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我借来一把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预备造我的房子,我砍下一些箭一样高耸入云的年幼白松……我时常沿着铁轨走到村里,好像我是由这个锁链和社会相互联络。”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对立的恋人,也是相互为邻的朋友。人只有返回自然、观看自然、体验自然,才能认识自然,也只有认识到自然的残酷和恐怖,才能冷静细腻地抽象出自然的秩序、宇宙的原理,最终找到人自身的位置。这就是梭罗去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本质,也是他毕生的事业。本书爬梳梭罗14卷日记与全部作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现梭罗观察自然、书写自然、研究自然的完整经历,探寻梭罗的文学理想、生态思想和生活哲学,试图还原他复杂多面的人生,以及由他的生活观、生死观、处所观和含混的生态观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的美与暴烈,使我们看到,认识自然是投入生活的基本路径。
梭罗那里的自然与文明
何怀宏
梭罗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喜欢到对他的任何原著被新译过来以及对他的任何研究取得进展我都感到高兴。现在对这本唐梅花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的新著出版自然也是如此,而且我认为它对中国的梭罗及生态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研究梭罗的人大多是对他有一些热爱的,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如此。作者在哈佛访学期间,依据大量有关梭罗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借助现代的生态批评理论,梳理了梭罗的生态思想,尤其集中地分析了其中多维性和含混性的特点。
该书以《白松与铁轨》命名。白松是梭罗建造他在瓦尔登湖边上的木屋的基本材料,而铁轨当年也已开始临近湖边。今天白松在美国已经变得稀少了,铁路则大行其道,如果说它已经不像19世纪那样大发展,那是因为空中的轰鸣替代了地上的轰鸣。梭罗不完全反对铁轨所代表的文明,这是梭罗的矛盾性或者如书中所说的“含混性”(ambiguity),其中就产生了一种思想的张力。
我与梭罗的因缘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到梭罗《瓦尔登湖》的第一个译本——徐迟先生的译本。那时这本书还是寂寞的,所以在《读书》上发文介绍他:“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一点寂寞”。后来因为有的学者针对梭罗早已为人所知的事实对他的为人提出质疑,我又写了一篇文章为他辩护。前几年我写《文明的两端》一书,专门有一节谈到梭罗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省与抵制。但我并没有对他的思想做系统和连贯的研究,这里只是想谈谈梭罗那里的自然与文明。
梭罗践行一种简单的生活,但他的思想并不简单,而是相当复杂的。“简单”只是指物质生活简单,他的精神世界却是无比丰富的。他喜欢“给生活做减法”,但“给思想做加法”。他一生只活了44岁,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但他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日记和手稿。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梭罗这样一个特别的人和他特别的文字和思想,也许留出时间只读他就够了。我愿意努力地欣赏他,阅读他,虽不能践行那种生活......
唐梅花,文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绪论 被低估的自然吟游诗人——梭罗生态思想的研究起点/001
美国学者生态视角的梭罗研究/003
梭罗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015
小结/028
第一章 像一株植物那样单纯——梭罗生态思想的形成原因/035
铁路时代/037
康科德/043
业余的自然主义者/049
借来的思想/055
小结/087
第二章 每一片树叶都是一部史诗——梭罗生态思想的多维表现/097
谁听到了鱼的哭声/100
自然知道最好的/122
我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140
简单些,再简单些,更简单些!/165
小结/177
第三章 我是文明的匆匆过客——梭罗生态思想的含混特征/189
文明世界的过客/194
这里才是真正的乐园/214
我有了负罪感/226
最明智的依然是关于人类/236
小结/255
第四章 诗人总能撷取最美好的事物——梭罗生态思想的深远影响/265
现代自然书写的先驱/268
每个城镇都应该有个公园/276
生态学出现之前的生态学家/279
最富中国特色/282
小结/285
结语/290
附录一 梭罗年表/295
附录二 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梭罗生态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299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