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ABA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指导家长在居家环境中,如何从ABA的视角看待孤独症行为特征,并全面开展居家干预。本书特别提供了由6个开展ABA家庭干预的家长写出的育儿实战经验,着重讲解了家长在得知孩子确诊孤独症后是如何使用ABA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进步的。本书还提供了可供读者参考的支持工具,读者可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作出适合自己的工具。
得知孩子有发育障碍时你是什么心情,家里其他人的心情和你一样吗?你们之后会遇到哪些困难,要采取哪些措施?家庭干预要如何开始,家里人要如何分工?开展家庭干预后孩子会有哪些变化?
以上问题的答案尽在《家庭干预实战指南》中!
前言
我出生时就患有胆道闭锁。胆道闭锁是肝门部至十二指肠段的肝外胆道部分或全部闭塞,以致胆流受阻的疾病。这是一种发病率为0.1‰的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这个慢性疾病的困扰下,需要不停地住院做手术。我已经做过30多次手术了。每年我过生日时,都会收到来自胆道闭锁儿童关爱协会的生日贺卡。每次拿到贺卡时,我都会在心底里感激一句:“感恩!我今年还活着。”
人类的疾病和障碍种类繁多。不管谁患上什么疾病或障碍,都会受其不利的影响,都会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我就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从小背负着天生的障碍,成为一名社会中的弱者。我经历过很多艰辛,但也正因为我有先天障碍,才找到了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走进了这个叫作应用行为分析(ABA)的行为科学领域。
发育障碍儿童的数量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为每110 人里就有1人a)。可能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这些年来日本的很多专家写了很多与发育障碍相关的书籍,同时很多国外的专业书籍也被翻译出版。我本人的专业就是ABA,我知道,在这个专业领域中,从20世纪60年代起,ABA 就开始成为帮助发育障碍人士康复的方法,目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在循证实践中,其效果已经获得了很多的科学证据。然而,尽管ABA 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际应用,可是目前在日本也只是处于刚开始普及的阶段。ABA 的实践者仍然很少,能得到支持的家庭也很有限,这个现状令人叹息。我本人作为ABA 的实践者,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发育障碍儿童的干预实战一线,我对ABA 的认识,从最初的良好的感觉印象,逐渐地转变为如今的理性的信服。我确信,基于ABA 的早期干预能改变孩子的未来。
不管我们面对的是不是发育障碍儿童,我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家庭通过本书了解ABA 的作用,能够从认知能力的开发、运动能力的提高、人际关系的调整、课业水平的进步、生活自理技能的发展等多个方面体会到ABA 带来的实际用途,这些技能都是孩子在成长及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需要学习的。在家庭干预中运用ABA干预技术,孩子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家长饱含心血的育儿努力也将更具效果。
2010年9月
上村裕章
上村裕章
曾在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雷诺分校学习ABA(应用行为分析), 之后在为期1年的ABA实习中,直接参与了发育障碍成人的行为干预服务。在美国太平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2年间,在保育院、幼儿园、社区中心、心理诊所等实地进行了临床实践及研究。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及洛杉矶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以行为学专业人士、行为训练师和行为咨询师的职业身份,积累了大量的ABA临床经验。回到日本后,在神户创办了行为教育咨询机构(BEC) ,为日本的家庭、学校、社区提供基于ABA的综合行为教育服务。
吉野智富美
淑德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福利学专业硕士,具有临床心理师资质。擅长用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焦虑症等。曾任弓崎憩诊所临床心理师,在行为教育咨询机构(BEC) 从事针对发育障碍儿童的行为干预、家长培训、影子老师支持服务的实践与研究。后创办了ABA服务与咨询中心(ABA SaC) ,兼任难波太田诊所临床心理师和武库川女子大学外聘教师。
第一部分 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什么
基础篇 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一、对于“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的几种回答方式
二、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什么?
三、行为是什么?
四、“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指什么?
五、为什么要进行ABC 分析?①
专栏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怎样的一种障碍?
六、强化物具体是什么?
七、为什么要进行ABC 分析?②
八、行为的“外观”和“内容”
专栏2 经常听到“循证”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
应用篇 改变行为
一、摘掉标签,理解孩子当前的行为
二、行为改变和塑造的过程
三、按照步骤开始
专栏3 “问题行为”“不当行为”“挑战行为”等多种叫法
四、发育障碍儿童的行为干预实践
第二部分 ABA 干预实例
实例1 汤米 ,4 岁,男孩(孤独症谱系障碍倾向)
实例2 佑太,8 岁,男孩(孤独症谱系障碍)
实例3 小庆,8 岁,男孩(孤独症谱系障碍)
实例4 小淳,6 岁,男孩(孤独症谱系障碍,伴轻度智力障碍)
实例5 小松,7 岁,男孩(孤独症谱系障碍)
实例6 汤姆和汉娜,6 岁和5 岁(普通儿童,兄妹)
第三部分ABA 支持工具
一、ABC 分析表
二、刺激偏好评估表(SPA):“喜欢什么”测试
三、摘除“标签”的支持工具表
四、问题行为清单
五、“将问题行为转换为目标行为”工具表
六、任务分解表
七、行为数据记录表
八、行为干预计划(BIP)表
九、登山棋样式的代币表
十、代币表
十一、代币表和后备强化物交换券
十二、行为训练师使用的视觉时间表
十三、训练任务举例
ABA 知识自测
后记1
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