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法经济学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围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司法程序和工作机制三个核心问题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及其实施展开分析、预测和判断,试图在检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过程和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探求优化公共利益保护领域法律资源配置,提升公益保护效率的制度改进和优化路径。本书为重新审视和评价当前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如何释放制度改进的空间,以最为经济的方式来提升公益保护整体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乌兰,内蒙古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主要研究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曾在省级检察机关工作十余年,任高级检察官,熟悉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实务。在《政法论丛》《法律适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曾获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导 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从法经济学角度研究行政公益诉讼
一、为什么要研究行政公益诉讼
二、为什么要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行政公益诉讼
三、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行政公益诉讼应当围绕哪些核心问题展开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基本框架
第一章 法经济学原理对行政公益诉讼之意蕴
第一节 行政公益诉讼与公益保护最大化
一、行政公益诉讼之构成要素
二、公益保护最大化与效率最大化
三、公平与效率的共识基础
第二节 法经济学原理应用于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一、对主体的行为作出预测、解释和客观评价
二、以有效配置公益保护资源作为制度改革的目标
三、理性选择和优化制度规则及实施过程
第三节 法经济学原理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启示
一、相关的分析工具
二、对行政公益诉讼的启示
第二章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成本收益问题
一、诉前程序设置的法经济学意涵
二、诉前程序运行实践中的成本收益问题
第二节 复双重博弈结构机理下的公益保护效用最大化
一、诉前程序的复双重博弈结构机理
二、诉前程序如何最小化社会成本
三、如何使公益保护效用最大化
第三节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与生态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公益诉讼之间的关联
二、检察监督介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前磋商的可行性分析
三、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衔接方案
第三章 行政公益诉讼司法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公益诉讼程序类型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
一、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程序选择的法经济学分析
二、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
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行政公益诉讼的举证成本和预防激励
一、汉德法则与最优预防
二、当前检察机关的举证成本和反向预防激励
三、行政公益诉讼举证规则的改进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在行政公益诉讼判决执行中的运用
一、行政公益诉讼判决执行的现实困境
二、公共选择理论对集体决策规则的分析
三、一致同意规则在行政公益诉讼判决执行中的运用
第四章 行政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案件层报审批机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公益诉讼案件层报审批机制的变迁过程
二、检察一体原理下的检察指令
三、层报审批的成本收益分析
四、指向效益的审批机制改进
第二节 行政公益诉讼与行政检察的职能整合机制
一、行政公益诉讼与行政检察的关联关系
二、行政公益诉讼与行政检察的渐进性变迁
三、行政公益诉讼与行政检察职能的协同整合
第三节 行政公益诉讼和监察监督的职能衔接机制
一、行政公益诉讼和监察监督实际运行中的交叉
二、行政公益诉讼与监察监督的均衡需求
三、行政公益诉讼与监察监督的动态均衡
第五章 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改进路径
第一节 制度改进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之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经济分析方法与法经济学的共同点
二、追求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殊途同归
三、制度设计和运行过程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
第二节 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性制度之重构
一、行政公益诉讼主体之定位
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合作者
第三节 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权利义务之重构
一、检察机关职权职责的配置
二、行政机关职权职责的配置
三、法院职权职责的配置
四、社会公众权利义务的配置
第四节 公益诉讼地方立法之改进
一、公益诉讼单独统一立法属于次优选择
二、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出台的决定的规范作用发挥不足
三、公益诉讼地方立法的改进方向
第五节 行政公益诉讼案例指导之强化
一、案例指导路径的可行性
二、指导性案例要旨的提炼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