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层累现象中的中国民法
一、问题的提起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构造与缘由
(一)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形成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缘由
(三)小结
三、民法中层累现象的表象与出路
(一)民法中的层累现象的表象
(二)民法中层累现象的出路
(三)小结
四、余论
第二章立法目的条款的中国表达
一、问题的提起
二、关于民法典中是否设立立法目的条款的理论争议
(一)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反对说
(二)民法典中设置立法目的条款的赞成说
(三)关于理论争议的检讨
三、前民法典时代民事法律体系中立法目的条款的表达与实践
(一)民事单行法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文本表达
(二)司法实践中立法目的条款运用的案例类型化
四、民法典草案中的立法目的条款的反思
(一)民法典草案中立法目的条款的比较与评析
(二)民法典中立法目的条款设计的基本面向
五、结语:简评《民法典》第1条
第三章国家政策的历史贡献与法典回应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史流变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成为非正式法律渊源的历史变迁
(二)法律文本中的国家政策的变迁
(三)民法中的国家政策之辨析
(四)小结
三、司法实践中的国家政策
(一)国家政策在司法裁判适用中的定位
(二)国家政策作为民事裁判中的考虑因素
(三)国家政策在民事司法实践中的类型化
(四)适用原《民法通则》第6条的几个误区
(五)小结
四、国家政策在民法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第四章要物合同的变迁趋势及其现代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溯源:罗马法上要物契约的要物性
(一)罗马法要物契约的类型以及要物性条件
(二)罗马法要物契约要物性的理由
三、发展:后世对罗马法要物合同中要物性的继受
(一)要物性固守型:以《法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为代表
(二)要物性否定型:以《瑞士债法典》为典型
(三)要物性缓和型:以《德国民法典》为范例
四、追问:要物合同中的完成其他给付存在与否?
(一)债之发生上的要物合同
(二)债之消灭上的要物合同
(三)物权上的要物合同
五、代结论:兼评完成其他给付应否纳入要物合同要物性
第五章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现代回归
一、问题的提起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混乱现象:指导案例17号遗留的纷争
(一)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若干路径
(二)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理论剖析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请求权基础的澄清
三、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的矫正: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
(一)天价豪车赔偿案的判决思路
(二)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请求权基础
(三)沉默欺诈的认定路径再探讨
(四)天价豪车赔偿案的贡献: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矫正
四、经营者沉默欺诈认定路径的回归
(一)沉默欺诈的构成要件须以严格认定为原则
(二)利益衡量在沉默欺诈认定中的妥当运用
(三)厘清侵犯知情权与沉默欺诈之间的关系
(四)界定告知义务范围:区分核心范围和边缘范围
五、结语
第六章居间合同的中国印记:变与不变
一、居间合同的历史视角与法理基础
(一)居间人角色的历史视角
(二)居间合同的法理基础:信息不对称
二、居间合同中居间人的谨慎审查义务
(一)问题的提出:李彦东案的疑惑
(二)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合法性
(三)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标准与范围
(四)居间人谨慎审查义务的法律后果:损害赔偿责任
三、居间合同中的准用条款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上的争议与实务的分歧
(三)合同法中的准用条款与类推适用
(四)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的关系路径:适用、参照还是类推适用
(五)居间合同类推适用委托合同的范围
四、结语:居间合同的变与不变
第七章优先股制度的中国路径与当代发展
一、法律实验主义与优先股制度
(一)何为法律实验主义
(二)优先股作为公司法变革实验主义进路的优势
二、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下的中国优先股基本结构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优先股制度
(二)股份合作制企业中的优先股制度
三、优先股作为实验主义进路的两个阶段
(一)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前的优先股实验时期
(二)2013年以来的优先股实验主义路径
四、法律实验主义进路中优先股制度变革的国家主义色彩
(一)国家主义色彩的宏观考察:国家政策试点为导向
(二)国家主义色彩的微观考察:强制性规范
(三)国家主义色彩的后遗症:变革中的保守主义
五、优先股制度变革与中国公司法的趋同与存续问题
(一)中国公司法治理和制度的趋同抑或存续
(二)趋同化视野下中国优先股制度的差异性
六、小结
第八章私法案例方法的中国化与现代化
一、家事法中隔代探望权问题的现代回应
(一)事实概要
(二)判决结果
(三)案例评析
二、北京流浪猫案的请求权规范解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案一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三)二审法院判决的请求权基础检讨
(四)结语
三、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及其效力问题
(一)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设立及其效力
(二)应收账款出质的登记期限及其效力
(三)应收账款出质的通知义务及其效力
(四)应收账款质押的优先受偿形式
四、在建工程抵押与房地一体原则的适用
(一)事实概要
(二)裁判要旨
(三)评析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