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六章,介绍投影制图基础(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有机结合);第二部分为第七~十二章,介绍工程图样的绘、读(包括选修的展开图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分散在各章最后一节的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辅助设计),这样安排使计算机绘图既作为知识更作为工具介绍给读者,使许多图示、图解难题得以方便快捷地解决。全书配置了大量的直观图、分步解题的图例及扩充思维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便学生自学。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近机械类、非机械类等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材,还可作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设计及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包括制图能力)的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为顺应这个趋势,培养符合新要求的人才,有必要对传统的制图教材进行改革。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对往届毕业生大量追踪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电子教学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本书主要特点如下:
1几何元素可视化,将“头疼几何”化难为简
书中采用了自行开发的适用于工程图学教学的计算机图形软件Projector,使点、线、面、体可视化,满足了学生进行二、三维高效、快速互逆转换的需求,既能使图示、图解问题化难为简,又能较好地培养和开发创新思维能力。经多年的教改实践,编者决定将此内容有机地纳入。
2图学理论与工程图样比例适当,结构编排有利于教学
从工程实际着眼,并综合考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读图、绘图能力出发,调整投影理论与工程制图的比例,适当增大计算机绘图的分量。
3图、数结合,方便学习
用约定的符号与标记使图示和图解变得简明扼要。用简单的公式代替大段的文字叙述,使内容易懂、易记。
4主要内容高度概括
把图示、图解的原理和作图方法高度概括成经验性的口诀、表格、流程图等,方便学生抓住要领,易于掌握。
5分步作图,加强讨论
解题过程基本是一步一图,思路清晰。解题结束后用演变已知条件等方法进行各种可能情况的讨论,充分揭示其内涵和外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6插图清晰,图例丰富
为方便学生学习,投影图旁大部分配置了立体图(严格按轴测原理绘制)。大部分插图采用计算机绘制,图线规范标准,图形逼真。三维形体基本都进行了渲染处理,更加清晰直观。
7适应面宽
根据近年来各用人单位对设计与应用型人才在制图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以及各院校多专业基础课对制图要求的共性组织编写内容,拓宽了本书所涉及的工程专业。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近机械类、非机械类等专业“工程制图”课程教材,还可作为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教材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8配套资料系列化
除与其配套的《现代工程图学习题集》(非机械类)之外,还配有电子教案和课件、电子教学模型、习题集及参考解答指导等系列资料。
9现行标准资料
本书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资料均采用现行国家标准。
书中打上星号的内容偏深,供不同类型和专业需求的院校选用。
本书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成果。
本书由葛常清任主编,李文望、程洋、卢卫萍、姜亚南任副主编,参编人员还有唐玉芝、查朦、朱杨杨、袁群和刘富凯。
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前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童秉枢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孙昌佑教授等同行专家对于使用AutoCAD、Projector软件配合教学的构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在本书的框架拟定和内容编写方面给予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本书由同济大学洪钟徳教授、东华大学王继成教授担任主审,他们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本书的全部立体图由辽宁冶金职工大学李同军教授制作及优化,部分插图由南通理工学院的学生张慧莲、黄文进、庞明月等绘制和加工。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参编各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南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多方面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又因时间仓促,书中错漏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现代工程图学(非机械类)
前言
符号与标记
绪论1
第一节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学习
方法1
第二节投影的方法及分类4
第三节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5
第四节正投影的基本特性6
第五节物体的三视图及其投影规律7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10
第一节制图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及
《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10
第二节绘图工具、仪器和用品的使用
方法23
第三节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8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和线段分析33
第五节绘图方法和图样复制34
第六节计算机绘图基础38
第二章几何元素的投影64
第一节点的投影64
第二节直线的投影70
第三节平面的投影80
第四节实长、实形、倾角的求法87
第五节基本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
线、面投影分析88
第六节AutoCAD中几何元素的投影100
第三章几何元素的相对位置108
第一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
位置108
第二节点、线、面综合问题*122
第三节平面、直线与立体相交126
第四节两立体相交141
第五节相贯线的简化画法与机件表面
交线分析153
第六节AutoCAD中图解几何元素相对
位置的投影156
第四章组合体160
第一节形体分析法的概念160
第二节组合体的组成形式161
第三节组合体视图的画法163
第四节组合体的尺寸注法166
第五节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169
第六节AutoCAD中的尺寸标注174
第五章机件的表达方法185
第一节视图185
第二节剖视图187
第三节断面图198
第四节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和其他
规定画法199
第五节第三角投影简介202
第六节AutoCAD中绘制剖视图204
第六章轴测图209
第一节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209
第二节正等轴测图的画法211
第三节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215
第四节轴测图中机件表面交线的画法217
第五节轴测剖视图的画法219
第六节用AutoCAD绘制正等轴测图221
第七节在Projector下绘制正等轴测图223
第七章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25
第一节极限与配合225
第二节几何公差229
第三节表面结构232
第四节AutoCAD中块的创建与插入236
第五节用AutoCAD标注技术要求238
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242
第一节螺纹的规定画法和标注243
第二节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248
第三节键和销252
第四节齿轮254
第五节弹簧261
第六节滚动轴承264
第九章零件图268
第一节概述268
第二节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269
第三节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76
第四节常见的零件工艺结构276
第五节读零件图278
第六节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280
第十章装配图283
第一节概述283
第二节装配图的表达方法285
第三节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
要求287
第四节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与
明细栏288
第五节装配结构的工艺性289
第六节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91
第七节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
零件图293
第八节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296
第十一章房屋建筑图301
第一节概述301
第二节建筑总平面图及施工总说明305
第三节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
详图306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图及上部结构
平面图313
第五节基础图317
第十二章展开图320
第一节概述320
第二节平面立体表面的展开320
第三节可展曲面的表面展开322
第四节变形接头的表面展开324
第五节不可展曲面的表面近似展开325
附录327
附录A公差与配合327
附录B金属材料与热处理335
附录C螺纹337
附录D常用标准件339
附录E常用标准件数据和标准结构350
附录F房屋建筑图常用资料352
参考文献35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