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供了比“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更好的444 个启发性问题, 父母可以随时、随地、随机选择一个问题提问, 这些问题或简单、或深刻、或直白、或有趣, 有助于营造轻松良好的沟通氛围, 让父母和孩子从无话可说变成无话不谈。444 个问题涵盖了孩子在校的方方面面, 其间还穿插了197 个“以己为例”的话引子, 引导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增进沟通的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还不错。
没了?
没了。
◎孩子放学后,你是这样跟孩子聊天吗?
-
或许你不曾发觉这种交流有问题,因为孩子还要赶去上课外班、赶回去吃晚饭、赶紧洗澡、赶紧写作业,甚至抓紧时间睡觉;
-
或许你发觉这种交流有问题,但却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是孩子敷衍你,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因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所以叛逆;
-
或许你想改变现状、想跟孩子好好谈谈心,但你忙于工作、疲于家务,好不容易读完几本沟通类书籍,却发现方法真多,运用真难,下定决心容易,长期坚持很难。
◎这样聊天的问题在哪里?
-
孩子不是只会接受指令的机器人,需要有跟父母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机会,如果父母每天无视或忽视孩子的想法,直到某个时刻后知后觉地发现对孩子太不了解了,发现孩子愿意告诉任何人内心的想法——除了你,发现自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则往往追悔莫及。
-
孩子也许不是不想说,而是不会说,不知从何说起。如果问你今天工作怎么样,你会如何回答呢?孩子是否有能力为每天接收的海量信息、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呢?孩子越是沉默,越需要父母的引导来为他提供这个出口。
◎那父母应该怎么引导,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
有这么一本不起眼的小书,没有理论、没有概念、没有方法。
-
它有的是足够多的问题和话引子,都是父母平日里很难想到要问或者想问却不知怎么问出口的;不善沟通的父母可以照着提问,会提问的父母也可以根据自家情况对问题作出调整,每天问点新内容,亲子交流不烦恼。
-
它有的是对孩子性格、心理、思维和人际交往等多方位的关注,不过分纠结孩子成长的某一个方面,结合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提问,让孩子会答、愿意答、乐意答,从细节入手也能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与关心,而让孩子用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更能增强他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
它有的是对孩子个性和隐私的尊重,不为获取想了解的信息对孩子刨根问底,而是用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父母在每天的潜移默化之中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每隔几个问题还以“我去过/听过/看过/想过”为话引子跟孩子分享自身的经历,从心底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去对待。
希望你翻翻本书,每天跟孩子少一点啰嗦、无聊、烦恼与矛盾;多一点平等、话题、了解与关爱。
著者:丹尼尔·J.克劳福德(Daniel J. Crawford)来自美国密歇根,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位父亲。他撰写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育儿书、小说和剧本。
译者:梁世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一孩妈妈,专攻文学,兼修教育,业余做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