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唐五代两宋词的发展过程及其流派、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集》谈词的发展——对于高中文学史教材的补充之一、北宋两位承先启后的词人——张先和贺铸、张先评传、南宋词坛鸟瞰、南宋两种不同的词风——慷慨愤世和感喟哀时等。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 前身是1928年建立的省立 安徽大学中国文学系,是安 徽省高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 四个院系之一。1945年9月 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中文系 ,1949年12月更名为安徽 大学中文系,1954年2月更 名为安徽师范学院中文系, 1958年更名为合肥师范学 院中文系,1972年12月更 名为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4年10月更名为安徽师 范大学文学院。这里人才荟 萃,刘文典、陈望道、郁达 夫、朱湘、苏雪林、朱光潜 、周予同、潘重规、宗志黄 、张煦侯、卫仲瑶、宛敏灏 、张涤华、祖保泉、余恕诚 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此工作过 ,他们高尚的师德、杰出的 学术成就凝固成了我院的优 良传统,培养出了一大批出 类拔萃的各类人才。 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 学、汉语言、秘书学、汉语 国际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 文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 古籍整理研究所、美育与审 美文化研究所、艺术文化学 研究中心等5个研究所(中 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 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 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 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两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有 中国古代文学等10个硕士学 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和学科教 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 两个专业学位点;有1个安 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语 言文学),3个安徽省B类 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 文学);1个国家级特色专 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国古代文学),两门国家 级精品课程(文学理论、大 学语文),1个省级刊物( 《学语文》)。 文学院师资科研力量雄 厚,现有在岗专任教师82人 ,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 35人,博士55人。2010年 以来,本学科共主持省部级 以上科研项目100项,其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含 重大招标项目1项),获得 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教师 中,有国家首届教学名师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12人,皖江学者3人,二 级教授8人,5人人选省级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人选 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 人选。 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征 程,目前中文学科方向齐全 ,拥有很多相对稳定、特色 鲜明的研究领域。唐诗研究 、古代文论研究、儿童语言 习得研究、古典文献研究、 宋辽金文学研究、词学研究 、当代文学现象研究、古典 诗歌接受史研究、梵汉对音 研究、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等 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或在学 术界有较大影响。特别是李 商隐研究的系列成果已成为 传世经典,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袁行 霈先生说,本学科的李商隐 研究,直接推动了《中国文 学史》的改写。 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 ,中文学科养成了严谨扎实 的学术传统,培育了开拓创 新的学术精神,打造了精诚 合作的学术团队,形成了理 论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扎根传统与关注当下相结合 、立足本位与学科交融相结 合、历代书面文献与当代口 传文献并重的学科特色。 21世纪以来,随着老一 辈学者相继退休,中文学科 逐渐进入了新老交替的时期 ,如何继承、弘扬老一辈学 者的学术传统,如何开启中 文学科的新篇章,成了摆在 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基于 这一初衷,我们特编选了这 套丛书,名之为“安徽师范 大学文学院学术文库”,计 划做成开放式丛书,一直出 版下去。我们认为,对过去 的学术成果进行阶段性归纳 汇集,很有必要,也很有意 义,可以向学界整体推介我 院的学术研究,展现学术影 响力。 关心文学院发展的朋友 常常问我们:“你们自己说 师大文学院历史悠久,底蕴 深厚,有什么可以证明呢? ”是啊,校址几经变迁,由 安庆至芜湖至合肥,最终落 户芜湖;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载有历史积淀的老建筑也 已被悉数推倒重建,物化的 记忆只能在发黄的老照片中 去追寻。能证明我们悠久历 史的,能说明我们深厚底蕴 的,唯有前辈学者留下的字 字珠玑的精彩华章。为此, 我们特别编选了本辑文集, 文集作者均是已退休的前辈 学者,他们有的已驾鹤仙去 ;有的虽然年岁已高,但仍 笔耕不辍。这些优秀成果, 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财富,是砥砺我们人格的源 泉,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是督促我们奋进的动力。 我们坚信,承载着八十 多年的历史积淀,文学院必 将向学界奉献更多的学术精 品,文学院的各项事业必将 走向更悠远的辉煌! 储泰松 二〇一五年八月
宛敏灏(1906—1994),字书城,号晚晴,安徽庐江人,1934年毕业于省立安徽大学中文系。著名词学家。先后任教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安徽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1946年获聘教授。曾任合肥师范学院副教务长、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安徽省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著有《二晏及其词》《张于湖评传》《词学概论》《张孝祥词笺校》《安徽两宋词人述评》《黄山纪游》《晚晴轩诗词选》等。
唐五代两宋词的发展过程及其流派
从敦煌曲子词和《花间集》谈词的发展——对于高中文学史教材的补充之一
北宋两位承先启后的词人——张先和贺铸
张先评传
南宋词坛鸟瞰
南宋两种不同的词风——慷慨愤世和感喟哀时
张孝祥评传(1132—1169)
张孝祥和他的《于湖词》——纪念词人诞生830周年
张孝祥世系、里贯考辨
关于词人张孝祥一二事
张孝祥和张同之
张孝祥怀念弃妇词考释
张孝祥年谱
为吴潜辨诬
吴潜年谱
宋四十词人述评(选三十人)
关于“词”的基础知识——“试谈词的教学”之一
略谈词的章法
漫谈词的断句
怎样辨认诗词曲
谈谈写词
从词的备课说到课堂教学
附录:宛敏灏先生著述目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