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与应用
《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与应用》以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背景,介绍了矿隧高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集成平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具体内容包括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理论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产业应用,形成实现高危工程项目施工和运维一体化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体系,在露天采石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边坡等工程项目的应用实例。
《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与应用》可供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建筑、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领域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施工运维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供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工程、采矿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相关专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案三制”基本框架要求,我国在全域范围开展了一系列的基于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平战结合”和“属地管理+垂直管理”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目前,防灾减灾和防止重特大突发事故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及地方应急管理体系机构已经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专责统管,且更加注重事前准备和预控,而事故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和应急预案管理在事故防控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划文件,把“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强化信息支撑保障”“进行安全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提升重大工程”作为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期间的重点规划和建设内容。2019年科技部再次发布了“重大自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申报指南”,推动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等信息技术研究和推广有序进行。2020年,应急管理部印发《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布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线通信、虚拟现实等方面重点实验室,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应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型创新。
从时间维和事件维视角分析,突发事故灾害应急管理分为早期应急准备与预案建立,事发前预案管理与常态化风险监测预警,事中应急联动、风险监测预警与减灾控制,事后恢复重建、完善常态化的应急管理的技术手段、制度、机制,重回应急准备状态几部分,这些内容构成一个时空融合的全周期、闭环风险监测预控体系。2005年至今,作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与本书研究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技项目,立足结合煤矿安全监测预控技术及工程应用场景,将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结合,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工程及其地下工程等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关键技术攻关;2019年作者入职昆明理工大学以来,带领课题组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应用到智慧矿山、智慧隧道、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管理等行业领域的科研教学中,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在四川都四轨道交通映秀一号隧道项目瓦斯监控设备及防爆车辆改装、山西黎霍高速问腰隧道、重庆渝湘复线永兴隧道、重庆巫建高速官田隧道、重庆白市驿隧道、重庆新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云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云南省福宜高速公路(昆明段)和三清高速公路等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牵头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项目合作单位为重庆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中建铁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昆明睿思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卫士盾科技有限公司等),并以此科研实践工作为基础,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大量同类论文、专著、标准及教材的最新理论成果,针对矿山、隧道、地下工程、交通等行业领域综合安全管理特点,从事件维度、行业维度、管理维度、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维度、工程技术维度五个维度,采用“平时”风险监测预警预防和“战时”应急救援指挥的“平战结合”工作机制,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据自主设计的区域矿隧事故风险数字预案的Ⅰ~Ⅳ级逐级响应机制,实现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企业(集团)多层级区域一体化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本书第1~5章主要介绍理论技术,包括一系列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理论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第6~14章介绍工程应用,包括科研成果在煤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工程应用案例,以及在露天采石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边坡等工程项目的应用。本书由昆明理工大学郑万波副研究员担任主编,负责统稿并主持编写了第1~5章、第7~14章;重庆大学吴燕清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李金海教授参与编写本书组织框架和第2章、第10~ 12章,重庆大学夏云霓教授、郭坤银副教授参与编写计算机相关内容框架和第3~5章,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赖祥威、李旭、史耀轩、杨凯瑞参与编写第3~5章、第9章,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崔俊飞研究员主持编写第6章,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薛海磊工程师、杨扬工程师、杨黎明助理工程师参与编写第7章、第8章、第11章,云南卫士盾科技有限公司冉啟华工程师、吴何碧助理工程师、陈方源技术员、吴憾技术员参与编写第7~14章,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蒋昌利高级工程师、曹继翔工程师、张凌寒工程师、冯向涛工程师、周向东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9章,中建铁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万超高级工程师、郭新庆高级工程师、王雨晴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0章,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钟传江高级工程师、王玉峰高级工程师、赵涛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2章,昆明理工大学陈安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2章、第14章,昆明睿思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庄思福工程师、青岛理工大学梁庆华教授参与编写第14章: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常昊、陈慧敏、董银环,以及本科生王迅、暴宇航、唐孝明、车群、彭娜娜、陈海娟、段界越、蔡永俊参与本书整理校稿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刘文奇教授、杨溢教授、杨志全教授、王光进教授、吴刘仓教授、杨波博士、张永文博士、许晏博士、李申博士和重庆大学的许洋铖副教授在百忙之中对本书样稿进行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及教材,在此深表感谢。机制,重回应急准备状态几部分,这些内容构成一个时空融合的全周期、闭环风险监测预控体系。2005年至今,作者所在课题组承担了与本书研究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技项目,立足结合煤矿安全监测预控技术及工程应用场景,将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结合,开展煤矿、非煤矿山、隧道工程及其地下工程等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关键技术攻关;2019年作者入职昆明理工大学以来,带领课题组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学科知识应用到智慧矿山、智慧隧道、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管理等行业领域的科研教学中,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深度交叉融合。在四川都四轨道交通映秀一号隧道项目瓦斯监控设备及防爆车辆改装、山西黎霍高速问腰隧道、重庆渝湘复线永兴隧道、重庆巫建高速官田隧道、重庆白市驿隧道、重庆新渝万高铁平顶丘隧道、云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云南省福宜高速公路(昆明段)和三清高速公路等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牵头单位为昆明理工大学,项目合作单位为重庆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中建铁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昆明睿思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卫士盾科技有限公司等),并以此科研实践工作为基础,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大量同类论文、专著、标准及教材的最新理论成果,针对矿山、隧道、地下工程、交通等行业领域综合安全管理特点,从事件维度、行业维度、管理维度、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维度、工程技术维度五个维度,采用“平时”风险监测预警预防和“战时”应急救援指挥的“平战结合”工作机制,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据自主设计的区域矿隧事故风险数字预案的Ⅰ~Ⅳ级逐级响应机制,实现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企业(集团)多层级区域一体化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本书第1~5章主要介绍理论技术,包括一系列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理论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第6~14章介绍工程应用,包括科研成果在煤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工程应用案例,以及在露天采石场、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边坡等工程项目的应用。本书由昆明理工大学郑万波副研究员担任主编,负责统稿并主持编写了第1~5章、第7~14章;重庆大学吴燕清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李金海教授参与编写本书组织框架和第2章、第10~12章,重庆大学夏云霓教授、郭坤银副教授参与编写计算机相关内容框架和第3~5章,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赖祥威、李旭、史耀轩、杨凯瑞参与编写第3~5章、第9章,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崔俊飞研究员主持编写第6章,中建铁投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薛海磊工程师、杨扬工程师、杨黎明助理工程师参与编写第7章、第8章、第11章,云南卫士盾科技有限公司冉啟华工程师、吴何碧助理工程师、陈方源技术员、吴憾技术员参与编写第7~14章,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蒋昌利高级工程师、曹继翔工程师、张凌寒工程师、冯向涛工程师、周向东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9章,中建铁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万超高级工程师、郭新庆高级工程师、王雨晴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0章,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钟传江高级工程师、王玉峰高级工程师、赵涛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2章,昆明理工大学陈安高级工程师参与编写第12章、第14章,昆明睿思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庄思福工程师、青岛理工大学梁庆华教授参与编写第14章: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常昊、陈慧敏、董银环,以及本科生王迅、暴宇航、唐孝明、车群、彭娜娜、陈海娟、段界越、蔡永俊参与本书整理校稿工作。昆明理工大学刘文奇教授、杨溢教授、杨志全教授、王光进教授、吴刘仓教授、杨波博士、张永文博士、许晏博士、李申博士和重庆大学的许洋铖副教授在百忙之中对本书样稿进行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使本书增色不少。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及教材,在此深表感谢。
目录1绪论11.1背景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11.1.1背景意义11.1.2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31.2智慧矿隧安全风险预控技术平台关键技术251.3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技术效益分析261.4本书内容架构28参考文献292矿隧事故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体系技术422.1突发事故风险监测预警技术发展现状422.1.1国内外突发事故风险预警与应急联动发展历程422.1.2我国突发事故风险与应急联动体系架构452.2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关键技术502.2.1智能传感器技术512.2.2移动通信技术522.2.3数据加密与认证技术522.2.4空间信息技术552.2.5物联网技术582.2.6云计算技术592.2.7大数据及挖掘分析技术622.2.8人工智能技术642.3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与评估642.3.1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控与评估642.3.2隧道安全风险监测预控与评估672.4智慧矿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监测预控平台集成设计702.4.1智慧矿隧安全风险监测预控平台系统集成702.4.2设计依据标准702.4.3总体设计原则712.4.4硬件设计原则722.4.5软件设计原则722.4.6系统测试732.4.7系统维护732.5煤矿安全监测预控的预测算法732.5.1基于灰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时间序列预测752.5.2预测算法设计流程与评价分析752.5.3煤矿瓦斯浓度预测仿真实验782.6隧道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的预测算法812.6.1智慧隧道项目概述812.6.2隧道监控量测目的822.6.3隧道安全风险监测预控需求分析822.6.4隧道瓦斯浓度预测仿真实验832.7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瓦斯浓度预测方法862.7.1算法设计流程与评价指标862.7.2瓦斯浓度预测仿真实验882.7.3结论942.8本章小结94参考文献943煤矿采掘面瓦斯浓度海量数据预测技术1073.1煤矿瓦斯浓度海量数据预测技术背景与意义1083.2煤矿瓦斯浓度海量数据预测技术基础理论1093.2.1煤矿瓦斯监控系统传感器布置和数据采集1093.2.2煤矿瓦斯预测指标的确定和数据分析1103.2.3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数据预处理1113.2.4瓦斯浓度时间序列的传统灰色预测模型1123.2.5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1133.2.6小结1143.3煤矿采掘面瓦斯浓度序列改进灰色预测模型1143.3.1改进后的幂指数型灰色预测模型1143.3.2实验数据1163.3.3小结1193.4基于AdamGRU的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序列预测1193.4.1小波降噪1193.4.2门控循环单元1203.4.3优化器的选择1213.4.4Dropout方法1233.4.5算法结构设计1233.4.6实验结果与分析1253.4.7小结1313.5本章小结131参考文献1324煤矿采掘面瓦斯浓度时间序列预测技术1354.1煤矿采掘面瓦斯浓度时间序列预测技术背景与意义1354.2时间序列技术1364.2.1时间序列简介1364.2.2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1364.2.3煤矿瓦斯浓度时间序列数据采集1374.3基于回归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1394.3.1回归分析1394.3.2ARMA模型及其衍生模型1414.3.3基于ARMA模型预测1434.4基于神经网络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1464.4.1深度学习1464.4.2基于梯度的优化1464.4.3神经网络中的层1474.4.4激活函数1494.4.5损失函数与优化器1504.4.6Dropout方法1504.4.7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及误差分析1504.4.8基于CNNGRU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1524.5优化方法1654.5.1多目标优化算法1654.5.2Attention机制优化算法1674.5.3多元融合优化1704.6本章小结173参考文献1735煤矿采掘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与方法1765.1煤矿采掘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背景与意义1765.1.1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现状1765.1.2群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现状1795.1.3煤矿安全技术1795.1.4关键技术问题与技术路线1795.2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指标确定1825.2.1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分析1825.2.2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非线性特征分析1845.2.3瓦斯涌出量预测指标确定1865.2.4小结1875.3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数据预处理1875.3.1瓦斯多参数时间序列预处理1885.3.2缺失值与异常值处理1885.3.3核主成分分析1895.3.4小结 1905.4孔雀优化算法瓦斯涌出量预测分析1915.4.1基于KALMAN滤波的减秩二乘估计1915.4.2POALSTM煤层瓦斯预测算法1935.4.3长短期记忆算法及其原理1955.4.4基于POALSTM预测方法1965.4.5实验对比与仿真分析1975.4.6小结1995.5麻雀搜索算法瓦斯涌出量预测分析2005.5.1基础理论2005.5.2CISSAELM预测模型建立2015.5.3模型预测结果2055.5.4小结2105.6本章小结210参考文献2116煤矿瓦斯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集成与应用2156.1煤矿瓦斯安全风险预控信息平台工况与风险分析2156.1.1矿井通风及瓦斯2156.1.2煤层自燃、煤尘爆炸危险性2166.2瓦斯基础参数与瓦斯赋存规律2166.2.1吸附常数测定2166.2.2煤的孔隙率测定2176.2.3煤的工业分析2186.2.4瓦斯放散初速度测定2196.2.5镜质体反射率测定2196.2.6瓦斯含量测定2206.2.7瓦斯赋存规律2216.3矿井概况与系统平台设计需求2246.3.1系统设计目标和内容2256.3.2系统技术路线2266.4瓦斯涌出预警技术2276.4.1瓦斯涌出特征2276.4.2瓦斯涌出影响因素2276.4.3瓦斯涌出特征与突出危险性关系2326.4.4瓦斯涌出指标确定2366.5瓦斯监测预警信息化硬件系统建设2396.5.1瓦斯监测预警服务器2396.5.2瓦斯监测预警客户端2406.5.3新型WTC和瓦斯参数采集仪2406.5.4无线基站2416.5.5随钻轨迹测量系统2426.5.6瓦斯涌出异常分析仪2456.5.7网络平台搭建2476.6瓦斯事故灾害防控智能管理平台建设2476.6.1多级瓦斯地质分析系统2476.6.2瓦斯防治动态管理与分析系统2506.6.3瓦斯涌出动态分析预警系统2536.6.4瓦斯抽采钻孔管理系统2566.6.5瓦斯抽采信息管理平台2636.6.6吉林某煤矿瓦斯事故灾害防控管理平台2666.6.7安全监控系统综合平台2676.6.8短信发布平台2696.7运行情况与功能效果分析2696.7.1系统稳定性分析2696.7.2运行效果分析2706.8本章小结2817瓦斯隧道综合安全风险监测预控系统集成设计2837.1瓦斯隧道综合安全监测预控信息系统需求2837.1.1各子系统功能要求2867.1.2大屏幕显示系统2877.1.3人员定位系统2897.1.4瓦斯监测系统2927.1.5数字工业电视系统2947.1.6数字广播系统2957.2云服务器端和计算机端人机界面开发2967.3手机终端APP软件开发2997.4施工项目管理系统3077.4.1视频共享系统3077.4.2视频终端综合管理3077.4.3视频GIS地图管理3087.4.4图像报警处理模块3087.4.5道路管理系统3087.4.6道路基础信息管理3097.4.7道路GIS地图管理3097.4.8道路维修管理3097.4.9GPS车辆定位共享系统3107.5本章小结3128瓦斯隧道瓦斯检测与监测专项技术应用3138.1瓦斯隧道工况与风险分析3138.1.1工程地质情况3138.1.2该地区有毒有害气体分布情况3148.1.3瓦斯工区等级划分及确定方法3148.2瓦斯隧道瓦斯检测与监测专项技术编制依据3158.3瓦斯隧道瓦斯监测与检测方案3158.3.1瓦斯隧道瓦斯监测与检测3158.3.2瓦斯隧道瓦斯检测安全技术措施3208.3.3瓦斯隧道防爆措施3218.3.4瓦斯隧道瓦斯超限安全措施3238.3.5瓦斯隧道瓦斯监控组织机构3258.3.6瓦斯隧道瓦斯爆炸、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58.4瓦斯隧道瓦斯监控安全责任制3328.4.1瓦斯隧道瓦斯检测各级责任制3328.4.2瓦斯隧道瓦斯检查制度3348.4.3瓦斯隧道瓦斯巡回检查和请示报告制度3348.4.4瓦斯隧道排放瓦斯管理制度3358.4.5瓦斯隧道安全监控管理制度3358.4.6瓦斯隧道通风瓦斯日报和安全监控日报审阅制度3368.4.7瓦斯隧道安全仪器仪表使用管理制度3378.4.8瓦斯隧道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3378.4.9瓦斯隧道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管理制度3378.4.10瓦斯隧道出入洞管理制度3388.5瓦斯隧道安全监控验收报告3388.5.1验收条件及依据3388.5.2验收要求及方法3428.6瓦斯隧道安全监控检查表3518.7本章小结3539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应用3549.1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技术工程背景与风险分析3549.1.1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3549.1.2隧道煤与瓦斯事故灾害监测参数3569.1.3隧道主体工程设计3569.1.4隧道附近煤层及瓦斯赋存特征3589.1.5煤层瓦斯参数3609.1.6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3619.1.7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3629.1.8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总体评估3629.1.9隧道工程安全风险专项风险评估3649.2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标准3659.3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技术路线3659.3.1隧道 “人工+自动”瓦斯监控及智能监测控制3669.3.2基于海量监测数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隧道瓦斯浓度序列预测应用3669.3.3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瓦斯事故灾害预测云平台系统集成3669.3.4区域隧道风险监测及预控体系一体化信息平台的软件系统应用3709.4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3749.4.1监控室部分3759.4.2隧道内设备配置3759.5瓦斯隧道海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功能特点3769.5.1综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3769.5.2系统功能3769.5.3人员定位管理3789.5.4广播通信3799.5.5视频监控系统3809.5.6主要选配设备参数3819.6黎霍高速问腰隧道平面布置图3989.7本章小结39910瓦斯隧道施工防爆配电技术应用40010.1瓦斯隧道施工防爆配电技术工程背景与风险分析40010.1.1工程地质40010.1.2煤层瓦斯相关情况40010.2瓦斯隧道施工供电方案设计40110.2.1编制依据40110.2.2洞外供电方案40210.2.3洞内供电方案40210.3瓦斯隧道安全用电技术措施40610.3.1供电系统与隧道瓦斯监控系统联锁控制40610.3.2接地保护系统40610.3.3设置检漏继电器40610.3.4防雷接地40610.3.5备用电源40710.3.6洞内电气设备的设置原则40710.3.7安全用电防火措施40710.3.8电工及用电人员强制要求40810.4瓦斯隧道安全用电组织措施40910.5本章小结40911瓦斯隧道施工装备防爆改装技术应用41011.1瓦斯隧道施工装备防爆改装技术工程背景与风险分析41011.1.1工程地质概况41011.1.2瓦斯情况综合分析41111.2瓦斯隧道施工装备防爆改装编制依据41111.2.1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41111.2.2标准规范41211.2.3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41211.3瓦斯隧道施工装备防爆改装施工计划41211.3.1主要材料配置计划41311.3.2主要设备配置计划41411.4瓦斯隧道施工工艺技术41511.4.1防爆机械设备配置方案41511.4.2机械设备防爆改装的目的41511.4.3机械设备防爆改装的要求41511.4.4机械设备防爆改装系统及原理41611.4.5防爆改装部件技术参数42311.5瓦斯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2911.5.1瓦斯隧道组织保障措施42911.5.2技术措施43011.5.3管理措施43111.6瓦斯隧道施工管理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43211.6.1主要管理人员43211.6.2特种作业人员43311.6.3其他作业人员43311.7瓦斯隧道防爆车辆改装验收要求43311.7.1验收资料准备43311.7.2验收人员及程序43311.7.3验收标准43311.7.4验收方法与使用仪器仪表43411.8瓦斯隧道应急处置措施43411.8.1应急体系建设43411.8.2应急处置43811.8.3应急预案44211.8.4应急保障45011.8.5应急演练45311.9本章小结45412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应用45512.1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背景与风险分析45512.1.1隧道简介45512.1.2瓦斯来源45512.1.3瓦斯影响分析45512.1.4施工段落划分45712.2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方案设计45712.2.1设计目的45712.2.2设计依据45712.2.3适用范围45812.2.4编制原则45812.3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施工组织计划45812.3.1通风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45812.3.2材料计划45912.3.3设备、仪器计划45912.4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施工通风方案45912.4.1通风设计标准45912.4.2通风方式46012.4.3进口工区通风计算及设备选择46212.4.4通风计算及设备选择46512.4.5通风布置46912.4.6风速检测47312.4.7通风效果评价47412.5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通风安全保障措施47612.5.1通风安全管理措施47612.5.2通风安全技术保证措施47712.6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监测预控技术施工通风应急处置措施47812.7本章小结47913矿山修复治理工程采石场施工安全监测预控技术应用48013.1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监测预控技术项目背景与风险分析48013.1.1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施工现状48013.1.2矿山修复治理工程治理监测需求48013.1.3矿山修复治理工程环境监测技术集成48313.2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建设依据48413.2.1传输及设计标准48413.2.2标准规范48513.3矿山修复治理工程安全监测预控系统设计48613.3.1系统技术架构设计48613.3.2建设内容48813.3.3智慧工地数字化办公融合平台案例 51013.3.4安全环保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51313.4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安全预控一体化信息平台设计51313.5本章小结51414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技术应用51614.1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技术需求与风险分析51614.1.1地质构造与地形地貌51714.1.2区域水文地质概况51714.1.3不良地质路段情况51814.2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技术现状51814.2.1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平台51914.2.2高原山地地质风险监测预警技术52014.2.3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技术52114.3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技术开发52214.3.1系统实施方案52214.3.2系统技术指标52414.4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系统设计52514.4.1系统设计原则52514.4.2系统功能总框架52514.5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和结构物安全风险监测系统设计52614.5.1系统的基本构成52614.5.2传感器子系统52614.5.3数据管理系统52714.5.4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52814.5.5监测系统集成52814.5.6数据管理分析后台52914.6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系统模块功能53114.6.1总体功能设计53114.6.2首页53214.6.3项目管理功能模块53214.6.4预警管理功能模块53314.6.5设备管理功能模块53314.7高速公路控制性节点地质灾害监测预控系统集成53314.7.1 裂缝监测仪53314.7.2高清布控球53314.7.3系统功能设计与集成53414.8本章小结537参考文献537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