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学(第2版)》由多年从事病理学教学和临床病理工作的专家、教授及资深教师编写而成。内容突出临床特色,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预后。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科特色、体现科技成就、反映研究成果,力求“新、特、深、精”的特点,编写原则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力求内容的先进性。
《临床病理学(第2版)》适用于临床阶段5年制、7年制的临床医学各专业及口腔、护理、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病理医师及进修医师的参考教材。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临床病理学》2004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学生、临床病理医师及病理专家的一致好评,2005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精品教材”,2008年经出版社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最后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教材的读者主要是已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5年制、7年制医学生。我们考虑到这部分学生已在基础阶段系统地学习了病理学基础理论,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本教材的临床特色。
为进一步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继续充分发挥各临床医院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对《临床病理学》进行了认真修订。修订内容突出下列特点:①编者在临床病理学教学实践中,考虑到教材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由原教材的8章增加到12章;②为了清楚地展现各种病变特点,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我们选取了清晰的、具有说服力的彩图188张,黑白图36张;③编写过程中注意突出学科特色、体现科技成就、反映研究成果,力求具有“新、特、深、精”的特点,本教材继续发挥各临床医院(参见编者名单和单位)的特色作用,使教材内容更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④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力求内容的先进性,各章节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进展,不仅能指导当前的临床学习,而且对今后的长期临床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教材还注意以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较为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把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进行有机地紧密结合,使病理学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在编写和修订过程中,邀请了病理学界的专家和教授审阅,他们对本教材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对各位专家、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的各位编者经过认真反复讨论,确定了教材大纲和各章节的编写内容,他们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病理学专业特长,对当代高等医学教育状况及改革趋势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们都肩负着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的重任,牺牲了休息时间按时完成了编写任务,在此对各位编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限于我们的认识和能力,编写临床病理学教材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尽了很大的努力,还会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在此恳切希望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目录
前言
第1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
第一节 心肌及心内膜基本病理变化 (1)
一、适应 (1)
二、变性 (1)
三、坏死 (2)
第三节 心内膜心肌活检 (3)
一、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应用和意义 (3)
二、心内膜心肌活检的适应证 (3)
三、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的疾病 (3)
四、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合并症和局限性 (4)
五、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标本制作 (4)
六、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观察的过程 (4)
第三节 心肌炎 (4)
一、病毒性心肌炎 (4)
二、细菌性心肌炎 (5)
三、真菌性心肌炎 (6)
四、寄生虫性心肌炎 (6)
五、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7)
六、原因不明的心肌炎 (7)
第四节 心肌病 (8)
一、心肌病的概念 (8)
二、心肌病分类的演变 (9)
三、原发性心肌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学变化 (11)
四、心肌病病理学检查与诊断注意事项 (16)
第五节 心脏移植病理 (17)
一、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检 (17)
二、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18)
三、移植心脏其他病理学变化 (27)
四、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的临床演变 (29)
第六节 心脏瓣膜疾病 (30)
一、瓣膜的检查方法 (30)
二、瓣膜的病理改变 (31)
三、人工瓣膜置换后的病理变化 (35)
四、二尖瓣脱垂 (39)
第七节 动脉瘤 (39)
一、结构分类 (39)
二、形态学类型 (40)
三、病因分类 (40)
第八节 纤维肌性结构不良 (41)
第九节 血管病变 (42)
一、主动脉炎 (42)
二、周围动脉炎 (44)
三、静脉硬化 (46)
四、静脉曲张 (46)
五、血栓性浅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46)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7)
第十节 心脏肿瘤 (47)
一、概况 (48)
二、良性原发性心脏肿瘤 (48)
三、恶性原发性心脏肿瘤 (54)
四、心脏转移性肿瘤 (56)
第2章 原腺疾病 (58)
第一节 膜腺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基本功能 (58)
一、外分泌部 (58)
二、内分泌部 (膜岛) (60)
三、膜岛-腺泡门脉系统 (61)
第二节 膜腺发育异常 (61)
第三节 膜岛的肥大与增生 (62)
第四节 膜腺炎 (62)
一、急性膜腺炎 (63)
二、慢性膜腺炎 (65)
第五节 膜腺癌 (6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66)
二、分型及病理变化 (66)
三、扩散转移 (67)
四、临床表现 (67)
第六节 糖尿病 (67)
一、糖尿病的分类 (68)
二、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68)
三、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69)
第七节 膜腺内分泌肿瘤 (71)
一、膜腺内分泌肿瘤的一般特征 (71)
二、膜岛细胞瘤的分类及病理变化 (71)
第3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75)
第一节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 (75)
一、B淋巴细胞分化过程及相关淋巴瘤 (78)
二、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及相关淋巴瘤 (79)
第二节 髓系肿瘤 (8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82)
二、急性髓性白血病 (83)
三、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84)
四、类白血病反应 (85)
第三节 淋巴瘤 (86)
一、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 (86)
二、非霍奇金NKlT细胞淋巴瘤 (90)
三、霍奇金淋巴瘤 (92)
四、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 (104)
第四节 组织细胞肿瘤 (105)
一、组织细胞肉瘤 (105)
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肿瘤 (106)
第4章 子宫内膜及乳腺疾病 (108)
第一节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学 (108)
一、子宫内膜组织结构 (108)
二、子宫内膜的生理变化 (108)
三、卵巢的生殖内分泌变化 (110)
第二节 卵巢功能紊乱引起内膜的病理改变 (110)
一、内膜形态变化 (111)
二、应用内膜活检诊断卵巢功能失调的注意事项 (113)
第三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13)
一、子富腺肌病 (113)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113)
第四节 子宫上皮性肿瘤及相关病变 (114)
一、子宫内膜息肉 (114)
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114)
三、子宫内膜癌 (115)
第五节 乳腺疾病 (117)
一、乳腺疾病的分类 (117)
二、乳腺增生性疾病 (118)
三、乳腺瘤样病变 (119)
四、乳腺良性肿瘤 (120)
第六节 乳腺癌 (122)
一、概述 (122)
二、乳腺癌病理学分类 (124)
三、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128)
四、乳腺癌与激素受体及相关基因 (128)
第5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一、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30)
二、常见内分泌疾病的类型及特点 (130)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130)
一、甲状腺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其功能 (130)
二、甲状腺炎 (134)
三、甲状腺肿 (136)
四、甲状腺肿瘤 (137)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 (140)
一、肾上腺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其功能 (140)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40)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141)
四、肾上腺肿瘤 (141)
第四节 垂体疾病 (144)
一、垂体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其功能 (144)
二、下丘脑-垂体后叶疾病 (146)
三、垂体前叶功能亢进与低下 (146)
四、垂体肿瘤 (147)
第五节 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148)
一、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细胞的分布和形态 (149)
二、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 (149)
第6章 神经系统疾病 (151)
第一节 先天性发育畸形 (151)
一、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脑发育 (151)
二、神经管闭合障碍的畸形 (151)
三、脑发育不全畸形 (152)
四、神经元迁移障碍 (152)
五、Arnold-Chiari畸形 (152)
第二节 脑血管病 (152)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152)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153)
第三节 颅脑外伤 (155)
一、脑震荡 (155)
二、脑挫裂伤、冲击伤和对冲伤 (155)
三、脑干损伤 (156)
四、弥漫性轴索损伤 (156)
五、颅骨骨折 (156)
六、颅内出血和血肿 (156)
七、颅脑损伤的迟发性病变和合并症 (157)
第四节 脱髓黯病 (157)
一、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157)
二、多发性硬化 (157)
三、视神经脊髓炎 (158)
四、髓黯形成障碍的髓鞠病 (158)
第五节 变性和代谢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 (159)
一、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叶萎缩 (159)
二、帕金森病和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159)
三、肌萎缩侧索硬化和其他运动神经元疾病 (160)
四、多系统萎缩和脊髓小脑变性 (160)
五、肝豆状核变性 (161)
六、线粒体脑肌病 (161)
七、神经节苷脂代谢病和季占多糖储积病 (162)
八、营养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162)
第六节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62)
一、细菌性感染 (163)
二、真菌性感染 (164)
三、寄生虫感染 (164)
四、病毒感染 (165)
第七节 神经系统肿瘤 (166)
一、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167)
二、星形细胞肿瘤 (167)
三、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169)
四、脑膜肿瘤 (脑膜瘤) (169)
五、转移性肿瘤 (170)
第八节 常见难治性癫痛 (170)
一、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171)
二、海马硬化 (171)
三、Rasmussen综合征 (172)
第九节 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和脑痛 (172)
一、脑水肿 (172)
二、脑积水 (172)
三、颅内压增高 (173)
四、脑茄 (173)
第十节 周围神经疾病 (174)
一、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74)
二、麻风性神经病 (174)
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174)
四、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175)
五、周围神经肿瘤 (175)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 (177)
第一节 概述 (177)
一、消化系统解剖、组织功能特点 (177)
二、胃肠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77)
三、影像及胃肠道内镜在胃肠病学的应用 (178)
第二节 食管和胃疾病 (178)
一、反流性食管炎 (178)
二、胃炎 (178)
三、胃息肉和胃上皮非典型增生 (179)
四、胃癌 (180)
五、胃淋巴瘤 (181)
六、胃肠间质瘤 (182)
七、神经内分泌性肿瘤 (183)
八、其他恶性肿瘤 (184)
第三节 小肠和大肠疾病 (184)
一、炎症性肠病 (184)
二、缺血性肠病 (186)
三、肠息肉和腺瘤 (186)
四、上皮性肿瘤 (188)
第四节 肝脏疾病 (188)
一、肝脏正常解剖学、组织学及功能 (188)
二、活检和肝病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190)
三、病毒性肝炎 (191)
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194)
五、脂肪变性及脂性肝炎 (195)
六、药物性及毒性肝损伤 (197)
七、肝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200)
八、娃振与肝病 (204)
九、胆汁淤积及胆道病变 (205)
十、自身免疫性肝炎 (206)
十一、肝细胞瘤样病变及肿瘤 (207)
十二、肝移植病理 (209)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212)
第一节 支气管和肺的发育异常 (212)
第二节 支气管和肺炎症性疾病 (212)
一、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症 (212)
二、肺炎 (213)
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20)
第三节 弥漫性肺泡损伤 (221)
第四节 Goodpasture综合征 (223)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23)
一、支气管扩张症 (223)
二、慢性支气管炎 (224)
三、肺气肿 (225)
四、支气管哮喘 (226)
第六节 尘肺 (227)
一、砂肺 (227)
二、煤工尘肺 (228)
三、石棉相关疾病 (228)
四、镀肺 (228)
第七节 间质性肺疾病 (229)
一、过敏性肺炎 (229)
二、结节 病 (229)
三、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229)
四、阻塞性细支气管机化性肺炎 (230)
第八节 肺动脉高压 (230)
第九节 肺癌 (231)
一、鳞状细胞癌 (231)
二、腺癌 (232)
三、细支气管肺泡癌 (232)
四、小细胞癌 (232)
五、类癌 (233)
六、转移性肿瘤 (233)
第十节 胸膜疾病 (233)
一、气胸 (233)
二、胸水 (234)
三、间皮瘤 (234)
第十一节 肺移植 (234)
一、移植肺病理组织学变化 (234)
二、移植肺排斥反应诊断与分级标准中的注意事项 (234)
三、移植肺感染的病理学变化 (235)
四、移植肺淋巴组织异常增生 (236)
五、移植肺原发病复发 (236)
六、移植肺活检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诊断 (236)
第9章 口腔额面部疾病 (237)
第一节 踊 (237)
一、踊的临床与病理 (237)
二、踊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41)
第二节 牙髓病 (243)
一、牙髓炎 (243)
二、牙髓变性和坏死 (245)
三、牙体吸收 (246)
第三节 根尖周炎 (247)
一、急性根尖周炎 (247)
二、慢性根尖周炎 (248)
第四节 口腔站膜病 (249)
一、自斑 (249)
二、扁平苔薛 (250)
三、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250)
四、天痛疮 (251)
五、良性勃膜类天瘤 (251)
六、复发性阿弗他溃殇 (252)
第五节 口腔颁面部囊肿 (252)
一、牙源性囊肿 (253)
二、非牙源性囊肿 (254)
三、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255)
第六节 牙源性肿瘤 (256)
一、良性牙源性肿瘤 (257)
二、恶性牙源性肿瘤 (261)
第七节 涎腺上皮性肿瘤 (262)
一、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 (263)
二、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 (266)
第10章 耳鼻咽喉疾病 (270)
第一节 耳鼻咽喉的解剖学和组织学概要 (270)
一、鼻腔鼻窦及咽喉部 (270)
二、耳部 (272)
三、颠骨 (273)
第二节 鼻腔及鼻窦疾病 (274)
一、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274)
二、被覆上皮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275)
三、腺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78)
四、异位肿瘤及瘤样病变 (278)
五、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279)
六、生殖细胞肿瘤 (281)
七、其他部位浸润及转移性肿瘤 (281)
第三节 咽 (281)
一、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281)
二、被覆上皮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282)
三、软组织肿瘤 (283)
第四节 喉 (284)
一、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284)
二、被覆土皮的肿瘤及瘤样病变 (285)
三、涎腺型肿瘤 (288)
四、神经内分泌肿瘤 (288)
五、软组织肿瘤 (288)
六、转移性肿瘤 (289)
第五节 耳 (289)
一、发育异常(先天性畸形) (289)
二、炎症性疾病 (290)
三、特征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90)
第六节 头颈部骨及软骨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 (291)
一、骨组织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91)
二、骨组织恶性肿瘤(骨肉瘤) (292)
三、软骨组织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293)
四、软骨组织恶性肿瘤(软骨肉瘤) (293)
五、脊索瘤 (294)
第七节 头颈部特殊感染症 (294)
一、真菌病 (294)
二、鼻硬结症 (296)
三、梅毒 (296)
四、结核病 (296)
五、麻风 (296)
第八节 头颈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296)
一、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296)
二、恶性肿瘤 (297)
三、头颈部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298)
四、其他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299)
第九节 系统性疾病在头颈部的表现 (300)
一、Wegener肉芽肿病 (300)
二、嗜酸性血管中心性纤维化 (300)
三、淀粉样变性 (300)
四、痛风 (301)
五、结节病 (301)
第十节 眼眶内相关疾病 (301)
一、眼眶内相关疾病分类 (301)
二、眼眶内常见疾病 (302)
第11章 临床病理检查诊断的基本知识 (304)
第一节 病理检查诊断在医疗中的应用 (304)
一、病理检查诊断的具体应用 (304)
二、病理检查诊断工作的特点 (305)
三、病理学科在医院运行中的作用、地位 (306)
第二节 病理检查标本的获取方法 (306)
一、切除活检 (306)
二、切取活检 (306)
三、钳取活检 (307)
四、针吸活检 (307)
五、痰液及胸水、腹水检查 (307)
六、术中冷冻切片 (307)
七、标本印片或涂片 (308)
八、尸体解剖 (308)
第三节 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308)
第四节 标本取材的方法、原则及注意事项 (309)
第五节 肿瘤病理诊断举例 (309)
一、良性及恶性肿瘤肉眼检查一般特点 (310)
二、镜下观察、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310)
三、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310)
四、肿瘤预后相关标记物的检测 (312)
五、肿瘤预后相关因素的检查告知 (312)
六、肿瘤病理诊断中的难点及处理原则 (314)
七、完整病理报告的书写 (314)
第六节 病理诊断报告表述的基本类型 (315)
第七节 病理诊断对患者的影响及误诊、漏诊的后果 (315)
第八节 病理诊断对医疗实践的指导作用 (315)
第九节 我国医院病理学科的现状与未来 (316)
一、当前病理诊断工作遇到的困难 (316)
二、造成医院病理学科现状的原因分析 (318)
三、解决病理诊断工作困难局面的对策 (318)
四、学习、贯彻和落实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318)
五、我国医院病理学科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方向 (320)
第12章 病理技术 (321)
第一节 病理尸体剖检 (321)
一、病理尸体剖检的意义和作用 (321)
二、病理尸体剖检的基本条件及程序 (321)
第二节 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322)
一、取材与固定方法 (322)
二、大体标本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323)
第三节 组织病理学制片技术 (324)
一、组织块处理 (324)
二、组织切片 (326)
第四节 组织病理学常规染色技术一一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27)
一、苏木素-伊红(HE)染色的基本原理 (327)
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 (327)
第五节 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 (328)
一、固有结缔组织染色 (328)
二、脂类物质染色 (329)
三、肌组织染色 (329)
四、糖类物质染色 (329)
第六节 细胞病理学技术 (330)
第七节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技术 (331)
第八节 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331)
一、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理 (331)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主要步骤与常用标记物 (331)
三、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332)
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332)
五、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333)
第九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333)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 (334)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 (334)
第十节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技术 (334)
第十一节 生物芯片技术 (334)
一、基因芯片 (334)
二、蛋白质芯片 (335)
三、组织芯片 (335)
第十二节 显微切割技术 (335)
一、显微切割的方法 (335)
二、显微切割的应用 (336)
第十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336)
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基本原理 (336)
二、聚合酶链反应相关技术及应用 (336)
第十四节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337)
一、荧光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337)
二、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的探针 (337)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系列 (337)
第十五节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339)
第十六节 流式细胞术 (339)
第十七节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技术 (340)
第十八节 形态测量与图像分析术 (340)
一、目镜测微器定量分析 (340)
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340)
第十九节 远程病理技术 (340)
彩图
(二)空泡样变性。 空泡样变性(vacuolar degeneration),亦称水泡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可见于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中毒等多种病理情况下。光镜下,初期受累的肌纤维肿胀,体积增大,胞质基质内水分增多,胞质透明,淡染后肌纤维胞质内出现空泡。电镜下,空泡多数是高度肿胀囊泡化的线粒体和不规则扩张的肌质网。
(三)脂肪变性
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肪颗粒,而由于脂肪代谢发生障碍,这些细胞内出现脂滴或原本正常数目的脂滴显著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可见于急性感染、中毒、缺氧等情况。光镜下,石蜡切片中呈空泡状,肌原纤维内呈大小不等的空泡串珠状排列,横切面上肌纤维呈筛状,锇酸染色脂滴呈黑色,苏丹Ⅲ染色呈橘红色。电镜下,脂滴变大,有膜包绕的脂质小体。心肌发生脂肪变性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观察表现为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发生脂肪变性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存在,形成虎斑样花纹,称为“虎斑心”。
(四)嗜碱性变 嗜碱性变(basophiIic degeneration),亦称黏液样变性(mLlcoid degeneIation),为心肌细胞一种常见的非特异性改变。可见于高龄正常人,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病态情况。此病变一般不引起心功能障碍。光镜下,初期核周出现嗜碱性物质,逐渐扩展到整个细胞,组织化学染色PAS阳性,呈桃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