和个案提供了一个从有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症状的基础。特别重要的是经验支持的想法,它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性存在,经验也就没有了人性的价值。 第二章探讨了我们如何处理关系差异的问题。例如,我信奉的真相和你信奉的真理之间的差异,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差异。在自我关系范畴中,尤其是在如何看待和对待“其他”(自我、真理、个体)上,这个问题是关乎心理学经验的本质的根基。本章详细介绍了三种解决关系差异的方法 :原教旨主义、消费主义和爱,尤其是它们的专注特质。专注力过强会引起原教旨主义的偏执性愤怒和恐惧,后导致对自我和世界的仇恨与毁灭。而专注力太弱则会陷入消费主义的荒地,冷漠和成瘾四处蔓延。保持“松紧适度”才会产生爱的共鸣。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经验,它更强调多视角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它依赖于非暴力方法的伦理一致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暴力的情境下,生发出应对痛苦的困境或症状的解决方案。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它需要巨大的勇气、严谨、承诺和温柔。 第三章列出了关系自我的基本前提,强调了三个特征 :(1)意识的存在性 ;(2)对场的归属感 ;(3)与他人的关系性。当这三个特征活跃时,个人经验会由三个资源供应 :(1)身体中的躯体自我与生命之河及其所有原型模式、感觉与经验联结 ;(2)认知自我以头脑为基础,并且创造意义、计划、社会理解和其他智能构想 ;(3)个人所属的关系场。症状就是存在性、归属感和关系性之间产生了持续性的“中断”,导致三个资源之间形成了分裂和对立。本章着重研究心理治疗如何辨别和修复这些“中断”,并重建关系自我中各部分的联系。 第二部分介绍了将这些原则放到关系行为中的基本实践。第四章概述了专注力在治疗师和个案间转换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双方更有效而集中地互动。心理治疗和生命本身是一种专注于内在和关系如何发展、维持和表达的艺术。具体的方法详细描述了从固着于情境理论(事情应该如何)的专注力转变为基于经验和场的表达(如其所是地联结和回应)。 第五章将爱作为一种实践或技能进行了研究,重点是面对抗拒或困难时该如何处理。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自我作为关系联结编织多个身份的原型练习 ;其次是有效的经验支持技能 ;后介绍一下施受法,施受法是一种改变负面经验的传统藏式方法。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种基于自我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练习来帮助个案摆脱困境的不同疗法。第六章概述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原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阐释揭示了三个困难 :(1)认知自我是分离的或者脱节的 ;(2)躯体自我是“被忽视”和“失控”的;(3)负面支持者用自我疏离的方式发动攻击。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可以重新唤醒并维持认知自我的存在和能力,接纳并融合被忽视的躯体自我,以及辨别和区分负面支持者。 第七章介绍了心理治疗的原型关系,详细阐述了生命流经你的更早期的想法。我们会看清生命如何要求我们发展出相应的能力,以及每种生活方式都可借由一种传统原型描绘出来。例如,学会如何爱,并成为比我们更伟大的东西的一部分,与情人原型有关。学会辨别、践行责任,以及保持特定的界限,可以体现到战士原型上。切换自己的角色、治疗心理伤痛,以及改变框架是以魔术师 / 治疗师为原型的。祝福每一个生命,并给予生命内在和外在的每一个方面定位则是国王 / 王后的工作。每一种原型都有许多表现方法,一些是正面的,另一些是负面的,而支持的力量、爱和其他自我关系的原则能够将负面转变为正面。 后一章对治疗仪式进行了介绍。我们把症状看作人在转变身份认同时发生在内部的原型能量的变化。如果没有某种文化背景来接受和引导这些能量,个体就会痛苦和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症状是在没有仪式容器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仪式。本章探讨了在治疗中,如何提供一个容器来容纳、祝福、引导和鼓励原型能量的积极转化。 在本书中,我们把心理治疗看作一种严肃而诗意的行为,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科学事实。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1992)是这么解释诗意一词的: 真正的诗人是心灵意识的实践者,或者是真相的实践者,他们有着觉知宇宙万物并洞察宇宙核心的魅力。诗歌不仅仅是高雅的爱好或自我表现主义,为的是追求感觉与奉承的贪婪动机。古典诗歌更像是一个“过程”或体验——一种探索真相本质和心灵本质的体验。 ……你需要某种去制约化的态度——去除僵化和不屈不挠——这样你才能抵达全然思考的核心。这与传统佛教思想中的“舍弃”类似,舍弃即为放弃制约心灵的一切念头……需要培养对自己的想法、念头的宽容——感知自己心灵所必需的宽容,自我慈悲是接受意识过程和接受原始心灵内容所必需的。(PP.99-100) 诗歌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语言与感觉重新组合起来,并将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从固定含义中解放出来。这也是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工作的目的,即研究并培养个体的关系自我,一个既能容忍差异又能创造和谐的自我。愿本书能成为你心中的诗,唤醒你和他人的内在心灵!
世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词比“爱”更模糊、更令人困惑。人们用爱来表示除仇恨和憎恶之外的几乎每一种感觉。从对冰激凌的爱到对交响乐的爱,从温柔的共情到强烈的亲密感。“爱上”某个人,就会感觉到爱。他们把这种行为称作是依存性的爱,也称作占有欲。事实上,人们相信没有什么比爱更容易了。的困难在于找到合适的对象,而他们在爱情中找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但与所有这些困惑和一厢情愿的想法相反,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虽然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实现爱却是困难的成就之一。 ——弗洛姆(1974,P.13) 玛丽卡王后(Queen Malika)是憍萨罗国国王(the King of Kosala)的妻子,她是先皈依佛教的女性之一。国王不是佛教徒,但这并不影响他俩的感情。在一个满月之夜,他们共沐浪漫——要知道,佛教是很浪漫的。国王问:“亲爱的,谁是你的爱?”国王期待她会说:“陛下,我当然爱你。” 但作为一个佛教徒,她说:“你知道的,亲爱的,我爱我自己。”国王说:“是的,仔细想想,我也爱自己。” 第二天,他们去见佛陀,佛陀说:“每个人爱的都是自己。”如果你爱自己,那就会明白其他所有人爱的也是自己。爱自己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剥削自己。如果你培养自己的贪婪、仇恨和妄想,受剥削多的也会是你自己。 我想也许在西方极乐世界,人们可以学到如何自爱。我认为人们对自己都有极大的仇恨。爱自己是解脱的步。 佛陀对国王和王后说,接下来的一步是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尚。对我来说,那是解脱的一部分。如果你能练习觉察到不觉得比别人高尚,那么就更能练习觉察到不用去感觉是否比别人低劣,终你将能学习到不用去感觉是否与别人平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超越二元论。一旦超越二元论,那么就可以做到互即互入。那就是真正的解脱 :超越二元论的解脱,超越你我,超越吾与汝。 本书旨在研究如何使用心理疗法培养去爱的勇气和自由。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自闭,越来越脱离于社群,也逐渐忘记了如何去爱,而仇恨和绝望开始占据生活。本书的目的就是用爱的力量来抚平仇恨和伤痛,打开心扉拥抱世界,重新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荣格学派治疗师玛里昂·伍德曼(Marion Woodman,1993)提出,原子时代的主要思想是物质释放能量。这个想法呼应了老哈西德(Hassidic)的概念,即良好的行为所释放的“光芒”会覆盖到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地点和每一件事物。从这个意义来讲,心理治疗是通过释放每个人内在的能量、智慧和潜能来浇灌自爱和自信的种子,从而让旧的限制消失,新的可能性迸发。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爱的技巧,我们首先要了解爱的本质,才能有效地去爱。埃里希 · 弗洛姆(Erich Fromm,1956)说过,我们必须用更加积极、彻底的观念来代替爱的消极和感性的一面。可奇怪的是,人们通常认为,爱只有在积极的情况下才会存在,所以这种固执的想法会使人们无法清晰、明确地面对问题。更进一步地说,诸如甘地(Gandhi)、马丁· 路德·金(M.L.King)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伟大人物秉持的“感化敌人,以爱制暴”思想就属于对爱浅显的理解。这种爱的思想从心理治疗层面来说并无效果,甚至可能会带来麻烦。 本书对于爱提出了更实用的想法,并探讨了它在心理治疗层面的应用。爱是一种同时包含了保护与不操纵生命、给予与接受、成为与同在、协调与区分、触碰与释放的力量和技能,它是我们有效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基础。爱的存在使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更加协调,更加灵活,更加有效。如果没有爱的加入,那么心理治疗往往会成为对个案的进一步操纵和剥削。 在我们这个以电视为媒介,全面计算机化,不和谐的画面、观点和描述日渐增多的后现代时代,爱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迷失在这股精神频道快速切换的旋风中的,是身体的智慧、自然的节奏、这两者之间的空间及人类共通的经验。伴随着这种迷失,差异被视为威胁,进而招致更多的抗争、更多的统治/服从策略,以及更进一步意识上的对抗。难怪我们与自己和他人相处都特别困难。 在治疗中,我们每天都会见到因内心创伤和人际创伤所造成的影响。我们见到了太多的绝望、抑郁、成瘾、自虐及暴力倾向、持续性焦虑。我们见到的是一个爱越来越少、恨越来越多、恐惧越来越普遍的世界。我们必须以自己的方式来重新点燃自爱的火花,邀请曾经被排斥的接纳和好奇心进入内在,鼓励群体中的自我被重新唤醒。爱是可以引导这种意识和人际关系进行转变的技能。 显然,我们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培养爱。本书将心理疗法中的自我关系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在过去20年的临床应用和教学中,我开发出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self-relations psychotherapy)。初,我的启蒙导师是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和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后来的影响者包括合气道武术 ;甘地、马丁· 路德·金和其他非暴力反抗人士 ;佛教作家佩玛· 丘卓(Pema Chodron)和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弗洛姆和卡尔·荣格(Carl Jung)等作家;以及我的妻子和女儿。本书直接的贡献者是多年以来向我提供信息的学生、个案和同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原理和伦理准则。章描述了六个基本前提 :(1)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坚不可摧的“柔软中心”;(2)生命之河会一直流经你的中心 ;(3)生命是美好的,006但有时它也会令你痛得要命;(4)你有两个自我 ,心理学的基本元素是关系;(5)世界上还有比你更伟大的心智存在 ;(6)你的生命之旅是独一无二的,但你却是一个无法治愈的越轨者。这些想法为治疗师和个案提供了一个从有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症状的基础。特别重要的是经验支持的想法,它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人性存在,经验也就没有了人性的价值。 第二章探讨了我们如何处理关系差异的问题。例如,我信奉的真相和你信奉的真理之间的差异,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异,你的想法和你的感受之间的差异。在自我关系范畴中,尤其是在如何看待和对待“其他”(自我、真理、个体)上,这个问题是关乎心理学经验的本质的根基。本章详细介绍了三种解决关系差异的方法 :原教旨主义、消费主义和爱,尤其是它们的专注特质。专注力过强会引起原教旨主义的偏执性愤怒和恐惧,后导致对自我和世界的仇恨与毁灭。而专注力太弱则会陷入消费主义的荒地,冷漠和成瘾四处蔓延。保持“松紧适度”才会产生爱的共鸣。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经验,它更强调多视角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它依赖于非暴力方法的伦理一致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暴力的情境下,生发出应对痛苦的困境或症状的解决方案。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它需要巨大的勇气、严谨、承诺和温柔。 第三章列出了关系自我的基本前提,强调了三个特征 :(1)意识的存在性 ;(2)对场的归属感 ;(3)与他人的关系性。当这三个特征活跃时,个人经验会由三个资源供应 :(1)身体中的躯体自我与生命之河及其所有原型模式、感觉与经验联结 ;(2)认知自我以头脑为基础,并且创造意义、计划、社会理解和其他智能构想 ;(3)个人所属的关系场。症状就是存在性、归属感和关系性之间产生了持续性的“中断”,导致三个资源之间形成了分裂和对立。本章着重研究心理治疗如何辨别和修复这些“中断”,并重建关系自我中各部分的联系。 第二部分介绍了将这些原则放到关系行为中的基本实践。第四章概述了专注力在治疗师和个案间转换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双方更有效而集中地互动。心理治疗和生命本身是一种专注于内在和关系如何发展、维持和表达的艺术。具体的方法详细描述了从固着于情境理论(事情应该如何)的专注力转变为基于经验和场的表达(如其所是地联结和回应)。 第五章将爱作为一种实践或技能进行了研究,重点是面对抗拒或困难时该如何处理。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自我作为关系联结编织多个身份的原型练习 ;其次是有效的经验支持技能 ;后介绍一下施受法,施受法是一种改变负面经验的传统藏式方法。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种基于自我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练习来帮助个案摆脱困境的不同疗法。第六章概述了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原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阐释揭示了三个困难 :(1)认知自我是分离的或者脱节的 ;(2)躯体自我是“被忽视”和“失控”的;(3)负面支持者用自我疏离的方式发动攻击。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可以重新唤醒并维持认知自我的存在和能力,接纳并融合被忽视的躯体自我,以及辨别和区分负面支持者。 第七章介绍了心理治疗的原型关系,详细阐述了生命流经你的更早期的想法。我们会看清生命如何要求我们发展出相应的能力,以及每种生活方式都可借由一种传统原型描绘出来。例如,学会如何爱,并成为比我们更伟大的东西的一部分,与情人原型有关。学会辨别、践行责任,以及保持特定的界限,可以体现到战士原型上。切换自己的角色、治疗心理伤痛,以及改变框架是以魔术师 / 治疗师为原型的。祝福每一个生命,并给予生命内在和外在的每一个方面定位则是国王 / 王后的工作。每一种原型都有许多表现方法,一些是正面的,另一些是负面的,而支持的力量、爱和其他自我关系的原则能够将负面转变为正面。 后一章对治疗仪式进行了介绍。我们把症状看作人在转变身份认同时发生在内部的原型能量的变化。如果没有某种文化背景来接受和引导这些能量,个体就会痛苦和困惑。从这个意义上说,症状是在没有仪式容器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仪式。本章探讨了在治疗中,如何提供一个容器来容纳、祝福、引导和鼓励原型能量的积极转化。 在本书中,我们把心理治疗看作一种严肃而诗意的行为,而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科学事实。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1992)是这么解释诗意一词的: 真正的诗人是心灵意识的实践者,或者是真相的实践者,他们有着觉知宇宙万物并洞察宇宙核心的魅力。诗歌不仅仅是高雅的爱好或自我表现主义,为的是追求感觉与奉承的贪婪动机。古典诗歌更像是一个“过程”或体验——一种探索真相本质和心灵本质的体验。 ……你需要某种去制约化的态度——去除僵化和不屈不挠——这样你才能抵达全然思考的核心。这与传统佛教思想中的“舍弃”类似,舍弃即为放弃制约心灵的一切念头……需要培养对自己的想法、念头的宽容——感知自己心灵所必需的宽容,自我慈悲是接受意识过程和接受原始心灵内容所必需的。(PP.99-100) 诗歌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将语言与感觉重新组合起来,并将作者要表达的意义从固定含义中解放出来。这也是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工作的目的,即研究并培养个体的关系自我,一个既能容忍差异又能创造和谐的自我。愿本书能成为你心中的诗,唤醒你和他人的内在心灵!
世间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词比“爱”更模糊、更令人困惑。人们用爱来表示除仇恨和憎恶之外的几乎每一种感觉。从对冰激凌的爱到对交响乐的爱,从温柔的共情到强烈的亲密感。“爱上”某个人,就会感觉到爱。他们把这种行为称作是依存性的爱,也称作占有欲。事实上,人们相信没有什么比爱更容易了。的困难在于找到合适的对象,而他们在爱情中找不到幸福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没有找到合适的伴侣。但与所有这些困惑和一厢情愿的想法相反,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感觉。虽然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实现爱却是困难的成就之一。 ——弗洛姆(1974,P.13) 斯蒂芬·吉利根(Stephen Gilligan)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 生生不息催眠疗法创始人; 美国催眠界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催眠泰斗米尔顿•艾瑞克森的嫡传弟子;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创始人; 著有《潜意识之门》《英雄之旅》《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等。 斯蒂芬·吉利根博士致力于探索人类内在潜能和自我发展,他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催眠治疗、身心治疗等领域。他提倡将身体体验、情感和意识结合起来,通过深度放松、催眠、认知行为改变等技术,不仅帮助个体解决创伤、焦虑、抑郁等问题,更能获得身心整合提升,广受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学者的高度认可。 第 一部分 原 则 第 一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前提 前提1: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一个坚不可摧的“柔软中心” 前提2:生命之河会一直流经你的中心 前提3:生命是美好的,但有时它也会令你痛得要命 前提4:你有两个自我,心理学的基本元素是关系 前提5:世界上还有比你更伟大的心智存在 前提6:你的生命之旅是独一无二的, 但你却是一个无法治愈的越轨者 小结 第二章 三种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 抓得太紧:原教旨主义的恐惧与愤怒 抓得太松:消费主义的成瘾与冷漠 别太紧,别太松:与关系自我的感觉联结 小结 第三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关系自我的原则:存在性、归属感、关系性 症状出现的原因:存在性、归属感和关系性的中断 063 小结 第二部分 实 践 第四章 身心复原与成长:保持正念和联结 觉察呼吸和放松肌肉 活在当下的专注力 开放注意力 净化感知之门 小结 第五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支持练习 爱是人类重要的技能和的天赋 13个治疗性支持的技巧 自他交换:吸收消极经验,释放积极经验 小结 第三部分 治疗方法 第六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基本步骤 步:找出问题所在 第二步:找出被忽视的自我及所处位置 第三步:找到并激活认知自我 第四步:明确和区分消极支持 第五步:联结认知自我和(被忽视的)躯体自我 139 第六步:回想问题发生的顺序 第七步:对关系自我的进一步实践 小结 第七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中的原型资源 心理治疗中的原型概念 传统原型:情人、战士、魔术师/治疗师和国王/王后 157 优秀治疗师承载着每一种原型的能量 小结 第八章 自我关系身心治疗法的仪式 仪式帮助我们重新创造或转换身份 仪式治疗法的四个步骤 小结 后 记 致 谢 参考文献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