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宓庆(19392023),祖籍湖南新宁,中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刘氏长期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创建了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论观以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重视。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刘宓庆翻译理论,其中列举了刘宓庆的各种著作,并撰写了刘宓庆翻译理论总论,从汉英对比研究、文化翻译、翻译美学、翻译语言哲学、翻译教学和翻译思想研究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刘宓庆翻译理论,同时每位梳理者基于自己的视角展开思考。
①王建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
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翻译硕士教指委委员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②侯林平,澳门大学博士,山东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近年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
1项、省部级2项,主持省部级2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③张思永,南开大学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翻译理论批评、翻译理论家研究、翻译
理论史研究。已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教育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
④贺爱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Babel、《外国语》、《中国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余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⑤张举栋,同济大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师从刘宓庆、陈琳教授,在《中国翻译》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语言哲学、汉英对比。
⑥章艳,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联合国兼职笔译员。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翻译美学、文化与翻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与刘宓庆老师合著《翻译美学理论》和《翻译美学教程》。长期从事社科和文学作品的英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