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结合国内外典型汽车介绍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以轿车内容为主,精要地介绍了可变配气定时机构、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电控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热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动力转向、ABS/ASR/ESP等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以系统架构和模块功能的形式介绍了10大车身电器;增加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简介。
本书内容新、结构典型,具有示范性;对部分汽车零部件做了英文标注;结合互联网 教育,附有重点结构和原理的VR视频、微课、课程思政的二维码,有助于阅读理解和方便读者自学。
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充分依据行业通用命名特点,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规划,力求语言简练精准、内容准确全面、表达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及汽车营销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是汽车制造部门和汽车运输、检测、维修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理想读物。
1. 作者20多年经验全新编写,郭孔辉院士主审。
2. 配大量微课视频及丰富课件。
3.内容包含当今汽车先进技术,包括新能源、智能网联等。
4. 双色印刷,重点突出。
5. 具有素质教育内容。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逐年提高,以及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各高校结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都将汽车构造的课时进行了调整。本书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融合了鲁东大学汽车构造国家级金课的建设成果组织编写,旨在满足全国各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书以轿车典型结构为主,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汽车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并精要地介绍了可变配气定时机构、电控汽 /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热管理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动力转向、ABS/ASR/ESP等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以系统架构和模块功能的形式介绍了10大车身电器,并增加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简介。
本书共分为 19章,内容包括总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汽/柴油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增压系统、点火系统、起动和供电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身电器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简介、新能源汽车技术简介。
本书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二维码的形式,有机融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绿色低碳、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等内容,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中。
本书编者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长期从事维修工作的 4S店及维修厂的技术人员,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内容新颖,着重介绍新车型和典型结构,具有一定示范性;并对部分汽车零部件名称做了英文标注;结合互联网 教育,附有重点结构和原理的VR视频、微课、课程思政的配套内容,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有助于阅读理解和方便读者自学。本书配备国家级金课资源:精美的电子课件,符合一流课程要求的教案、知识拓展和思考题答案。采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联系邮箱 1243186996@qq.com获取。
本书图文并茂、语言简练精准、内容准确全面,可作为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及汽车营销等)的教材,也是汽车制造部门和汽车运输、检测、维修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理想读物。
本书由鲁东大学国家级金课负责人姚美红老师和武汉理工大学杨胜兵老师任主编,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硕、聊城大学张兰江、河北师范大学邢世凯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鲁东大学周华维、山东交通学院王健、潍坊科技学院马乐群老师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永刚工程师。
尤其感谢郭孔辉院士和广汽研究院特聘专家、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董愚先生提供了最新资料和指导。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技术总监吴旭亭博士、陈学文博士和专业总师石兴磊对本书某些章节的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编 者
前言
总 论 / 001
第一节 汽车概述 / 001
第二节 汽车发展概况 / 005
第一章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 010
第一节 概述 / 010
第二节 发动机工作原理 / 013
第三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 016
第四节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017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 019
第一节 概述 / 019
第二节 机体组 / 020
第三节 活塞连杆组 / 025
第四节 曲轴飞轮组 / 035
第五节 发动机舒适装置 / 042
第三章 配气机构 / 048
第一节 概述 / 048
第二节 配气正时及电控可变配气
正时 / 051
第三节 气门组 / 057
第四节 气门传动组 / 062
第四章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 069
第一节 概述 / 069
第二节 发动机工况对可燃混合气
成分的要求 / 070
第三节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主要部
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072
第四节 电控汽油缸内喷射系统 / 081
第五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 087
第一节 概述 / 087
第二节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 089
第六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 / 102
第一节 进排气系统 / 102
第二节 排气净化装置 / 108
第七章 冷却系统 / 120
第一节 概述 / 120
第二节 水冷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及工作原理 / 121
第三节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 / 130
第八章 润滑系统 / 134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和润滑方
式 / 134
第二节 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油
路 / 135
第三节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
及工作原理 / 137
第九章 增压系统 / 143
第一节 涡轮增压 / 143
第二节 机械增压 / 147
第三节 复合增压 / 151
第十章 点火系统 / 153
第一节 概述 / 153
第二节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 155
第三节 智能双火花塞点火系统 / 159
第十一章 起动系统和供电系统 / 161
第一节 起动系统 / 161
第二节 供电系统 / 164
第十二章 传动系统 / 168
第一节 传动系统概述 / 168
第二节 离合器 / 170
第三节 手动变速器与分动器 / 179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 / 199
第五节 万向传动装置 / 219
第六节 驱动桥 / 227
第十三章 行驶系统 / 245
第一节 概述 / 245
第二节 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 246
第三节 车桥 / 249
第四节 车轮与轮胎 / 254
第五节 悬架 / 260
第十四章 转向系统 / 279
第一节 概述 / 279
第二节 机械转向系统 / 280
第三节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 288
第四节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 292
第十五章 制动系统 / 297
第一节 概述 / 297
第二节 制动器 / 299
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 / 311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统 / 315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 / 317
第六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 / 324
第七节 驱动防滑系统 / 329
第八节 电子稳定程序 / 333
第十六章 车身电器系统 / 339
第十七章 车身及附属装置 / 355
第一节 车身壳体 / 355
第二节 车门、车窗及其附件 / 357
第三节 座椅 / 359
第四节 电动后视镜 / 361
第五节 安全防护装置 / 361
第十八章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简介 / 364
第十九章 新能源汽车技术简介 / 371
第一节 纯电动汽车 / 372
第二节 增程式电动汽车 / 376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 376
第四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378
第五节 替代燃料汽车 /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