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民间组织、企业、志愿者及国际民间组织等社会主体参与“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为研究背景,借鉴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灾后社会援助的先进经验,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构建路径。主要内容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理论阐释、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构成、发达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镜鉴、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建设现状、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优化路径。
导论
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第四节主要研究方法
第五节主要创新之处
章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理论阐释
节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理论基础分析
第三节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能
第二章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构成
节基于时间序列的社会援助机制
基于资源维度的社会援助机制
第三节基于主体参与的社会援助机制
第四节基于实现方式的社会援助机制
第三章发达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镜鉴
节美国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及验
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及验
第三节发达国家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建设现状
节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展
第三节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运行障碍
第四节我国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运行不畅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机制的优化路径
创新灾后社会慈善援助机制
第二节强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完善国际援助合作机制
第四节构建灾区民众心理疏导机制
第五节不断优化灾后信息沟通机制
第六节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援助机制
继续对口支援机制建设
结论与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导论
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条件复杂,地震、洪水、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如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08年南方冰灾、“5・12”汶川地震、10年青海玉树地震、“4・”雅安地震、21年河南特大暴雨、22年长江流城夏秋连早--.-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2年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2人次受灾,因灾失踪554人,紧急转移安置242.8万人次;倒場房屋4.7万间,不同程度摄坏79.6万间;农作物受実面积171.6千公顷;直接济损失2386.5元。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直观地看到,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山河大地满目疮头,而且给社会发展成果带来了沉重打击,每一次巨灾的发生都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国家的社会济发展秩序。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展的永恒课题。在、的坚下,我应对了“5・12”汶川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耦合影响,天气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呈增加趋势,破坏性自然灾害仍处于频发多发时期,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因此,加强重大自然灾害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大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济社会发展质量和系数的重要保障。18年10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从实现“两个一”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闸述了灾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自然灾害能力提升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明确9项工程,为做好灾害工作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南T
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对灾行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对灾区的社会系行重建括对人们生活的安置、济的恢复和发展、社区组织的恢复和完善、人们心理创伤的、文化群落根系的培有等“软件”方面。作为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灾后恢复重建所需信息量之大,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之目政府的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或须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形成合力。
一步做好重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划重建工作,保护群众的生命业产,维护社会与济稳定,充分发挥社会援助力量,国家出台了-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沧理系列的方针政策。的十八届三中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提索空间。16年、《关于防灾减灾数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