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全年的节气和时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选取了365首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诗词,一日一首。全书所选诗词以自然为主旋律,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爱国为主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借助言简意赅的注释栏目,帮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作者一栏简要介绍了诗作作者的生平年代、籍贯、字号、艺术特色等。
精选诗词 高度对应中小学课本
365幅童画* 365首经典诗词
公历、农历、节日、节气、花信风……给你周全圆满的每一天
如何教孩子念诗词?
我们编写出版《诗词日历》六年了,也是较早出版《诗词日历》的。能连续不断坚持到现在的,除了我们,
恐怕也不多了。这要感谢广大的读者们!我们的《诗词
日历》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认可,所以在激烈的出版红
海中生存下来。细究下来,这也不偶然,《诗词日历》
有我们独到的编写理念:
第一,跟着时间走。每个季节、节气、节日、花
信风、重大的纪念日都尽量在这个日子(遇到几种情况
碰头,就在这个日子前后)安排相应的诗词。如果能把
每首诗词还原到历史上创作或者发生的时间,也尽量
安排在相应的日子。比如南宋诗人陆游去世是1210 年
1月26日,1月26日我们安排的是他的《示儿》;农
历九月初三,我们安排的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
真珠月似弓,等等。看着窗外的风景,想着历史上的
故事,读着当下的诗词,这样既有趣味,也能加深理
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如
果根据自己的兴趣,找365首诗词把每一天填满,那
就简单多了,但那顶多叫每日一诗,不叫诗词日历。
第二,选择的都是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一直认为,你一辈子只遇到一次的诗词,大概率就是忘掉。只有自己学过、背过,又能在书本、景区、文化场所乃至朋友圈等不同场合都可能遇到的诗词,才能有更多的
温故而知新的机会,才会深入灵魂深处。我们大人都有感觉,这些少儿时代学习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似乎已经完全记不得的诗词,当我们人到中年,事业、生活基本稳定后,反而会在我们脑海里重新出现。因此,我们尊重口碑,尊重千百年来公认的评价,不像某些专业的研究者,个人偏好太重,有些人多少还有些显摆的味道以诗词为职业,有什么好显摆的呢?实际上,绝大多数学诗词、念诗词的人,都是自发的兴趣,为人生增加一些涵养,或仅仅是为了写作文更加生色一点。
2013年我开设了公众号宝宝念诗,先后获得全国传统文化十佳公众号、上海十佳自媒体等荣誉。最近几年更新少了,更多是给大众媒体写专栏。从开公众号,到写专栏,到编辑出版包括《诗词日历》在内的各种书籍,总是有很多读者问我,如何教孩子念诗。在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上海的各大媒体采访时候,也总是遇到这类问题。现在统一作答。
诗词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中最没有争议的部分。比如春游芳草地,夏赏绿
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寥寥数字就把四季
的特点和生活的乐趣写了出来。再如一去二三里,烟
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多有美感和趣
味!学诗词当然离不开课堂,但更靠平时,靠课外、靠
家庭。我把它归纳为三从四得。
三从,是从小、从兴趣、从简单学起。
从小学起。小时候背过的东西,才能烙入心灵。很
多人都有体会,成年背的东西记不牢。小到什么时候
呢?没有什么标准。我就是从胎教时候开始教孩子学诗
词。孩子出生后,我就随时随地念诗,仿佛是念给自己
听的,仿佛也是教孩子。慢慢孩子就有兴趣了,就记得
多了。诗歌是韵文,容易念,容易记。
从兴趣开始,不能当任务。最怕有人逼迫自己或孩
子每年学多少、每月学多少。我们倡导没有指标负担,
不跟别人比较。诗词是美好的,不是拿来炫耀的。能背
几百首非常优秀,一个成年人能够记得十首二十首也不
错,三五十首就很好了。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课本
上的诗词就不止这个数。买到《诗词日历》的读者,可
以自己或让孩子经常翻,当记事本,但千万不能当成任务书,不是每天背一首那谁都受不了。
从简单的、优美的诗词入手。比如春水春池满,
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渡水复渡水,
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都是最美的儿歌。那些艰涩的、苦大仇深的诗词不但难以懂,还容易挫伤初学者的兴趣。如《山中寡妇》《石壕吏》当然是好诗,但建议有一定年龄、养成了读诗习惯之后再读也不迟。
四得是得结合情景,得经常复习,得学会使用,得结合当代生活。
正如情景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念诗也得有场合。比如旅游就是个很好的场合。去庐山找庐山的诗词,去泰山找泰山的诗词,去成都找成都的诗词,去黄鹤楼找黄鹤楼的诗词。在庐山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定记得牢。一次旅游,从准备,到回家,能背好几首诗词。这是跟着空间学诗词,另外一个情境教学,是跟着时间学诗词。拿着这本《诗词日历》,翻着夏天或冬天的诗词,到公园找荷花或者梅花,一起学,一起念,一起背,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温故而知新,得反复复习,不要指望一遍记牢。几周反复一次,几月反复一次,慢慢就会进入脑海。
学会使用,在使用中得益。写作文、做演讲,如果用点古诗词,简练、深刻,会大大增色。
理解诗词,得找到它和生活的结合点。比如中秋节,虽然大家都怕月饼高糖高热量,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照样能表达现代人的感情。
学习诗词,不贵多,贵在坚持。一年二三十首,十多年就是三百首。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以诗词为职业的,那就足够了。平凡的人生会因诗词而偶尔展露诗意,注入一份精彩。
韩可胜,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作家,复旦大学、新浪政务新媒体学院特聘教授,人民网十大博主。曾任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浦东新区文广影视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