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2015年开始发展乡村精品民宿,正是以民宿主个人情怀作为原动力、按照商业规则形成并积累的实力和来自于政府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作为助力,构成民宿产业三角合力的基本盘,在此基础上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以民宿品牌为核心实现自体循环的民宿经营生态,进而形成以民宿主为代表长期扎根村庄的新村民、作为当地土著的老村民以及短期体验民宿生活的城市人,由住宿空间扩展到自然村落,构建起市民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渗透的社区形态,成为城市社区与乡村聚落之外的“第三类空间”。在这个城乡元素杂糅并处的空间范围内,不同主体为共享美好生活而创造生产,为达至美好生命状态而共建美好生态,实现生活形态、利益、文化、价值等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共生。民宿社区共生出于生产、生活达致生命、生态,通过共建、共担实现共享、共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未来图景!
如何看待在中国遍地开花的乡村民宿行业?有人说这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热潮。尽管此一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但抓住了一个核心要素:人,确切地说是带着资本进入乡村的城市商业和知识精英。这些在城市打拼多年的各行各业人士,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乘风破浪获得更大的财富,但因各种原因选择转换赛道,进入一个对于所有人来说都不熟悉的住宿行业。这一偏离常规轨迹的主动选择首先要归因于情怀,这是驱动他们决然离开熟悉的城市重新创业的第一驱动力,这从最初选择民宿这一行业的从业者队伍构成能够看出来:他们多为媒体人、艺术家、设计师、广告人、互联网从业者,在物质财富有了一定积累后,更关注精神层面的满足。当在一个村庄度过一段兴奋期后,却发现凭借情怀投入到乡村的物质财富,必须要按商业规则维持好局面才能支撑情怀不至于破碎,然后才会拥有不低于城市水准的体面。好在城市积累的经验、资源和眼界,克服了创业初期的惶惑,慢慢找到一条适合于自身能量场和所处村庄环境的发展道路。在情怀和商业之间寻求平衡点,让每一个精品民宿品牌都成为浓缩版的“商业城堡”,为进入乡村享受短暂宁静生活的城市人守护一方浅浅的港湾,这群人从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和智慧。
但所有这一切的发生并非自然而然,尤其是在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等方面受到更多限制的北方地区。事实上,政府在推动乡村民宿发展上一直不遗余力投人大量基础建设资金,让路、电、水、气、网等顺利通达每一个村落。这些无处不在的便捷物质供给,尤其是须臾不可离的手机网络,保证了住进偏远乡村的城市人依然能够享受到现代化的信息和娱乐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心住在民宿中,与世界保持顺畅的联系。这是民宿经营的必要条件,这让多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持续投入的沉没成本得以进入公众视野。民宿主是这些成本的价值利用者,也是通过民宿经营让城市人知道国家在保民生上不懈努力这一事实的信息放大者。大量达到较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虚位以待,这是政府为乡村未来发展布局的重要体现,这种在底层发展上提供的扶植力量,构成了民宿发展的基础。
政府的更大作用,体现在为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引导和直接帮扶上。在确保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以往进入乡村的若干业态纷纷退场,民宿在发展经济、惠及民生、活化乡村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政府以积极姿态推动民宿发展的主导力量成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北京这个首都后花园和生态涵养区的广大乡村,政府的行业引导力和政策扶持力成为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在民宿行业向更深层次迈进的进程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北京从2015年开始发展乡村精品民宿,正是以民宿主个人情怀作为原动力、按照商业规则形成并积累的实力和来自于政府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作为助力,构成民宿产业三角合力的基本盘,在此基础上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以民宿品牌为核心实现自体循环的民宿经营生态,进而形成以民宿主为代表长期扎根村庄的新村民、作为当地土著的老村民以及短期体验民宿生活的城市人,由住宿空间扩展到自然村落,构建起市民文化与乡村文化相互渗透的社区形态,成为城市社区与乡村聚落之外的“第三类空间”。在这个城乡元素杂糅并处的空间范围内,不同主体为共享美好生活而创造生产,为达至美好生命状态而共建美好生态,实现生活形态、利益、文化、价值等不同层级、多种形式的共生。民宿社区共生出于生产、生活达致生命、生态,通过共建、共担实现共享、共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未来图景!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场由时代精英自发的新上山下乡浪潮最让人期待之处,就是这些先行者出于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敏锐洞察率先进入乡村,主动结合在地资源,积极链接城市资源,将商业版图的规划与乡村未来的发展融为一体,自觉承担乡村治理的社会责任,并以亲身实践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国家战略的出台,以时代同行者的身份迎来了红利期并让自己成为红利的一部分。“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通常以最长期限租赁农宅的民宿主,用苦心孤诣的建筑设计和后半辈子的身家命运表达出的诚意,充分表明了他们主动承担城乡融合黏合剂的态度,这就是交出时代满意答卷的希望所在。
七年只是北京乡村精品民宿发展的序幕,但因为有了高起点的开始,序幕即是华章。作为一个深度观察发展历程的研究者,穿行在广袤京郊大地上的一个个民宿社区,与无数创造美好生活的民宿人和公职人员真诚对话,记录这段正在发生的历史,又何止于认知能力的淬炼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张佰明,首都高端智库·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副教授、博士,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大型门户网站、广告行业杂志社,北京市延庆区文化和旅游局顾问。出版专著《数字品牌营销传播》《数字品牌逆袭》,合著《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发表行业报道及专业论文数十篇,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学习强国”APP全文转载。《京郊民宿虎年大“火”》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突破百万。主持多个省部级项目。现从事智库研究,撰写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北京市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肯定性批示。
上编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致力于城乡相成的精品民宿发展模式
第一节 大都市圈的乡村精品民宿发展
第二节 精品民宿在北方的破题与求解
第三节 城乡相成世纪命题的民宿答卷
第四节 城市全面反哺助力民宿发展
第二章 民宿社区和合共生
第一节 多重视野下的乡村社区重构
第二节 民宿驱动乡村社区和合共生
第三章 释放民宿共生发展的政策机制红利
第一节 “四级书记抓民宿”形成强大推动力
第二节 民宿发展“指导意见”利好辐射全国
第三节 引入金融机构化解民宿企业风险
第四节 建立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学院
第四章 社团组织助推社区共生
第一节 区级民宿联盟:沟通政府与企业的必要桥梁
第二节 乡镇级民宿协会做细服务环节
第三节 民间协会组织推动特色资源赋能民宿
第五章 民宿区域、产品品牌建设与运营
第一节 区级民宿品牌“门头沟小院”稳步成长
第二节 延庆区区域民宿品牌建设
第三节 “长城人家”民宿品牌建设构想
第四节 民宿产品品牌的运营模式
第六章 民宿经营模式的多维拓展
第一节 坚持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合作运营模式
第二节 打造识别度明显的主题化产品体系
第三节 发挥民宿标杆示范、带动作用
第七章 北京乡村精品民宿现状述评
第一节 精品民宿供给状况
第二节 精品民宿消费状况
第三节 精品民宿营商环境
……
下编 创新实践篇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致敬那些以出家的精神做民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