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很是经典,作为《红楼梦》中颇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花袭人直较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脂批”下的袭人形象、文献中对袭人的研究入手,重点探讨了袭人的多重形象、形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多年来被误解的原因,重新对袭人的“花解语”“陋”与“贤”等进行剖析,并与晴雯和平儿进行对比,解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花袭人形象。同时,预测了花袭人的结局以及解读花袭人对研究《红楼梦》的意义,对红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花袭人,《红楼梦》中荣府婢女,姓花,原名珍珠,更名袭人,先后服侍贾母、湘云和宝玉,最终离开荣府嫁给蒋玉菡。本书将花袭人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个又副册里的小人物性格丰富又复杂,对解读《红楼梦》有一定助益。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吸引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狡猾”之笔,更是令后世研究者津津乐道于其中“真味”的解读,被作者亲赐“贤”称号的袭人形象也成了大家存疑的对象,甚至陷入“极贤”与“极伪”两极严重分化的怪圈。那么哪个才是真实的袭人,或者哪个才是最接近作者原意的袭人?显然,袭人作为《红楼梦》中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毁誉参半,身上交织了诸多谜题,故“解惑”是本文的初衷之一。正如鲁迅所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①,不同研究背景的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加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②之原因,对袭人形象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袭人形象也不能简单归为“贤”“伪”二字,忠于文本、忠于作者本意应该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唯如此才不负作者笔下“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①之“真”。
故在做袭人研究的第一步,我选择回归文本,将小说中所有与袭人有关的章节进行拆分和分类式的研究与解读,从而清晰地呈现出一条有关袭人的人生成长线,基本探明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比如袭人何时被卖入荣府,何时被赐予宝玉,何时与宝玉发生云雨情,何时得到王夫人等高层的认可而被默许为准姨娘,何时与宝玉的关系发生裂缝,等等。据此,袭人的成长便可以划分为为女儿时、初入荣府时、初赐宝玉时、为宝玉大丫头时、为宝玉准姨娘时、被宝玉“抛弃”时、嫁给蒋玉菡②时几个阶段,同时袭人形象的解读也有了抓手。袭人在不同阶段的性格、为人处世方式等有所不同,所以对袭人形象的研究宜分段进行,如果一概而论,很容易陷人袭人至贤、袭人至伪的两极分化论,或者袭人“善变”无法客观解读的“自乱阵脚”的矛盾论中。分段研究有利于袭人形象广度的展现,而袭人形象的深度挖掘离不开与其他人物的交往等情节,所以被单独拆分出来的袭人还应回归整体文本,通过与书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及借其他人物的视角来达到其形象客观呈现与深入研究之目的。
俗话说既要低头走路,又要抬头看天,做研究如是。低头走路是为进行冷静思考,抬头看天是为拓展视野。如果说回归文本属于“低头走路”的范畴,那么广纳文献便可算作“抬头看天”的范畴,故袭人研究的第二步便是广纳文献。从《红楼梦》面世的那一刻起,层出不群的研究者便将目光停驻在袭人身上,区别只在停留时间之长短与“青白眼”之别,重视程度却是无异。研究袭人的文字由最初的只言片语式的评论,到后期专著和论文式的研究,可谓多且广,故我在参照《红楼梦资料汇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及《红学通史》等论著的基础上,将对袭人的研究资料以时间为序进行汇总和统筹。从“脂批”笔下的“袭卿”到护花主人王希廉笔下堪与宝钗比肩的“贤妻美妾”,是对袭人正面形象的至评;而始于涂瀛之笔的“柔奸”形象到将袭人称为“花贱人”的姚燮笔下的“贰臣”形象,则几乎成为袭人反面形象的定评,致使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袭人限于骂名。直到俞平伯的《红楼梦辨》用考据的方法才为袭人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尽管俞老先生本人对袭人好感有限,但他将当时行世的《红楼梦》分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研究的思路诚属进步。他还通过前八十回本中所记事实对袭人进行了“探佚”式推断,既得出袭人“负心人”之结论,又忠于曹雪芹“闺阁昭传”之意,认为作者“右黛左钗”不会那样强烈,即“左袭人”也不会那样强烈。后来的一些研究者,诸如周汝昌、吴世昌、刘心武、梁归智等,多沿着“探佚”的道路研究袭人,尤其对袭人的结局有了进一步探究,反过来,袭人结局的探佚又有助于袭人整体形象的认知,袭人逐渐从“负心人”向“勇毅”“知恩图报”的形象转变。还有一部分研究者汲取了俞老先生对袭人研究所坚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如王昆仑笔下的花袭人就是“俊”和“阴”,与宝玉既是“关系最近”的至亲之人,又是“同房共榻”的“敌人”之共同体,王老为袭人形象开创了多重性研究思路,而他所刻画的袭人充当统治者“面貌温和的鹰犬”的奴才形象也成为这一时期袭人的定评,袭人一度成为“媚主求荣的奴才代表”。随着革命文学时代的到来,袭人又成了“封建阶级卫道士”的代表。梁归智对袭人的评价是“封建的好人”,尽管是好人,仍不脱“封建”二字。
欧丽娟是又一位对袭人倾注颇多笔力的研究者,其专著《大观红楼4:欧丽娟讲红楼梦》的第五章专论袭人,既有严密的逻辑推断,又有饱含深情的赞美。欧丽娟堪称将袭人置于“人”之地位考量的第一人。她的“但若涉及有所轩轾的人生价值观”“袭人才是维系世界的稳定力量”①之辞给予袭人至高之评。
赵静娴对袭人的系列研究文章也应该予以关注。她以比较研究为法,将袭人置于《红楼梦》整体的人物关系中,呈现了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袭人形象。赵静娴从2005年到2012年八年的时间中陆续发表了六篇与袭人有关的文章,包括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为《论花袭人》(硕士学位论文)、《20世纪袭人研究综述》《袭人与鸳鸯、平儿、晴雯人物性格之比较》《从袭人与王夫人、凤姐关系看其性格特征》《从袭人与宝玉、宝钗等人物的关系看其主要性格特征》《袭人与宝钗、紫鹃性格之对照》。《论花袭人》②认为“花袭人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性格鲜明而又复杂的不朽典型”,文章将袭人“放置在小说的总体描写中”及“整个人物的关系网中加以考察”,力图寻找“曹雪芹笔下那个客观的花袭人”,“拓展了袭人比较研究的面”,同时也拓展了红学研究中诸如“袭人和红楼人物的关系”这个“尚未涉足的领域”的研究。
还有的研究者从心理学、生存状态、接受文学等角度对袭人形象进行探究,为解读袭人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我作为拾级而上者,信心于斯,动力在兹。
尽管袭人在《红楼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她的出身和成长经历已然决定了她的“小”之见识、“小”之情趣等“小”之形象,故本书对袭人的研究定位于小人物研究;袭人在小说中的生命跨度约二十年,身份也有多次转变,与不同身份相对应的是不同的性格和为人处世方式,故本书分段研究;研究袭人者众多,观点各异,本书采取客观的态度,以冷静的目光,从文本出发,不以先入为主的经验为据,人云亦云。这既是袭人研究的原则所在,也是研究袭人的目的和初心所在。
第一章 “脂批”下的袭人研究
第一节 “脂批”下的袭人形象研究
第二节 “脂批”下的袭人其他研究
第二章 袭人小传
第一节 文献中有关袭人个人信息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袭人生平研究
第三章 袭人形象研究述论
第一节 文献中有关袭人多重形象的研究
第二节 文献中有关袭人形象成因与袭人遭误解原因研究
第四章 袭人形象之横向广角研究
第一节 袭人“花解语”形象解读
第二节 袭人“陋”之形象解读
第三节 袭人贤中有“变”形象解读
第五章 袭人形象之纵向深度研究
第一节 袭人形象与晴雯形象之对比研究
第二节 袭人形象与平儿形象之对比研究
第六章 与袭人相关的其他研究
第一节 与袭人相关的笔法研究
第二节 袭人的研究意义
第三节 袭人的结局研究
结语