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共性特点,重点阐述了铁路行车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兼顾介绍了其他轨道交通系统的行车组织特点。在内容组织上,本教材按照车站与枢纽行车工作组织、运力资源配置、列车运行组织和运输调度指挥四大板块的教学要求,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了运输生产的实际需要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以反映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交通运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系统泛指使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组成列车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交通运输系统,有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类别。进入21世纪后,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了满足我国多层次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等院校运输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编者结合理论研究、教改实践及《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2005年版)的使用情况,在吸收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修订本)。
本教材在内容组织上,面向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共性特点,按照车站及枢纽行车工作组织、运力资源配置、列车运行组织和运输调度指挥四大板块的教学需求,重点阐述铁路行车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兼顾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等其他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在重点叙述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共性内容及各自特点的同时,为适应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更好地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本次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
(1)鉴于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对2005年版中涉及原铁道部、铁路分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运输组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正。
(2)基于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发展、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在第一篇轨道交通系统车站与枢纽行车工作组织、第四篇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调度工作中,更新并增加了编组站作业自动化、铁路运输调度指挥信息化等有关新技术的内容。
(3)在第二篇轨道交通系统行车工作计划、第三篇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组织中,增加并更新了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列车运行图表示方法及要素确定、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及乘务计划等内容。
(4)更新及修正了2005年版中的数据和错误。
绪论
第一章 轨道交通系统概述
第二章 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的内容
第一篇 轨道交通系统车站与枢纽行车工作组织
第三章 概述
第一节 车站作业及其分类
第二节 车站设施设备
第三节 车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第四章 车站基本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
第一节 中间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
第二节 技术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
第三节 车站接发列车作业
第四节 车站列车折返作业
第五章 车站调车工作组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确定
第三节 牵出线调车作业
第四节 驼峰调车作业
第五节 调车作业计划
第六章 铁路技术站工作组织
第一节 列车到发技术作业
第二节 车站技术设备的运用
第三节 货车集结过程
第四节 货物作业车的技术作业
第五节 铁路车站与企业专用线的统一技术作业过程
第七章 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
第一节 车站作业计划
第二节 车站作业调度指挥
第三节 车站工作统计与分析
第八章 车站作业系统的协调及技术设备合理数量的确定
第一节 车站各子系统工作的协调条件
第二节 系统能力一定条件下到发车场线路数的确定
第三节 不改变其他系统工作条件下驼峰需要能力的确定
第四节 牵出线编组机车台数及调车场线路数的确定
第五节 编组站各项设备的综合计算
第九章 编组站综合作业自动化
第一节 车站信息及票据传输过程
第二节 编组站作业自动化
第十章 铁路枢纽行车工作组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铁路枢纽车站作业的合理分工
第三节 铁路枢纽车流组织及列车运行组织
复习与思考题
……
第二篇 轨道交通系统行车工作计划
第三篇 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组织
第四篇 轨道交通系统列车运行调度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