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任务实施使用 Packet Tracer 6.0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全书共设计7个工作任务,主要介绍了虚拟仿真平台Packet Tracer的使用、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协议及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网络层功能及工作过程、IPv4编址及网络规划和配置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任务1 网络初探
1.1 任务引入
1.2 任务目标
1.3 知识准备
1.3.1 计算机网络系统概念
1.3.2 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1.3.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Packet Tracer 6.0的安装
子任务2 Packet Tracer 6.0的使用
子任务3 拓扑布局和建立小型网络
1.5 任务小结
1.6 同步测试
任务2 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
2.1 任务引入
2.2 任务目标
2.3 知识准备
2.3.1 为什么要使用分层模型
2.3.2 OSI参考模型
2.3.3 TCP/IP协议模型
2.3.4 封装和解封
2.3.5 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
2.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使用ping命令抓包测试网络OSI参考模型的工作过程
子任务2 使用HTTP协议验证OSI参考模型7层工作过程
2.5 任务小结
2.6 同步测试
任务3 简单局城网探究
3.1 任务引入
3.2 任务目标
3.3 知识准备
3.3.1 物理层的用途
3.3.2 数据的传输能力
3.3.3 物理介质的类型
3.3.4 制作直通网线
3.3.5 制作交叉网线
3.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使用正确的线缆连接网络设备
子任务2 组建无线局域网
3.5 任务小结
3.6 同步测试
任务4 数据链路层问题探究
4.1 任务引入
4.2 任务目标
4.3 知识准备
4.3.1 数据帧的传输
4.3.2 创建帧
4.3.3 数据链路子层
4.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探究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结构
子任务2 探究无线局域网数据帧结构
4.5 任务小结
4.6 同步测试
任务5 路由IP数据包
5.1 任务引入
5.2 任务目标
5.3 知识准备
5.3.1 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
5.3.2 IPv4的基本特征
5.3.3 封装传输层PDU
5.3.4 网络的出口——默认网关
5.3.5 路由表
5.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路由IP数据包
子任务2 使用路由器实现不同网络地址通信
5.5 任务小结
5.6 同步测试
任务6 网络编址-IPv4
6.1 任务引入
6.2 任务目标
6.3 知识准备
6.3.1 下剖析IPv4地址
6.3.2 进制基础
6.3.3 常用进制间的转换
6.3.4 IP(IPv4)地址的分类
6.3.5 子网掩码
6.3.6 地址类型
6.3.7 使用子网掩码计算主机的地址
6.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子任务2 使用tracert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
子任务3 IPv4地址的子网划分
6.5 任务小结
6.6 同步测试
任务7 网络规划和配置
7.1 任务引入
7.2 任务目标
7.3 知识准备
7.3.1 选择LAN设备
7.3.2 设备互连
7.3.3 介质类型
7.3.4 设备接口
7.3.5 建立WAN连接
7.3.6 制定编址方案
7.4 任务实施
子任务1 使用不同类型介质连接设备
子任务2 IP地址规划与计算
子任务3 综合技巧练习1
子任务4 综合技巧练习2
7.5 任务小结
7.6 同步测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