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到近期的八部中短篇小说,包括《女知青司季妹的故事》《天尽头》《硕士圈》《西藏舞蹈》《校园没有桃花源》《99大学笔记》和《方楼往事》等。
本书收录的作品有的讲述了一个女知情的情感经历;有的展现了发生在胶东某地两代人前仆后继的抗日故事;有的则呈现了一个报社记者的心路历程;还有一部分反映了大学生(研究生)和大学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日常,描述了这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喜怒哀乐、种种挫折困惑与理想追求,刻画了其家国情怀和发奋向上的精神风貌。
呈现在这里的文字,是 我早期的部分中短篇小说习 作。 更早的时候还在烟台山 下读师范,知道了校长萧平 是一个杰出的作家,还知道 了两个杰出的校友,一个是 张炜,另一个是矫健,他们 的个头相差无几,骨骼清奇 ,但矫健似乎喜欢戴一顶帽 子,微微笑着。斗转星移, 某日,我坐在矫健的右手边 向他敬酒,是啤酒。我说: “祝矫老师身体健康。”复敬 ,又说:“向矫老师致敬。” 其实我真正想表达的是向矫 老师学习,希望自己见贤思 齐,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 但如果我说了学习,容易令 人联想到“向……看齐”的引 申——这看似低调的字眼里 隐约包含着可能讨嫌的自信 ,很忤逆的,所以婉转用了 “致敬”二字。 “致敬”云云,寓意颇为 深刻。站在自己能够达到的 高度鸟瞰过往,仿佛流光闪 烁,感慨良多。作为一个从 20世纪80年代出发的文学“ 信徒”,漫长跋涉之初,每 每迷失于荆棘丛林,张皇失 措,有时谈不上创作,充其 量只是为写而写的东施效颦 。比如我1996年发表的短 篇小说《海事》,便是以某 个美国作家的叙事模式为范 本的照葫芦画瓢(本集未收 录)。发现此路不通,继而 陷于巨大的困惑,备受折磨 。这种折磨持续了一段时间 ,迫使我作了若干对文学本 质的思考,从此手脚并用, 行行复行行,即令求学路道 长且阻,教书紧张劳顿,也 不曾中止,像一个新手程序 员那样不停地写,又不停地 删除。那些被大量删除之后 侥幸留下来的记录,或逃往 各类大小报刊,或沉睡箱箧 ,偶尔白日曝晒,依然翻腾 着期冀、徘徊、忐忑、浪漫 幻觉、自我否定和血脉偾张 的斑斓映象。 其中“自我否定”始于何 时,记不清楚了,但“自我 否定之后的历程则可以拿这 本小说集来证明。集子里的 8篇小说都是曾在国内期刊 上公开发表出来的,而当年 发文的期刊,有的却已步入 历史(如《海峡》《新生界 》《大时代文学》)。将这 些小说文本结集出版,不仅 因为它们无一例外皆为我早 期读书和教书生涯的衍生品 ,属业余为之,虽难免稚嫩 、青涩,却值得纪念;还因 为对我而言,这几篇小说有 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我恰恰 是在写这些小说的过程中懂 得了何谓小说的-一世上本 无司季妹,我也未曾到过西 藏,迄今没有踏足与我大学 时代的课桌相距130公里的 成山崖(天尽头),然而我 却可以通过小说再三造访, 以至于耳熟能详,胸有成竹 。这正是小说境界的曼妙之 处, 谨以此向教授生涯揖别 ,向未来招手,向文学致敬 。
诸山,山东莱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和茶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宣教分会)理事,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浙江农林大学教授。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著述若干,出版长篇小说、杂文随笔集、科普专著及钢笔画册等多部作品。
女知青司季妹的故事
硕士圈
西藏舞蹈
校园没有桃花源
天尽头
新闻圈
99大学笔记
方楼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