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声音:温州文艺评论 第三辑》研究文艺的温州现象,评述温州当代文化特点,评论温州文艺名家、青年文艺人才作品。本书以对话温州文艺家的方式,梳理了他们的创作历程,介绍了他们的文学作品,评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内容既符 合现实又具有一定审读,书中推荐了大量的文艺精品。
面对众多的文艺现象,创作或创造性的批评不是在竭力营造艺术意象,而是在积极寻找艺术意象背后具有合理性的文化基因逻辑,在强调批评理性的抒情化表达,在追求艺术意象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元素的聚合,从而发现艺术家们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说,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技艺操练场;也是面向艺术读者们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他们的梦想;更是一扇窗,让批评者看到更精彩、更真实和更深远的文化传统。当然,这需要想象的定向意识,需要传统文化给予我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蔡贻象,男,1964年出生,毕业于杭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骨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影视高级访问学者,文艺学教授,曾任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院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文联委员,温州影视家协会秘书长。
目 录
◎聚焦
创业之家“乘风破浪”
——《温州三家人》座谈会摘要……………………………… 3
《温州三家人》:温商出海与回潮,展现信义与家国情怀 / 马庆云…… 12
神飞扬 思浩荡
——戴宏海先生画展序/许 江……………………………… 15
民俗与女性
——戴宏海工笔淡彩人物画的古典意蕴/尚 辉 …………… 19
◎访谈
本来
——书法博士六人谈/王 宏 ……………………………… 29
◎视点
百年前的文艺范儿
——读《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金丹霞……………… 63
世界华文文学的“温州现象”
—— 张翎、陈河小说研究工作坊综述/欧玲艳 …………… 67
温州诗人的诸面孔
——以“70 后”“80 后”为中心的温州诗人/黄家光 …… 74
时间里游,空间里走
——读几位温州女性作家的散文/ 徐洪迪 ………………… 82
◎鸿雁
雁过藻溪痕如风
——读张翎的《雁过藻溪》/薛思雪………………………… 89
给岁月留白
——读钟求是的长篇小说《等待呼吸》/白新华…………… 93
从《金属心》到《猛虎图》
——评哲贵小说/韦 陇……………………………………… 97
◎品文
《手工》:一篇全面开放的小说/晓 苏 ……………………… 105
妙趣横生背后的严肃思考
——评程绍国《人们来来往往》/朱小如………………… 109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读马叙诗集《错误简史》/郑亚洪…………………… 112
杏花消息雨声中
——读陈友中《本色集》/张宏良………………………… 117
温州皮革界的“这一个”
——评傅建国长篇新著《皮王》/王剑峰………………… 120
读林新荣诗集《光阴越来越旧》/庄伟杰 等 ………………… 124
口语的超标模式
——简评慕白的《麦麦酒》/壬 阁 ……………………… 129
诗性与温情
——读胡兆铮校园小说散文集《跑道》/戴柏葱………… 132
施立松散文:岛屿写作的一种面目/刘 军…………………… 135
◎戏韵
徐朔方的昆曲情结
——纪念徐朔方先生仙逝 14 周年/徐宏图 ……………… 141
评新版《中国戏剧简史》
——纪念董每戡先生逝世 40 周年/徐宏图 ……………… 146
另一种形式的“演剧”
——略论董每戡的剧本朗诵观/叶琦琪…………………… 150
老戏新篇精彩纷呈
——《南戏经典故事》后记/刘文起……………………… 156
岂得羁縻女丈夫
——观昆剧《红拂记》有感/胡胜盼……………………… 162
◎论美
近乡情更怯,诗书持敬始
——观赏“张索·辛丑迎春作品展”有感/胡念望……… 169
时光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丁海涵………………………………… 178
◎赏乐
从温州鼓词《杨志卖刀》看丁凌生鼓词艺术/卢和乐………… 185
品评歌曲《矾客情》/陈方敏…………………………………… 189
世事局中局,夕阳山外山
——评音乐剧《夕阳山外山》/夏海霜…………………… 191
◎影像
唯美·真实·暖心
——《只有芸知道》的动人细节/胡晓霞………………… 197
文人情怀的影像钩沉/林 路 ………………………………… 201
吴登采:文化奇观收集者/陈有为……………………………… 204
◎杂谈
瓯绣的前世今生/黄香雪………………………………………… 209
我很希望大家有机会看看洪振宁先生发表在 2021 年 5 月 31 日《温州日报》上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温州文化史简述》一文。他说:“温州,是人们诗意栖居之地,是个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都特别突出的地方”“温州人似乎是商业智慧的代表、改革创新的斗士、创造财富的能手”,这些现代的价值就来自温州世代累积的文化品格、文化记忆,甚至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在 2018 年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专题研讨会上,众多的专家认为,“温州模式”的诞生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基于温州文化的滋养和传承。洪先生也强调,温州文化多样性造就了文化张力与创造性,更滋润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温州文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