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种可以以多种方式实践和理解的基本人类活动;事实上,数学思想本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有所适应和改变。在本书中,杰奎琳·斯特多尔从著名的数学家怀尔斯破解费马大定理这一案例出发,列举了不同主题下多个深入浅出的例子来梳理数学这门学科的历史,探讨了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人类的数学研究在历史和文化上的丰富多样性。作者将内容按主题进行排列,以展示人们学习、使用以及传递数学的不同背景,还选取包含古代中国、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和19世纪英国在内不同时期的案例用于研究,将数千年来数学的发展浓缩成为一本意趣盎然的小书。
热爱数学的人和惧怕数学的人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泾渭分明的两群人了但相比于此,彻底没有接触过数学的人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还不存在,从古至今皆然。这本小书用流畅简明的语言梳理了地域、文化、性别等不同角度下的数学历史,出乎意料的好读,一定可以让每个因数学而留下过笑或泪的人感动于这门学科背后凝结了各民族智慧的时间珠链,它写满了无数先人探索这个世界所留下的思索与追寻。
序 言
田 淼
非常荣幸有机会向读者介绍杰奎琳· 斯特多尔的这本《数学简史》。以一百余页的篇幅完成对数学史的总体介绍,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然而,此书不仅做到了,还令人耳目一新,且展现了数学史研究的新视角,给人以新的启迪。
此书的结构与通常所见的按时序或按领域分支勾勒数学发展的通史性著作完全不同,而是选取了什么是数学与数学家数学思想的传播数学的学习数学家如何谋生等问题进行综合性的介绍与论述,并就其中一些至关重要的案例做了阐释。
本书的第一章以广受注目的费马大定理的研究历史为切入点,作者通过对相关数学家的分析,对三类数学史研究展现的图景提出质疑。象牙塔版本的数学论述方式忽略了数学家所处的社会与环境;只关注相关重要成果的垫脚石类的研究方式展现了不同阶段的研究高峰,但重要成果之间的工作和努力则无法体现;精英版本的历史图景则无视了这些伟大人物周边的人的工作。在此后的章节中,斯特多尔给出了与这些传统研究模式不同的视角。她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数学知识和数学家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时间段的具体构成及其存在的方式,数学知识和思想如何实现传播以及数学史研究中如何理解、翻译及阐释历史文献等问题上。在此研究中,她对中国及其他非欧洲地区的数学内容和研究方式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以展现数学本身的多样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作为《英国数学史公报》的编辑及《牛津数学史指南》的主编之一,斯特多尔的研究视野宽广,并与众多数学史工作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是她能够完成这一著作的基础。《数学简史》自出版以来便得到了数学史界的广泛好评,杰奎琳· 斯特多尔因此书于2013年获得英国数学史学会的诺伊曼奖(以英国数学家彼得· 诺伊曼命名),其获奖评语评价该书具有启发性,写作上乘,且非常适合大众读者,同时也包含很多新的及有洞见的评论。
对数学专业学生来说,此书有助于理解数学的内容及其所从事的行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加深对自己领域的历史性认识。由于书中仅有很少的数学公式,它对于非数学专业的读者也具有很强的亲和性,此书并非数学发展的线性描述,而是就与数学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书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并对以往数学史研究所忽视的公众对数学的理解与数学发展的关系等有着妙趣横生的描述,读来引人入胜。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数学史及科技史研究者,此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对于数学多样性的描述及如何在社会、文化与环境数学简史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的身份特征等问题的论述,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性。此外,《数学简史》中,作者并没有为她提出的问题给出标准性答案,可以说,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读者可以进行自己的思考并给出各自的答案。与数学一样,数学史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正是由于其多样性,数学史及科学史才能够长盛不衰且异彩纷呈。为此,我恳请我的同行们在阅读过程中,暂时忽略诸如《九章算术》的成书年代和过程等学术界仍有争议的问题,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其中蕴含的深入思考与研究方法。
杰奎琳·斯特多尔,曾任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讲师,于牛津大学女王学院研究并教授数学史。著有多部关于早期现代欧洲数学的作品,并与埃莉诺·罗布逊合编有《牛津数学史指南》。曾为英国数学史学会常任会员,并任其会刊编辑。
序 言
致 谢
导 言
第一章 数学:传奇与历史
第二章 数学是什么及数学家是什么人?
第三章 数学思想是如何传播的?
第四章 学习数学
第五章 靠数学谋生
第六章 进一步了解数学
第七章 不断发展的数学史
索 引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