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 在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刑法责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全面、系统、深入地讨论与刑法责任理论相关的问题。既延续传统刑法对责任理论的讨论, 又结合当前社会变化和理论发展新动态对既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以“刑法责任理论的现代课题”为主题, 重点讨论刑法责任理论在现当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讨论刑法责任的本质、社会认知和归属判断; 第二个部分讨论故意和过失理论; 第三个部分讨论违法性认识和期待可能性。
谢雯昕,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刑法学。
章 刑法责任的基础理论
节 刑事责任与责任主义
一、我国刑法中的刑事责任理论
二、责任主义原则之下的责任理论
第二节 责任理论的中国课题
一、刑事责任的理论转向
二、责任理论的中国命运
第二章 故意理论与过失理论
节 犯罪故意“明知”的内容与程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故意“明知”的内容
三、犯罪故意“明知”的程度
四、刑法分则常见犯罪中“明知”的认定
第二节 论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过失犯规制模式的特殊性
三、过失犯实行行为必要论的立场重申与理论深化
四、过失犯实行行为的定型性问题
第三节 监督过失的学理反思与边界控制
一、文义考察:监督过失概念厘清
二、实质考察:监督过失的现状及分析
三、监督过失的适用范围重塑
第四节 过失不作为犯的司法判断
一、过失不作为犯的问题引入
二、过失不作为犯的实践判断困境及其辨正
三、过失不作为犯的理论认定障碍及其纾解
四、阶层化的司法判断方法构建
第三章 违法性认识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节 中国语境下违法性认识理论的体系审视与归正
一、违法性认识的实践认知与问题意识
二、违法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内涵界定
三、违法性认识的立场和地位
四、违法性认识争议案件的判断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定位和司法适用判断
一、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二、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三、司法实践对期待可能性的判断应回归常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