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鲁迅先生(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得主、《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全新小说集)
定 价:68 元
《杭州鲁迅先生》是房伟樶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他近些年创作的题材、类型多样的八篇作品,呈现新奇多变的样貌。三百年后地球成为巨型社区后的侧写师遗情录,在家中被神秘谋杀的女作家,挣扎在不堪重负的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女频写手,以及假冒的杭州鲁迅先生历险记,苏门答腊夏天郁达夫意外失踪的秘密……房伟自由穿梭于作家与学者身份之间,间杂史料与推理、穿越与幻想,拼贴起历史、当代与未来元素,以历史狂想与黑色幽默向荒诞虚无、沉闷往复的人生发起总攻,书写关于自我、关于命运、关于未来的另一重想象。
▲ 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得主、《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全新小说集
▲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夸张与幽默,背后隐藏的是对时代以及时代中人类处境的反思作为《王小波传》作者,房伟对王小波的整体创作和个体性格均极为熟稔,其作品中亦充满王小波式的戏谑与夸张,背后则是作者对时代和时代中人处境的理解、同情和反思。比如假扮的杭州鲁迅先生的真实心境如何,历史的残酷在于,它只能将一个小人物以丑陋的方式钉在《鲁迅全集》之中,而我想打捞他,让假鲁迅和真鲁迅同处于一个历史关注时空。
▲ 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王小波……关注作家人生终点,以及文学大师的樶后时刻本书中大部分作品聚焦关注文学大师或文学写作者的樶后时刻,鲁迅、张爱玲、郁达夫、张资平、王小波、女频写手……他们的死亡事件中,深刻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更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关注文学大师的樶后时刻,从中照见文学、历史、政治、巧合乃至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对文学个体的影响。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
▲ 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间杂推理与幻想,拼贴历史与未来作为学者、苏州大学教授,房伟对现当代文学史料信手拈来;作为作家,他又对文学史中的诸多人事命运的多重可能性充满好奇。本书便是其充分衔接作家和学者二者身份后的产物。有的作品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在房伟看来,历史事件中的间隙谜点丛丛却暗藏玄机,借助文学家基于历史事实的合理想象,在小径分叉的路口,历史有了一个更为合理妥帖的结论;有的篇目则充满隐喻的未来狂想,科技发展与道德人伦之间的摩擦和悖论在作品中也展露无遗。
▲ 范小青孙郁程永新王尧邱华栋等名家诚挚推荐学者孙郁称:《杭州鲁迅先生》中,鲁迅、郁达夫、张爱玲、王小波等人的影子以另一种方式走进小说。在作家邱华栋看来,房伟是一个天生具有复活历史现场和想象未来能力的学者小说家。他生动描绘了鲁迅、郁达夫生死故事的本事,还把真实与幻象潜藏在大洪水漶漫后的人工智能地下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的文明层垒的夹缝中。因此,房伟作为一个奇特的时空穿梭者,有着超越前辈作家的伟大抱负和卓越表现,这本小说集就是明证。
▲ 内含著名人物画家周矩敏先生倾情绘制的鲁迅、张爱玲等多张人物彩色插图,与作品中相关人物图文呼应,形象传神,庄谐相济,妙趣横生。
后 记
小说集写完,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将很多想法以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这些故事有的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底子,有的则是充满隐喻的未来狂想。感谢译林出版社,他们的热情和坚持,最终推动《杭州鲁迅先生》这本小说集呈现在了读者朋友面前。这本小说和我的学术专业经验有一定的关系。我的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十几年来,我一个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高校里教授这个专业,并围绕着这个专业申请课题,写相关的学术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很多作家史料,对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死亡问题产生了兴趣。作家比一般人敏感,他们隐秘的生命体验与诉说的冲动,诉诸文字,就形成了种种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故事。美国作家欧茨的小说集《狂野之夜!》,就曾写了海明威、狄金森、爱伦坡等五位美国文学大师的最后时刻。与欧茨的写作有差异,除了作家的人生特异性,我也关注处于时代之中作家的行动性,他们的死亡事件,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学风景与中国现代性经验。作家与死亡的题材,也寄喻着人类利用文字想象自我,探索未知的可能性与限度。当故事逼近死亡,天堂与地狱的对话,仿佛就变成了人类精神至暗时刻的喃喃低语。这部小说集的第一篇《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发表在《收获》杂志上,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杭州真假鲁迅事件为蓝本,虚构了一个来自绍兴的、不得志的小知识分子对鲁迅的复杂情感。我甚至想象在一·二八事件之中,让真假鲁迅共处于一个时空,但却始终让他们无法交流。当真鲁迅死亡,假鲁迅最后一次打扮成鲁迅,走到上海街头,却发现鲁迅死亡事件已变成了全民的符号盛宴。当假鲁迅和爱过他的女骗子在极司菲尔公园上演《祝福》话剧,历史的狂想与黑色幽默油然而生。第二篇《苏门答腊的夏天》则以郁达夫死亡谜团为切入点,以日本学者寻找郁达夫案件为背景,展开有关历史的双重想象。和这两篇作品相比,《外卖员与小说家》《侧写师遗情录》则带有科幻色彩,一篇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展现当代作家的窘迫境遇和新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另一篇则以废土未来世界为背景,展现文学型仿生机器人爱玲与文学侧写师之间的未来之恋。其他的几篇,我也各有打算,力争做到每篇都有不同创意,不重复主题,也不重复写法。小说集最后一篇,是有关网络作家与死亡的故事。在虚拟世界之中,作家实现了虚幻的自我价值,进而沉溺于此,不可自拔,直至最后的死亡。因为种种考虑,有的作品,以扎实的史料考据为基础,多反映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真实死亡事件,有的篇目,则由于现实顾虑和其他原因,不得已隐去作家的名字,而代入一个似假还真的情境,在本事亦真亦假的情况下,展开我的想象与虚构。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创作的道路艰辛而寂寞,正是朋友们的鼓励支持,让我勇敢地走下去,来处已知,归途也已明了,但一切还有诸多偶然与可能性,文学在此生根发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房伟,1976年出生于山东滨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有《王小波传》《融合与再生:20世纪90年代中国长篇小说中的宏大叙事》等学术著作6部,另在《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天涯》等期刊发表中长短篇小说数十篇,著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石头城》,小说集《猎舌师》《小陶然》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汪曾祺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欧阳山文学奖等。
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苏门答腊的夏天一九九七年海妖事件寒武纪来信谋杀女作家外卖员与小说家侧写师遗情录惜琉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