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别忧虑男孩太黏人”“别担心男孩进步慢”“别发愁男孩太闹心”“别放纵男孩的习惯”“别忽略男孩的性教育”“别用错父母陪伴男孩的时间”六个维度解释男孩的独特性。通过“感同身受的案例分析+简单可实操的理论方法”组合拳,父母能够了解男孩的独一无二,找到适合自家男孩的教育方式,更理解自己的焦虑源头,做更好的自己,和男孩共同快乐成长。
养育男孩会更辛苦?
快来了解男孩的“成长密码”!
八年“踩坑”经历,大量育儿案例,辅导咨询心得,丰富育儿知识
“男孩太黏人 总是进步慢 发愁太闹心 没有好习惯 如何性教育 父母对陪伴”
“育儿百科奖”育儿专栏作者宋宋老师用专业知识 实操技巧,和你一起走进男孩的养育世界,让你的男孩轻松养育,健康长大!
育儿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2017 年,我在早教中心开讲座,宋宋老师来听我的课,那时候的她,和很多妈妈一样,忽略自己,只活成“××妈”。她很焦虑,想给儿子好的教育,却不知道怎么做,被儿子的精力旺盛和爱哭爱闹折腾得筋疲力尽。
我告诉她:“温柔而坚定,理解和回应。”
宋宋老师进步非常大。她系统地学习了育儿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考取专业育儿证书;她放下教条,去真正践行“理解和回应”。2018 年,她的文章《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不,没抱够才会伤害TA》发布在我的公众号上,里面的育儿观我非常认可。后来,她写出越来越多
10 万 爆款育儿文,我能感受到她开始享受养育男孩的快乐。她自己也越来越有能量,开始去“回应”曾和她一样迷茫的家长,去“理解”更多的孩子,我很替她高兴,更欣慰她走在了“育儿育己共同成长”的路上。
所以,当宋宋老师邀请我为她的新书《24 堂男孩养育课》作序时,我欣然同意。这是本落地可实操的“男孩成长指南”,宋宋老师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男孩成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共性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更直接给出拿来就能用的方法,帮助家长既能懂得道理
又能解决问题。同时,这又是本“勇气成长指南”,宋宋老师自己经历过育儿的痛苦,所以她的文字特别共情。她心疼男孩的委屈,也心疼家长的辛苦,她用一个个案例告诉大家:“没关系,不要紧,你已经很好了,都会好的。”
这才是育儿的核心!
育儿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这是我做教育的初心和坚守,很高兴宋宋老师也传递了这份力量。再次祝贺宋宋老师新书出版,我相信,家长既能在这本书里了解男孩成长的秘密,也能掌握应对男孩问题的技巧。后,祝愿每位家长,轻松养育男孩,幸福成就自己!
小七老师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
宋宋,笔名Gloria
8年全职育儿,8年跋涉育己。
家庭教育指导师、国际鼓励咨询师、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师、初心客厅“育儿百科奖”获得者。“凯叔讲故事”、“亲宝宝”、“十点读书”等十余家头部大号签约作者,擅长用温暖笔触复盘育儿困惑,给父母提供实操育儿方法,文章散见于新华社等平台,全网阅读量过十亿。
演员梅婷《致女人书》音频节目文案总编,已出版育儿合集《别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合集《千古美情诗》。“悦己读书写作”发起人,带领500 宝妈通过读书写作实现个人成长,累计为500 家庭提供育儿育己成长赋能指导。
章 别忧虑男孩太黏人,那是他“构建安全感”的途径
一哭就抱会惯坏男孩?想让他独立,就得把他“抱”进怀里
男孩的玩具被抢,要不要帮他抢回来
男孩被欺负?3 个游戏教他不惹事也不怕事
男孩爱发脾气?用“看见情绪三法则”,教他学会情绪管理
第二章 别担心男孩进步慢,那是他“积累信心”的节奏
男孩说话晚?3个方法让他从“小哑巴”成长为“小演讲家”
上课坐不住,考试看不懂?快带男孩多玩“游戏”,让他德智体美劳全面进步
没心没肺不懂事?3 个技巧拥抱男孩,让他成为暖心小绅士
专家建议男孩推迟一年上学
第三章 别发愁男孩太闹心,那是他“和世界联结”的方式
掌握说话小技巧,让男孩竖起耳朵听、打开心扉说
说一句顶一万句,家有爱顶嘴的小话痨,怎么办
代替惩罚的3 个办法,用尊重引导出男孩心里的“男子汉”
“八大智能”了解你的男孩,因材施教帮他把优势发挥到化
第四章 别放纵男孩的习惯,那是帮助他构建“与世界交手”的格局
孩子不吃饭?慎重!这是男孩与父母的次心理博弈
入睡晚哄睡难? 3 招让男孩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总是爱拖拉?这样让男孩成为时间管理小达人
一件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让男孩从小开始做家务
第五章 别忽略男孩的性教育,那是教会他“理解尊重”的根源
小男孩更需要性教育,一定要让爸爸趁早介入
4 岁男孩还爱摸妈妈乳房?注意!父母一定要赶快调整育儿方式
“我要和妈妈结婚”,2 招帮男孩度过婚姻敏感期
儿子总喜欢和女同学搂搂抱抱,怎么办?
第六章别用错父母陪伴男孩的时间,那是协助他“长成真汉子”的秘诀
0 ~ 6 岁,把男孩交给妈妈,让他在妈妈的爱里习得安全感与规则
6 ~ 13 岁,把男孩还给爸爸,让他在爸爸的陪伴里激发出心中的男子汉
13 ~ 18 岁,父母要为男孩严格筛选“引路人”,尊重他变得更强的欲望
放下100 分的完美执念,育儿育己,和男孩一起成长
一哭就抱会惯坏男孩?
想让他独立,就得把他“抱”进怀里
让男孩独立勇敢的秘诀—把他抱进怀里
3岁男孩入园天天哭,怎么比女孩还娇气
远远妈妈是我公众号的一位读者,她发私信询问我:“老师,我儿子远远今年3岁,特别娇气,就像内心住着个‘公主’似的,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比女孩还爱哭。平时也就算了,现在他上幼儿园天天哭,都一个多星期了,还哭得很厉害,今天幼儿园老师让我先把孩子领回家,说孩子分离焦虑太严重,我真的又难过又无奈,我是全职妈妈,天天陪着他,他怎么还有分离焦虑呢?分离焦虑到底是什么?”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换成大白话就是:“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他身边。”那么,为什么全职妈妈一手带大的孩子依旧存在分离焦虑呢?事实上,这也是经常被大家误解的问题:陪伴从来不只是“你在他身边”,而是“你回应了他的需求”。
我追问了远远妈妈的养育细节,原来,她太担心远远不勇敢独立,一直将他往外推,比如,她不喜欢远远哭,为此定了一个规则:“你哭就自己哭,不哭了妈妈再抱你。”远远妈妈觉得既然制定了规则就一定要遵守,所以不管远远哭得多厉害她就是不伸手抱,偏偏远远又是个执拗性子,哭闹得更是厉害,经常一哭两三个小时……一个哭得歇斯底里只为引起妈妈的注意,一个用尽全力要教男孩规则,一番折腾,母子俩都累得筋疲力尽,结果也是“两败俱伤”,远远越来越爱哭,妈妈越来越焦虑。
这就找到了远远分离焦虑的根源—远远需要妈妈的时候被妈妈拒绝,这是一种错误的养育方式,我们当然理解远远妈妈的苦心,谁不希望男孩勇敢独立?但这个方法确实不对。专门研究依恋理论的专家辛迪·哈赞与菲利普·谢弗经过研究发现,儿童的依恋系统会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具体的依恋关系如下:
A想一直待在依恋对象身边(孩子渴望并努力让自己一直待在父母身边);
B分离焦虑(明显的);
C安全的避风港(孩子害怕或沮丧时,会向父母寻求安慰);
D安全的壁垒(孩子把父母当作壁垒,以此为支柱,进而向外展开探索,追求个人成长)。
通过这四种依恋关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的依恋成长路径。原则上来说,每个阶段都被满足的孩子,才有能力进入下一个阶段,也才能慢慢离开父母,开始独立,自己去尝试接触外面的世界。
显而易见,远远“渴望待在妈妈身边,被妈妈拥抱”的愿望一直未被满足,这就导致他的分离焦虑比同龄人严重,出现无法正常入园的情况。再加上,男孩的大脑发育比女孩晚,情感认知也比女孩晚熟,所以这个阶段男孩的分离
焦虑确实也会比女孩更严重。双重缺失下,远远的表现就是“比女孩还爱哭”,但这其实和性别没关系,和性格也没关系,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远远内心的伤,及时把男孩的安全感补足。那么,怎样在男孩需要的时候回应他?
我给大家分享三个方法。
1 岁前,怎么宠爱男孩都非常应该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婴幼儿时期经常得到父母爱抚、拥抱的孩子,长大后不但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社交能力。”
关于拥抱男孩,很多家长会有种误解:男孩要穷养,过度拥抱男孩会把男孩养得太娇气,会宠坏孩子。其实不然。事实上,心理学论证,0 ~ 1 岁是孩子形成安全感、懂得爱的为核心的关键阶段!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0 ~ 5 月龄的孩子都是透过自然反射性的微笑、哭闹、吮吸等行为,吸引照顾者的注意,哭就是小婴儿的求救信号。孩子饿了、困了、渴了、尿了时,如果得到妈妈一次次及时而温暖的回应,
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就建立起来了。
按照婴幼儿的成长节奏,6~12月龄的孩子开始出现分离焦虑,这也是孩子与妈妈之间健康关系的证据,这个阶段在心理学叫作:物体永恒性的培养。物体永恒性是指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了解物体是永恒存在的,开始认识到物体是独一无二的,他发现世界上只有一个妈妈,看不见妈妈就会以为妈妈不存在了,从而感到恐惧。
很多小朋友分离焦虑非常严重,无法离开妈妈,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妈妈足够的回应,以及父母没有很好地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所以,1岁前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父母不要考虑会不会宠坏,给他足够多的拥抱和爱抚才是根本。
我们再侧重说一下男孩。很多妈妈会发现,和女婴儿相比,男婴儿并不太喜欢妈妈对自己的抚摸,常见的就是,女婴儿的眼睛会一直关注妈妈的脸庞,但男婴儿的眼睛显然更活跃,他不会在妈妈的脸上停留很久,会更关注妈妈以外的环境。于是,照顾者会认为,这就是“男人更勇敢更不需要情感”的特性,并很自然地误会,女孩更娇弱,更需要照顾;男孩天生更强壮,并不需要那么细致地照顾。
这真的是对男孩的误会,事实上,婴儿都是在父母的回应和关爱里确认自己是被爱的,而男婴儿因为大脑发育比女婴儿晚,情感认知不足,更需要父母的细心照顾。
男孩和女孩不管从生理到心理,从身体发育到大脑发育,都有非常多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男孩和女孩的养育方式也完全不一样,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章男孩是否要推迟一年上学中再给大家具体解释。
1 岁后,拥抱的同时倾听男孩的需求
哈佛大学的早期教育研究项目表明:“你越早开始正确应对始于五个半月孩子的需求性啼哭,越有可能避免宝宝在3 岁前成为一个自私而任性的孩子。”
专家认为,1 岁以后的孩子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和亲近需求,用哭闹等方式影响照顾者的行为。也就是说,大一些的幼儿哭闹或求抱,确实是有目的性的,或许也带着不合理的需求。但父母与其担心“多抱是否会宠坏男孩”,还不如仔细思考男孩“哭闹渴求拥抱背后的需求”。如果男孩的需求是合理的,父母自然应该给予满足。如果男孩是无理取闹,父母更应该给予拥抱,再辅助情绪疏导,引导男孩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远远想买一辆玩具小汽车,但家里已经有很多辆了,妈妈之前说过不可以再买,这种情况下远远哭闹很明显就是为了逼迫妈妈买小汽车。这时候,我们可以不接纳男孩发脾气哭闹的行为,但我们一定要接纳男孩哭闹的心情,我们可以拥抱孩子:“妈妈知道你很难受,你可以哭,没关系,妈妈在旁边陪着你,只要你需要,妈妈随时给你帮助。”被妈妈接纳了情感需求的男孩,也就坚定地相信“妈妈是爱我的”这一信念。
我们先帮助男孩把这份“情感需求”解决掉,男孩把“妈妈会离开”的情感恐惧发泄完,这个过程让男孩对分离焦虑有了理解,他也就不会再害怕妈妈“不要我”了。
解决完情绪问题,等远远安静下来,远远妈妈可以再和远远梳理“行为”问题,甚至可以和远远一起制定购买玩具的规则。
妈妈拥抱远远:“你想买小汽车是吗?”
远远哭泣但情绪稳定:“嗯,我真的很想要。”(被安抚过情绪的孩子,一般都很讲道理)
远远妈妈:“我知道你肯定很想要,妈妈也很想给你买,但家里已经有很多一样的小汽车了,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把这辆小汽车当作你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如果到时候你还喜
欢这辆车,我们再来买好不好?”(给孩子制定规则,且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教孩子“学会等待”)远远开心点头,觉得自己的需求被满足。
美国一个学前智能教育研究室,曾对200 多名2 岁的孩子进行跟踪测试,结果发现,以三年为期限,有些孩子的智能数据上升得很快,有些孩子却下降了。研究者非常好奇,对数据上升很快和下降很大的孩子,进行了家庭情况回访,他们惊奇地发现:孩子智能发育的快慢,正面性格的养成,主要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频率和准确性。另外,他们还发现,经常被父母抱着或背着的孩子,与父母交流的频率和
准确性是的。
可见,在孩子的心里,“抱= 回应我的需求= 你爱我”。
这个道理对男孩的影响更大。拥抱本身,和宠坏并无关联,和父母对男孩需求的回应态度有关。如泰戈尔所说:“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