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七章,书中对于茶文化的讲述全面而且细致,作者讲述了茶文化长河中的器物与绘画,兼涉茶人与茶事。书中有大量值得欣赏的图片,对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升人的审美和内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本书是作者继《坐上琴心——中国历代古琴文化鉴考》后又一部全新作品,书中不仅介绍了茶画和茶器,还对茶人和茶事进行了描写,让人在悠长的茶文化历史中品味返璞归真的佛禅滋味。
* 书中17个篇章以时间为经、文物为纬,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以文物碎片串起一部雅俗共赏的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 内容上至战国青瓷茶碗,下至晚清“大雅斋”,茶香横飘数千载。法门寺茶具之完整考究,北宋斗茶之繁复紧张,历历在目。
* 宋徽宗、刘松年、王蒙、唐寅、文徵明均为茶痴迷,或书或画,将齿颊余香留存在笔墨之间。
* 本书不仅对于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居功厥伟,于绘画、陶瓷及其他文物的普及,以及实物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高扬,也都善莫大焉。
临近退休,最想做的事 就是圆一个年轻时的梦想— —放下一切案牍工作,游山 玩水,写生山河。而此时 ,伟涛君请我为他的新书 《吃茶去——中国历代茶文 化鉴考》作序。 因为是与茶相关,比较 有兴趣,于是就答应了。 细读书稿,大大出乎我 的意料,没想到伟涛君对 茶的研究如此用心。无论 是中国历代茶事,还是各 种茶器、茶画、茶诗,内 容没有泛泛而论的文辞, 均是深入细致的解析。至 谨、至雅、至趣。 我因喜爱茶,十多年前 开始以“茶境”为主题,持续 做了十多届国际茶文化的 交流活动,分别在北京、 重庆、深圳、西安,以及 日本东京等涵盖地举办, 来自不同国家茶文化的艺 术品展示、茶文化的理论 研究、茶会现场演示等内 容。伟涛君积极参加所有 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做专 题演讲,相信他在多次活 动交流中对茶文化的理解 越来越深。 吃茶去,且从容,不经 意间,已入世事。茶事以 何为境?是我多年来一直 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 在此书中可以从某种程度 上得到诠释。在全书的17 个章节中,伟涛君将卢仝 烹茶、“惠山竹炉”、供春壶 、《撵茶图》、《煮茶图 》等相关的茶事、茶器、 茶画一一展开,以独特的 视角和深入的研究,阐述 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变迁 。无论是从茶的起源与传 播、饮茶方式的流行与演 变,还是从茶器制作工艺 、茶画的审美价值,伟涛 君都用鲜活的语言和精心 编排的内容,评述着茶文 化的博大而精微。本书以 精细的描写和生动的解释 ,展现了百余件历代茶器 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所记茶事,更是以引人入 胜的情节,述说了别样韵 味的茶文化。 书中还时而以酒说茶, 感性的酒,理性的茶,都 是人生中的美好,都需要 用心体会。与豪兴饮酒相 比,且坐吃茶,平淡得多 。正是这种平淡,才是人 生中最为难得的心境。慢 慢品读此书散发出的文化 气质,也是一种人生享受 。这是一本关于茶文化研 究十分难得的好书,值得 大家好好品读。 以此简序向伟涛君表达 衷心的祝贺,相信他的治 学心境与立学态度会伴随 其一生,愿他今后取得更 大的成就。 以此序,表达对本书的 赞赏。 唯感匆匆之笔,难以概 括作者的诸多用心,深有 歉意。 郑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常务理事 2023年7月于清华园
吕伟涛,又名吕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博物馆,从事文物艺术品征集与鉴定工作。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博物馆》《中国书法》《中国宗教》《文化遗产》《民族学刊》《四川戏剧》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有熊》《我的城》《藏家》等。
目录:
序 一
序 二
第一章 陶瓷茶具的流变
第二章 曹植的陶耳杯
第三章《萧翼赚兰亭图》中的老僧饮茶
第四章“卢仝烹茶”的千古谜思
第五章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
第六章《宫乐图》的茶画美学
第七章 黑釉建盏的前世今生
第八章 《撵茶图》中的宋代茶文化
第九章《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中的禅意人生
第十章 王蒙《煮茶图》中的往事
第十一章“惠山竹炉”的传说
第十二章 国博藏供春款树瘿壶疑云
第十三章 唐寅的《事茗图卷》
第十四章 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卷》
第十五章 乾隆皇帝的茶籯
第十六章 清宫里的紫砂茶具
第十七章 慈禧的“大雅斋”茶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