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实现了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其中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以其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高效优势越来越成为我国承包商开展国际业务的重要交付模式。同时,国际市场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外标准差异大、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众多和全球化资源配置难度大等因素对承包商的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基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实践,从设计、采购、施工、风险、HSE、合同和接口管理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成果如下:
(1) 揭示了国际工程EPC项目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标准差异、投标策划、设计质量与进度、设计接口和设计激励相关问题; 从设计输入、过程和输出明确了相应设计管理策略,提出了设计优化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措施,建立了基于伙伴关系的国际工程EPC项目设计管理流程,以全面提高设计绩效。
(2) 对国际工程EPC项目采购全过程进行了评价,指出EPC项目承包商应与全球范围内关键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利益相关方接口管理和供应链全流程管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流,进而提升EPC投标策划、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管理、机电设备和物资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机电设备交付管理,以及运营和售后服务。
(3) 从项目和企业层面评价了国际工程EPC项目承包商的能力,指出承包商需加强项目HSE管理、信息管理、外部资源集成、融资和创新等方面能力建设; 提出了国际工程EPC项目实施管理策略,包括构建参建方互信氛围和激励机制、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提升信息管理水平、促进学习与创新、全方位提升HSE(health,safety and enoironment)管理水平、结合融资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开拓市场等。
(4) 全面评价了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结果表明国际工程EPC项目实施主要风险集中在经济、业主、设计、施工、采购、政治和不可抗力等方面,承包商需要从外部环境、利益相关方和项目自身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有效管控汇率/通胀风险、业主不付款/拖延付款、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采购方案性价比不高、项目所在地政局不稳定和地震/洪水等风险。
(5) 明确了不熟悉国外HSE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项目所在地传染病多发、施工现场危险源和干扰因素多、项目所在地生活条件恶劣、工程水文和地质条件差、项目所在地社会动荡等国际工程EPC项目HSE管理关键因素; 提出了相应管理策略: 加强国际工程HSE法律法规与标准应用能力、增加HSE管理资源投入、构建知识共享管理体系、建立利益相关方HSE合作管理机制。
(6) 揭示了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争议主要原因,包括业主拖延支付、工程变更、不利的地质条件、不可抗力、当地分包商不力、法律法规变化产生的费用增加、合同内容不明确和国内外标准差异引起的问题等; 提出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应注重使权利和义务安排合理、风险划分恰当、设立完善的纠纷解决流程、建立激励机制,以助于合同当事人高效沟通、顺利履约。
(7) 提出了加强国际工程EPC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接口管理的策略,包括: 建立参建方沟通交流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跟踪与管理制度,加强接口管理过程中的文档管理,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u modeling,BIM)等技术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以支持各方高效交流、决策和协同工作,形成EPC业务协同价值网,促进知识融合与创新,顺利解决各种设计、采购和施工技术难题。
以上成果有助于解决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导国际工程EPC项目技术方案优化,提高投标报价准确度,提升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和HSE管理绩效,加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履约能力及盈利能力。
感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各业务部门和海外项目参与人员的全方位支持。感谢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委托科研项目(20162000021)的支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71128,51579135)和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2022-KY-04)对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书中若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