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内容,详细论述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配以细致翔实的图解,让读者一册在手,轻松掌握健康生活、养生、防病、治病之道。本书根据历代版本精编精校,译文严谨,注释详尽准确。本书适合养生保健爱好者及喜欢研究《黄帝内经》的读者阅读,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的姊妹篇,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其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人体内各组成部分统一、联系与协调的关系。“阴阳五行”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是用来说明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阐释了世间万物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机制。“藏象经络”是以研究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疾病发生和变化的内在机理。“诊法治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预防养生”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养生学说,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养生防病经验的重要总结。“运气学说”研究自然界气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人们趋利避害。
几千年来,《黄帝内经》一直是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在形式上,它采用了对话的方式,用黄帝与岐伯、伯高、雷公等大臣的对话(以与岐伯的对话为主)来阐述保健思想。
后来,人们就用岐伯和黄帝这两个名字的开头“岐黄”表示《黄帝内经》,所以《黄帝内经》又叫“岐黄之书”。同时,因为它是中医的开创性著作,所以人们又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把我们的医道称为“岐黄之道”。这再一次证明了《黄帝内经》对中医养生学的深远影响。
从古至今,有不计其数的医学家、养生家来学习研究《黄帝内经》,而且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不同的灵感、受到不同的启发,很多名医大家,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刘完素、朱丹溪、李时珍等,都是在《黄帝内经》的帮助下,创立了各自的医学健康体系。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运用中医养生,使其成为我们健康长寿的保障,就必须追本溯源从《黄帝内经》入手。然而,《黄帝内经》作为几千年前的一部医学作品,文字古奥,很难理解不说,我们现代的生活背景也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把《黄帝内经》应用到现代社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福音呢?这确实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特地组织专人编写了这部《黄帝内经》。
本书参考历代权威版本,结合现代生活习性,精选《黄帝内经》中关于饮食、起居、劳逸、寒温、七情、四时季候、地理环境、水土风雨等增强生命活力及防病益健康的内容,详细谈论了病因、病机、体质、精气、藏象、经络与养生的紧密关系,译文明白严谨,并对重点、难点进行了细致翔实的图解,一目了然,非常便于理解记忆;深入浅出的图解说明附以300余幅精心绘制的插图,真正能够做到无障碍阅读,兼具趣味性和美观性,让人闲暇浏览便能轻松得其要旨,仔细研读更能体会到中华医学之精深。此外,书中还附以大量的人体经络穴位图、针灸手法图、人体生理和病理图等,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真正做到一册在手,经典相伴,让非医学专业的你也能够轻松读懂这本传世名著,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平衡为养的奥义,掌握健康生活、养生、防病、治病之道。
黄帝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
养生之道
人体生长规律
养生的四种境界
四气调神大论篇:四季养生法
四季养生规律
阴阳之道与养生
生气通天论篇:不生病的智慧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阳气的重要性
四季邪气的更替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金匮真言论篇:疾病从哪里来
风邪是百病之首
事物的阴和阳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
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
灵兰秘典论篇:十二脏腑功能简述
脏腑的功能
脏腑的协调统一
六节藏象论篇:气候致病
日月的运行规律
太过、不及与平气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
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
五脏与五味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
气血与健康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
五脏别论篇:五脏分类及诊病方法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
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
移精变气论篇:治病方法同时而异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色脉诊察法
诊治疾病的要领
汤液醪醴论篇:五谷养生法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
玉版论要篇:察色诊治方法
《揆度》和《奇恒》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
脉象与疾病
脉要精微论篇:望闻问切四诊法
诊脉的要点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
诊脉的原理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
尺肤诊脉法
脉象与疾病
平人气象论篇:健康的脉象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
寸口脉与疾病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
逆四时的脉象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
玉机真脏论篇: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
四季的脉象
脾脉的脉象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
疾病的乘传
五脏的真脏脉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
脉象逆四时
五实与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