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栻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唯一的诗作入选全国性诗集的青海籍诗人。吴栻在世时,其诗赋就得到世人的广泛赞誉,现在大家熟知的《青海骏马行》《碾伯八景诗》就出自吴栻之手。
陈良煜教授在《吴敬亭诗文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详细的校勘、补正,为清眉目,将诗、文,依文体的不同,分为诗歌、辞赋、序、论辩、杂记等部分,对其进行了深入发掘,通过题解、翻译、注释,给阅读、了解吴栻诗文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吴栻(1740—1803年)
,字敬亭,号对山、怡云道
人、洗心道人,青海省海东
市乐都区碾伯镇人。据《西
宁府新志》,其父吴遵文为
康熙二十三年拔贡,在平番
(今甘肃永登)任司训(主
管文教)七年。吴栻十三岁
丧父,十五岁(清乾隆二十
年,1755年)补博士弟子
员,二十五岁(乾隆三十年
1765年)选拔为贡生,三
十七岁(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赴长安考取举人
,第二年(1778年)赴京
考取进士不第。吴栻毕生奔
走于河湟流域和河西走廊,
教过书,做过幕宾,身世坎
坷。嘉庆八年(1803年)
病逝于家中,享年64岁。
吴栻留给我们的文化遗
产是多方面的,他存世的诗
有近260首,赋14篇,序37
篇,另有杂记、论辩等40余
篇,修身养性心得笔记20余
篇。内容丰沛、数量巨大,
在历代河湟文人中独占鳌头
。
吴栻创作中最突出的是
他的诗歌。
吴栻的排律诗,不论数
量还是质量,不仅在河湟,
在整个明清历史上,也比较
少见。唐以增在《怡云庵排
律诗序》中说:“(作者)
胸有慧珠,腹便书笥,故能
丽不伤雅,灵不涉浮。庾信
老成,公孙浑脱,格律精而
源流正,洵可排体之金针,
试帖之津迷也。”(作者心
灵聪慧,肚子就是个书箱,
因此诗作艳丽而不失文雅,
灵巧而不浮夸。有庾信的成
熟老辣,笔意纵横驰骋;有
公孙大娘舞剑一样的浑然天
成,无人工痕迹,格律精准
,源流正派。的确可以做格
律诗的典范,试帖诗的榜样
)。唐以增,浙江湖州归安
县人,乾隆丁酉举人,乾隆
五十六年任碾伯县令。这是
唐以增以年弟身份写给吴栻
《怡云庵排律诗稿》的序。
唐以增评论吴栻的排律诗,
其视野当然不仅仅针对河湟
。放眼明清诗界,诗人诗作
虽多,但专以试帖为目标,
从各个角度多方面创作出如
此巨量而优秀的排律诗的,
的确少见,在排律诗、试帖
诗上吴栻独占鳌头。说吴栻
是明清排律诗、试帖诗的巨
匠也不为过。唐氏认为吴栻
的排律诗、试帖诗可作为“
排体之金针,试帖之津迷”
就是在这种意义上说的。在
当时几乎是全国最偏僻、文
化极落后的的青海,出现了
读书人模仿学习排律的榜样
,考取功名必学的要津,这
不仅是当时的奇葩,也是河
湟人的骄傲。在青海的文化
历史长河中,吴栻是一座丰
碑。
民国初年碾伯县文庙奉
祀官拔贡谢善述在《上碾伯
县长孔禀》中说:吴栻使“
老宿倾襟,侪流避席;士衡
赋出,君苗砚焚;希逸文传
,阳源笔搁。一时才隽,推
故绅为巨擘焉”。(吴栻使
年老资深的人推诚相待,同
辈谦恭避让,诗作似西晋的
潘岳陆机,藻绘排偶气势磅
礴,似滔滔之江,如汹涌之
海,文人见其诗,把自己的
诗作连同砚台都砸毁,不再
著述;像南北朝时谢庄写出
《鹦鹉赋》,袁淑就自惭形
秽,把自己的《鹦鹉赋》收
藏起来,不再拿出给人看一
样。当时的才俊,都推许吴
栻为诗赋的杰出人物。)认
为其成就如建安七子和明末
的云间七子一样。开风气之
先,和诗坛巨人不相上下。
吴栻也是古代文学史上
唯一的诗作入选全国性诗集
的青海籍诗人(见徐世昌主
编的清诗全集《晚晴簃诗汇
》第100卷),吴栻在世时
,其诗赋就得到世人的广泛
赞誉与传播。
当时著名的甘肃诗人吴
镇评价他的诗:“固皆边塞
之真诗,其骨力清刚,而感
激豪宕也固宜”,“非徒湟中
之诗也”。(本来都是边塞
的真诗,诗刚劲有力,有气
势和魄力,感情豪放,其诗
不仅仅属于湟中。)
清末河湟著名诗人张思
宪在《读碾伯吴敬亭先生岁
吟录》中说:“久慕先生学
,焚香读妙词。开函如对话
,落笔想拈须。手到春生候
,清风犹拂拂。”(长久以
来羡慕先生的学问,净手焚
香后阅读先生你精妙的诗作
。打开书函如同两人在促膝
对话,落笔时就想起你的豁
达自信的情怀。手到书边如
春风拂面。)
吴栻的诗赋,文风清拔
,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
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
之弊,善于刻画周围景物,
写景细致人微,虽辞藻华美
,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
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有怀才不遇的牢骚,也有寒
士的雄心和骨气,表现出诗
人的磊落胸襟和赤子之心。
通过对吴栻诗赋的诵读
,我们对当时,尤其是河湟
的社会生活、人文环境、自
然地理等的了解会更进一步
。
吴栻同时也是一个学者
,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
功底深厚,如他的《鸟鼠同
穴考》《儒林称子说》《论
语旧注疏纰缪辨》等文,立
论平稳、资料翔实、分析透
彻,其考证、训诂的水平直
逼当时中原大家,也为历代
河湟文人所仅见。
家谱及其序言,为研究
当时的社会、历史问题展示
了丰富的内容和可靠的史料
,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
文献价值。吴栻的《家谱自
序》《旱庄王氏家谱序》《
傅氏家谱序》等都从不同角
度反映了河湟当时的社会风
尚,为我们认识河湟汉族的
来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吴栻诗作在中举后就已
流传(如《碾伯八景诗》等
),《岁吟录》在吴栻在世
时也以刻本或抄本的形式流
行,晚清时《岁吟录》刻本
流行(见张思宪《读碾伯吴
陈良煜,男,汉族,生于1950年,青海乐都人。北京大学毕业,复旦大学访问学者,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汉语教研室主任。中国训话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修辞学会会员,青海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青海方言与河湟文化》《训话学新探》《汉语音韵实用研究》《(曾国藩家书)译注》《(智囊)译注》等著作五部,合编(均为副主编《古代诗文译释》《古代汉语辅导与练习》《古代汉语》《古汉语标准化试题库》等教材七部,在《古汉语研究》《修辞学习》等刊物发表论文近三十篇。2017-2018年参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的修订工作。专著《训话学新探》获2003年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诗
《岁吟录》(遗存)
南楼远景
长桥夜月
南山积雪
莲台夕照
冰沟奇峰
红崖飞峙
东溪春色
三川杏雨
宿三桥吊淮阴侯
咸阳怀古
中秋夜独酌
游郭处士庄
梦游西湖
青海骏马行
游山
梦中赠亡友周琢如明经并序
《病吟录》
梦中诗并序
梦赠福益斋远游并序
思观山中
重到巴燕戎
门前质解失火延烧屋舍
敝庐免灾聊为整葺
检书偶吟并序
门巷被焚掠惊悸成疾慨然有作
无衣
病起
自悔
闲居贫活计
仿白香山体拈十二韵
病后
自笑
坐夜
人间世
雪狮
失猫诗
老牛耕地图
老牛驾车图
老牛舐犊图
……
二、赋
三、序跋
四、论辩
五、杂记
六、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